APP下载

恬淡无极,美于逍遥
——论老庄美学之四“美”在《逍遥游》中的体现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逍遥游老庄大道

余 苗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恬淡无极,美于逍遥
——论老庄美学之四“美”在《逍遥游》中的体现

余 苗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的洪流中孕育了丰富的审美意识,其中的老庄美学便是极具特色的一脉。而老庄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又可以简要概述为四“美”——逍遥梦蝶的意境美,涤除玄鉴的纯净美,见素抱朴的本然美,天人合一的大道美。作为庄子的代表性文章,《逍遥游》中自然也体现了这些美学观点,本文便是对其的简要探述。

老庄美学;《逍遥游》;意境美;纯净美;本然美;大道美

所谓美学——美的哲学。中国的三大文化精神:儒之和,道之妙,禅之悟。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普通人大抵处于第一、二境界,孔子、孟子、墨子等人,属第三境界,而庄子则是天地境界中人,其所代表的老庄美学是圆融无碍的美中之美。《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其中也体现了老庄美学的几大主要“美”。

1 逍遥漫游——意境美

《逍遥游》中,“庄子的‘大言’是与‘大知’相联系的,人们可借助其‘大言’走向‘逍遥’与‘无为’,因此其‘大言’并非无用。”[1]鲲鹏学鸠、大椿蟪蛄这些都是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向更内里探求,往更深层发展,也就形成了意境。物超象外,情景互融,意境自来。

其后的《秋水》篇中的“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亦是一种意境美。得道之人,无欲、无贪、无藏,如鱼在水,得水见性,自乐至极。鱼所构之意境是涤净铅华,是返璞归真,是庄子言美的对象。

“庄子学派肯定物与我能够统一,不把物与我看成是互不相容的东西,既不用我去取消物,也不用物来否定我……正是审美的境界。”总之,意境是以无为本,神本形末,贵神却不废形。象即是实,意尤称虚,这种“虚”的观点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有一隅之地的。如同老子所言“致虚极,守静笃”,澄空虚静方为意境之最。不求本物的据实描摹,重在形象之外的意味追求,不受实物的局限,以意化境,美自显来。

2 涤除玄鉴——纯净美

“涤除玄鉴”是老子体道的一个基本观点。“涤除”即清除垢尘,洗除各种主观欲念,保持心境纯净无疵;“玄鉴”则是对道的观照和体认。“涤除”是其条件,只有涤净心中尘埃,拥有一颗剔透无瑕的心胸,才能映射出大道之途。倘若心中为污秽杂冗所占满,那他便难以真正悟道。朱熹在《答巩仲至》就说:“秽浊为主,芳润入不得也。”

《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高的人能顺应天道、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这就是荡涤自己内心的各种欲念污浊,返照出大道之境。当一个人的内心没有被污染,那就是真正的纯净美。

纯净之美的最能体现者就是婴孩。老子常以“赤子”、“婴儿”譬喻 “涤除”后主体的无瑕心胸。例如:“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未孩。”,“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赤子之心”、“婴儿未孩”是最无邪纯真的,不被任何物欲杂念所左右,他们的心境便是最理想的观道心境。

老子的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许多人的审美胸怀,如庄子后来的“心斋坐忘”宗炳的“含道映物,澄怀味象”。他们皆以纯净洁美的审美心胸作为基础,然后展开审美眼光,酿造出美的情绪。

3 见素抱朴——本然美

“本然”即“真”,本然美高于社会美,“天籁”、“天放”便是其代表,《渔父》篇就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不论外界看法,以自己的自然状态为行为准则,认定自己与外物的区别,辨清荣辱的界限,达到本然境地。不管是安于咫尺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展翅九万里的大鹏,或者是御风而行的列子,他们皆有“有所待”而不得自由,生命最朴素的形态便是不受外物桎梏,做到身的自由,心的自由,做到“生命的本然”。

“对‘朴’的理论阐释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是对现实审美文化的一种针砭,一种引导。‘朴’所承载的虚静恬淡之气有助于矫正矫情虚夸之风。”[2]深陷物欲,必受其害,浮躁流于形式,静心至于成长,我们要走向素朴,呈展出最鲜活的生命之真。

《老子》二十八章云:“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见素抱朴”就是要求人们不为繁缛华美的表象所迷惑,坚守素雅清远的人生境界,莫学营营苟苟之辈铜臭满身。“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子认为,人生不是追名求利,而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返璞归真到初始,继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4 天人合一——大道美

“道”是道家美学的最高范畴,万物之美都是道所化育而出,万千世界,变化无穷,人们追求的终点是天人合一的至美境界。美的本源在于道,道凌于神鬼精怪之上,先于天地众生之前,道家肯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道法自然”,“妙”出“自然”。

《逍遥游》中提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不要越俎代庖,这是“道”。心胸莫要过于狭隘,以梦为舟,浮游江湖,逍遥恬适,这也是“道”。

大美不言,天地大美,四时序列,万物枯荣,都是由于“惛然若亡而存,不形而神”的本源——道所致。生死是道家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纠缠着一切感情、财富、精神、物质。“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庄子说,顺应就好。枯荣死生,圆缺阴晴,一切都有规律,顺则荣,逆则亡,循环往复。人类亦是自然中的一物,也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要做到天人合一。

合上所述,道学首先脱离了儒学的方向,从“道”侧面切入,开展出了意境美、纯净美、本然美和大道美。老庄所影响的中国美学,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虽未取得正统地位,但它所探寻的问题深度是儒家美学所不能比拟的。

“逍遥游”可以说是理解老庄美学的关键。“意境美”,“纯净美”,“本然美”,“大道美”,这四大老庄美学中最基础最明显的“美”就是承载于“逍遥”之上。

息憩那颗疲乏的心,让自己游逐逍遥,老庄之美就是在平和心境中放下束缚,做到本真随心的自然而然。老庄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1] 林榕杰.“小大之辩”与“有无之辩”——《庄子·逍遥游》新析[J].厦门大学学报,2010,(06)

[2] 赵西洋.道家之“朴”的审美意蕴研究[D].硕士,广西师范大学,2013

余苗(1995.12-),女,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B223

A

1672-5832(2017)07-0043-01

猜你喜欢

逍遥游老庄大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厚德载物 方成大道
瓜农老庄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幸福大道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