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茶馆》里活不了的那些人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王利发四爷太监

王 瀚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论《茶馆》里活不了的那些人

王 瀚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茶馆》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部不朽名作。老舍先生通过描写北京一家名为“裕泰”茶馆的兴衰,反应当时旧中国政治、文化、社会风貌。《茶馆》的主题在于对比新旧中国,来抨击旧中国的恶,反衬新中国的好。而在抨击旧中国恶的时候,老舍选择从“侧面”,从“小人物”生活变迁的角度入手,并把描述范围限定在茶馆这个“小社会”中。这个小社会中有各色人种,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人都汇聚在这里,那么这些人里面,有封建官僚、鹰犬,也有下层盲流、穷人,有顺民,有纨绔子弟,有民族资本家,有革命者等等,可以说正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浓缩。那么这些人中,哪些人才能从旧中国里好好的活着呢?这其实是老舍先生一个没有明言,但读者深思之后却又显而易见的问题。本文也以这个问题为核心,通过人物的分析来寻求一个答案。

茶馆;封建旧势力;民族资本家;落后的民族主义者;顺民;革命

大多数读者都知道,《茶馆》的核心主题是描述旧中国的一些顽疾,分析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在描写旧中国里的新生势力。通过新生势力被打压、被摧残、被消灭来反映哪些途径是救不了旧中国的。而《茶馆》里面对于国家兴亡的概念则借以角色生死的角度来表达。我们不知道哪些人能够好好活着,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哪些人一定活不了。

1 封建旧势力必亡 唯走狗得以苟活

细数《茶馆》,我们能够发现,旧中国各色人物有很多,其中一大部分属于封建旧人。这其中典型人物包括庞太监、松二爷,而走狗的典型代表就是宋恩子、吴祥子。

《茶馆》中也写到,庞太监在清末时候是多么的风光,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帮着镇压“维新派”的。从刘麻子跟贫民康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庞太监在乡下有不少田产、房产。这也说明庞太监在主子面前是奴才,但在宫外却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物。他还想买康顺子做妻子。话剧剧本里康大力说“那个老东西,掐你,拧你,咬你,还用烟签子扎我!他们人多,咱们打不过他们!要不是你,妈,我准叫他们给打死了!”可见庞太监根本不是娶康顺子回家,而是买了一个奴隶。这种奴隶不是体力上的折磨,更多是精神上的折磨。因为太监本身没有能力发泄自己的性欲,所以只能通过“掐你,拧你,咬你”来发泄。这也是旧中国太监娶妻的一个真实写照。这种封建余孽对女人肉体和精神的残害真是最大恶疾。然而这种余孽一定会被社会所抛弃,而庞太监的结局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庞太监年老的时候最终被亲戚霸占了家财,最终饿死,获得了应有的报应。

至于松二爷,是个老实又懦弱的人,因为是旗人,所以以前有这铁饭碗,皇帝还在的时候不愁吃穿。但这也造就了他不学无术、混吃等死的结果。这种没有生存能力的人在晚清比比皆是,可以说是纨绔子弟的典型代表。在旧中国当时社会动荡的年代,这种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自食其力的人,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所以松二爷最终也是饿死的。

庞太监和松二爷代表的是封建的旧势力,反应了旧势力的两种人,一种是无恶不作的官僚,一个是不学无术的旗人蛀虫,这两种只会吸百姓血液的人,也正是人民想要推翻的封建旧势力。所以他们在话剧《茶馆》里的结局也是历史的必然性结局。

不过,在封建旧势力里,还有一群人能够苟活,那就是走狗。宋恩子、吴祥子就是典型的时代的走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贪婪、蛮横、霸道,他们是有奶便是娘的走狗,是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然而正是这种小人,却在旧中国倒能混口饭吃,这也说明了当时旧中国官场小鬼们的可怕。

2 顺民也活不下去

《茶馆》中的王利发是个继承祖业的裕泰茶馆的掌柜。其性格特征是既诚信本分,恭顺谨慎,委曲求全,又处世圆滑,精明强干,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做了“一辈子的顺民”。他既有小商人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社会底层人物善良正直的一面。而这种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不敢打破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中。他一辈子只好不断尝试改良,适应畸形社会的发展。

所以王利发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恶霸、地痞、特务等多方面的敲诈。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战乱年代,北京城大茶馆基本上都歇业了,就王利发还能苦撑着,因为他总是费尽心思想出些个小招数来改良。把茶馆改成公寓,从公寓改到仓库;茶馆不上座就添评书,评书又不叫好,到了晚年,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他打心底里希望社会安定,这也自己的生意也顺心,可是后来呢?到晚年,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这个时候王利发才明白,在旧社会里当顺民,到头来也只有被人欺负的命。他最终还是喊出了一辈子没敢说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王利发的形象很有代表性,逆来顺受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而王利发凄凉的结局也是旧社会广大小商人、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3 民族资本家救不了中国

再说到秦仲义,在《茶馆》里可以说是个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了。在话剧第一幕刚刚出场的时候,秦仲义只有二十多岁,是个半大不小的财主,同时还有一颗爱国心。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眼看国势衰落,他报国心切,变卖家财,创办工厂,幻想着实业救国。可是他没有想到,当时的旧中国,已经不是单靠实业旧能救得了得了。旧中国最要命的不是经济衰弱,而是政治腐败。所以无论民族资本家在实业上做的多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只是昙花一现。所以秦仲义耗尽40年的心血,以为自己这样做可以“富国裕民”,但实际上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国民政府没收了,说是逆产。最让秦仲义痛心的事,当局没收工厂后竟然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而是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秦二爷痛心疾首说:“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的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一个曾经满怀报复的年轻人,到老却得出如此啼笑皆非的人生感悟,实在是太讽刺了。

所以秦仲义的人生和历史上的民族资本家一样,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在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他没有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更没有办法让新兴萌芽健康成长。在黑暗岁月里独斗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4 落后的民族主义者救不了中国

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候是吃皇粮的,但却和许多只会吃皇粮的旗人有所不同。

他是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的满族人。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节八旗将士多数人仍在坚守的民族情怀,这民族则是他们的满族,而不是中华民族。

常四爷在清末的时候就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尤其是他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其实这正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写照。

常四爷对腐败的清王朝感到不满,但是他却最痛恨的是洋人。虽然他只因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清政府抓了起来。但放出来之后,常四爷依然没有想抵抗清政府,而是参加了义和团,去帮清政府打洋人。因为他终究是旗人,骨子里还是会忠于清王朝。所以也注定无论他做出何种努力,他也没法离开清王朝这艘即将寂寞的巨轮。常四爷这么一条硬汉子,七十多了,他还是一贫如洗,这才弄清楚:“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他预感到,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他“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常四爷,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他终究没有意识到清王朝自己的腐败,才是旧中国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就这一点说来,他与终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仲义,是殊途同归的。

5 唯有革命者可以与旧势力一斗

《茶馆》里除了一些旧社会的人物,还有一些预示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人物,那就是康大力这些革命者和学生代表们。康大力,从他十二岁港康顺子来到王利发家的时候,当时他要打刘麻子,就能够看出这个孩子是有骨气、有胆量的人。长大后,康大力到西山参加了革命,也是情理之中。本身就出生在乱世之中的康大力,没有受过晚晴余毒的侵害,也看到了民初时代身边各类人求生不得的现实状况,加上随着马列主义、学生运动的高涨和本身性格因素,注定了康大力最后投向中国最光明的地方——北京西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然而也恰恰只有革命改变那个旧社会,才能让那些踩在人民头上的旧势力感到害怕。所以《茶馆》最后一幕才出现小宋恩子、小吴祥子疯狂逮捕学生,庞四奶奶企图利用康顺子节制西山八路军等种种龌蹉戏码。反动派的种种举动,也正反映了一个新兴的不可抗拒的势力正在蓬勃兴起。

所以《茶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旧社会的中国,想要好好的活着,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唯一能够让自己好好活着的,只有与旧势力做抗争。但这种抗争是一种打破,打破旧势力对自己在思想、精神、生活上的束缚。人民翻身做主人,就是你这个道理。

王瀚(1989-),男,汉族,安徽省肥东县人,讲师,文学硕士,安徽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I207

A

1672-5832(2017)11-0040-02

猜你喜欢

王利发四爷太监
简析《茶馆》中王利发性格的复杂性
四爷和他的马
浅谈《茶馆》中王利发的性格特点
茶馆(节选)
雪 程
傻四爷
四爷,您在哪里?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