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探析
2017-11-25李鑫玉
李鑫玉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探析
李鑫玉
本文简单分析了园林植被植物的种类以及引种和育种方式,同时阐述了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和多样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加强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的深入研究,促进园林的和谐健康发展。
地被植物 园林设计 应用与研究 现状
一、园林地被植物的简单分析
(一)地被植物的分类
园林中种植的地被植物一般可以分为:草本类、蕨类、藤蔓类和亚灌木等。草本类植物包括冬青、鸢尾花等,这类植物一般栽培简单,繁殖迅速,便于管理,不同草本植物的还能增添园林色彩的丰富性。蕨类植物具有很强的耐荫和耐湿性,适宜在温暖潮湿的园林中种植,常见的蕨类植物有凤尾蕨、翠云草等等。藤蔓类植物同样具有生长迅速、耐荫性强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强的攀援性,一般依附于其他的植物支杆或墙壁生长,通常在垂直绿化中使用,常见的藤蔓类植物有爬山虎、常春藤和金银花等。常见的亚灌木类的植物有八仙花、红端木和水栀子等,这类植物一般比较低矮,适宜通过修剪来形成多变的造型设计。
(二)地被植物的引种与育种
在对植被进行引种时,常用的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对当地野生植被的栽培,另外一种是从外地引进。对当地的野生植被进行驯化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也比较有效的方式,这类植被一般对当地的气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大培养。外地引进一般较为复杂,需要使外地植物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但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园林的多样性。特别是像苏州园林等较大型的园林设计中,通过植物的引种可以增添城市的风采,还能丰富植被的种类。
我国当前园林的育种工作,一般还在沿用传统的育种方式。当然,随着植物学研究的深入,杂家育种也在植被的育种中得到了推广。例如,当前的一些石竹、杜鹃和地被菊等部分品种就是通过杂交的方式培育出来的。
二、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一)地被植物的多样性与单一性
由于前期的考察不合理以及对园林的景观设计没有进行多样化考虑,就出现某种植被大面积种植的现状。这种种植模式违反了生态多样性的要求,也没有给观赏者带来良好的观感。这种种植方式虽然可以增加园林的深邃和宁静之感,但是在生态环境上就容易遭到病虫灾害。因此,选择多种植被合理搭配种植,增加植物群落,可以有利于提高园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在园林的设计中,要将观赏效果和生态发展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维护园林的稳定和谐。
(二)地被植物的差异性
不同科目的植物对环境、气候和地质的要求都不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同种植物的生长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不同环境和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当前,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为了实现创新,在新品种植被的引进上显得比较盲目冒进,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了当地的植被生长,这样不仅缩小了植被的生长空间,还使得可观赏性下降。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首先要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植被纳入考虑范围,再来引进合适的新品种。在新品种引进之前,要对其适宜生长的环境进行分析,可以现在大棚内培养一段时间,等生长稳定之后在进行移栽,这样可以提高外来品种的成活率。当然,植被种植还要具有经济性,不能盲目选用一些观赏效果好但难以种植的植被,这样会提高投资成本。
(三)地被植物的季节性
不同植被对季节的依赖程度不同,例如常春藤、万年青、雪松类常绿植物,随着季节的更替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在一年中始终保持常绿的状态,这类植物便于种植,一般在城市的绿化中大面积栽种。如果仅仅种植这一类植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持生态稳定的重要作用,但会使得整个景观比较单一化,因此,还要再适当增添一些其他种类的花卉植被来进行园林景观的适当点缀。例如韭兰麦冬类、沿阶草类植物就具有很好的混合种植的效果,可以减少整个园林的沉闷感,有更加活泼的设计效果。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对植被的季节特性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合理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花木,提高景观的丰富性,在各个季节有不同的观赏感受。
(四)地被植物的管理现状
园林景观中,地被植物的管理需要提高重视,不同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不同,因此想要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园林的多样性,就要对管理强重视。一般绿地的管理上,要提高对乔木的遮阴措施,因为在乔木还没生长到一定阶段,下层耐荫植物就会缺少遮挡而对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这阶段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抵挡太阳光对下层植物的直接照射。同时,对于喜光植被的种植,不能种在大型树木的下方,缺少光照也不利于这类植被的生长,因此,要对五彩络石、蒲公英等喜光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分析,促进植被的稳定生长。另外,对于灌木藤蔓类植物,还要定期进行修剪,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这类植被的生长健康,还能提高观赏价值。地被植物由于种类多样,管理起来也是十分复杂的,但是,管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这样才能保证植被的正常健康生长。
三、结语
地被植物在我国园林绿化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注意不同品种植被的搭配与协调,促进园林的多样性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的生活环境增添新的色彩。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