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11-25李晓超

长江丛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华大学英语教学

孔 博 李晓超

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孔 博 李晓超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的现象,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改变文化交流“逆差”,帮助学生在对外交流时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力求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改革设想。

大学英语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融入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属,可以为民族、群体和个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虽然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之下,具有一定的民族归属感。但随着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渗透,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西方化的倾向。高校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要为国家培养具有与世界沟通能力的人才,更要培养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才。

二、高校英语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待提高

90后的大学生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着盲目崇拜的心理。在很多大学生的价值体系里,西化的生活方式是时尚的象征,传统的中华文化则更多地受到轻视。这种“文化逆差”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疏离,使他们忽视了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与传承,在于西方人交往时缺乏文化自信。

(二)高校英语教学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中华文化传承

在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研的英语分数、交际的口语能力,并没有关注在英语课堂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渗入,没有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的隐形教育功能。高校英语教学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多为英语语言学习和英美文化的介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高校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中西文化导向处于失衡状态。

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提升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在长达两年的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前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格的意识,在教学中不仅教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例如,西方文化进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开始盛行,享乐主义成风,道德和秩序消失,年轻人陷入了迷茫和空虚之中。如果一味地讲解垮掉的一代,更会加重大学生迷茫的情绪,形成消极的价值理念。而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儒家文化思想,帮助学生用“克己”来约束自己的物质享乐欲望,要学会“自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要学会“奉公”、“奉献”,时刻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引入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都以介绍英美文化为主,对中国文化内容的涉及几乎寥寥无几。首先,要进行高校英语教材的编写改革。在编纂教材时,除英语教学专家外,还应该邀请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以及中西方文化对比等方面的专家。在教材中涉及西方历史、地理、哲学等内容时可以专门设置中西方对比板块,对同一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进行比对,既学习和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优化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英语教师要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讲授,更要有效利用其他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例如电影《孔子》等,学生可以通过英文字幕学习英语词汇,更主要的是可以学习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精髓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不仅在于它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维、健全的人格,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高校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与重要体现。

[1]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6~89.

[2]顾冠华,沈广斌著.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3]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4):182~184.

[4]李翠菊,刘凤林.从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状[J].科技信息,2010(22):131.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本文系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068。

孔博(1982-),女,吉林四平人,硕士,讲师,中共党员,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学;李晓超(1984-),女,吉林四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汉翻译。

猜你喜欢

中华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