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7-11-25潘麦玲
潘麦玲
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
潘麦玲
想要学好英语,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要在具有良好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知识。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日益广泛,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也得到了教育行业的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跨文化教育 大学英语 培养途径
当前,我国高校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等级考试基本也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为测试重心。语言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语言体系熟练程度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要从多层次以及多角度开展,内部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了解程度,掌握语言知识。但是外部文化则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知识文化的研究,其同样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组成环节。当前,虽然很多高校认识到跨文化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模式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校和教师没有创新教学新途径,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探索出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新途径,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表达观念的关键符号,而随着当前语言学的逐渐发展,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和其功能越加重视。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现象,是文化的关键组成环节,是文化不可获取的关键部分。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及产物,而文化同时又是语言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因此,语言学习不能脱离文化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我国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因为文化差异略遭碰壁,这种现象引起了教育行业的反思,逐渐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载体和部分,语言包括了民族的全部文化信息,是社会承认传递感情、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域的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因此,将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英语国家的了解,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整体素质以及英语交际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词语含义存在差异
词语通常具有三层意义:社会意义、结构意义以及词汇意义。每个社会在发展中都形成了一种独特观察世界的方式,也导致了其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例如dog 一词,在英语和汉语文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中国人对狗一词,比较鄙视和延误,经常将狗字用于带有贬义意味的词中。而英语国家对狗具有好感,与狗有关的词汇都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dog一词产生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二)交际风俗存在差异
交际风俗是社会成员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活动所遵守的规则,同一种概念以及同一种事物,用不同语言表达,可以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社会风俗、地理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的不同,人们对送礼、请客、关怀、称谓、称赞、打招呼的方式也不相同。例如英语国家为了表示友好和亲近,可以不分职位高低、辈分大小,进而直呼其名,这种情况在英语教材中很多,而中国人为了表示尊敬,对上级以及长辈更多的使用敬语。
(三)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是其表现形式之一,而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中国人在说明以及叙述事物的时候,习惯从整体到个体,但是英语国家正好相反,通常是从个体到整体。这种思维的差异,导致英语和汉语在表达组织机构、称谓、姓名、地点、时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三、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英语实用性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一定要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其涉及的文化内容要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并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充分结合。跨文化教育一定要结合英语交际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空洞而抽象的,两者之间是水乳交融、互相互补的关系,两者构成了完整的英语教学体系。跨文化教育在侧重讲述文化差异的同时,还要突出英语主流文化的相关特点。
(二)文化教育阶段性原则
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缓慢产生,并且代代相传的信念和知识。因此,每种语言所具备的文化背景是非常广泛的。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如果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育分为文化理解以及文化知识两部分,其中文化知识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相关文化知识。即英语国家的文化艺术、历史发展、哲学、法律、宗教、教育、科技、经济以及政治等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理解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语言交际文化,其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有价值观念、人生信仰、伦理标准、行为规范,甚至于信息传媒、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禁忌讳语、节日喜庆、婚丧生礼、家庭起居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适用性原则
在跨文化英语教育中,一定要遵守适用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英语基础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现象到本质、由简到难、由浅到深。同时,教师在讲解文化内容的时候要进行合理选择,对于一些具备广泛性以及主流行的内容,要做到详细讲解、举一反三、反复练习。英语文化内容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和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的多面性以及复杂性,决定了其能力培养途径的不同,以当前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能够总结出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比较系统、直接以及独立的文化教学途径,称之为显性教学途径;第二条途径是相对分散、间接的教学途径,称之为隐形教学途径。
(一)显性教学途径
跨文化英语交际教育最显性的教学途径就是开设专门的文化导入课程。文化导入是一种最为显性的文化教学方式,其导入的教学内容是客观、外显以及直接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文化知识,其教学优势是可以全面以及系统的传授给学生英语文化知识。而文化知识则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基础,其可以为学生开展英语文化探索提供良好的认识框架。同时,显性文化教学途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很可能忽视一些藏匿以及无形与生活中的文化特质和因素,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英语文化,让学生面对比较复杂的跨文化交际境遇时,缺乏应变能力。
(二)隐形教学途径
隐形教学途径是通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与英语学习关系密切的文化知识,教师通过对课文知识进行疏通以及讲述的同时,渗透进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且进行讲解和分析,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对其背后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典故进行扩充。在把握和理解教材中心思想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现实文化。隐形教学途径的优势是利于学生思考能力以及文化领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和关注,通过英语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是隐形教学途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教材内容随机而零散的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很可能导致学生缺失对英语语言结构的掌控。同时,隐性教学途径是也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冲击和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都很难适应。例如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很容易重回重视表面信息、轻视深层含义、重视教学形式、轻视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文化学习不能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我们特殊的英语学习环境,将显性教学途径和隐形教学途径充分结合,发挥彼此的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且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实现有效以及得体的交际,提高学生英语交流已经沟通能力。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新时代的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并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以及有目的地开展文化导入,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英语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我国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
[1]李冬媛,邢华欣,姚淑波等.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13,(A4):82.
[2]段丽.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46~247.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
潘麦玲(1964-),女,陕西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