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音乐鉴赏
2017-11-25冯引娣
冯引娣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鉴赏
冯引娣
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已不再是学生眼里高高在上难以学习体验的课程,《音乐鉴赏》课程通过欣赏经典音乐拉近了学生与音乐课的距离,感染学生的音乐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理念,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独特的音乐审美体验。
感受音乐 体验音乐 审美音乐
音乐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艺术,把抽象艺术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艺术的过程中,在创设情景教学中,我们离不开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学会使用语言艺术,创造语言情境,这样可以让音乐情境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课堂气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
一、教学环境与设施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音乐教学不同其他文化课教学,它是比较抽象的,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也同样离不开环境的作用。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室的环境会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在教室挂一些音乐家的画像,让学生认识在音乐界优秀的作曲家、歌唱家及创作演奏家。我们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相应的画面中身临其境,通过声音、动画及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学习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本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的听辨能力
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是构成音乐的几个基本要素,比如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总要听出这首歌曲哪些地方唱得高一些,哪些地方唱得低一些,哪些地方唱得强,哪些地方唱得弱;它用的是什么拍子,速度是快还是慢;它是由男高音唱的,还是由女高音唱的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进一步体会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感情内容。针对高职教育的学生们,他们或许对音乐无法做出专业的判断,但是基本的进行曲圆舞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容易辨别的,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正说明了培养对音乐的几个基本要素的听辨能,是进行音乐欣赏的基础。
三、把对作品感情的体会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这首歌在唐代非常流行,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唱起离别的歌曲。 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欣赏者把欣赏音乐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起来,使自己不是纯客观地去体验音乐作品,而是把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和自己在生活中所体验过的感情融为一体,变成切身的感受,就能更深地、更强烈地体会作品的感情内容。
四、高职院校开展音乐鉴赏的建议
(一)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音乐鉴赏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的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听懂。而学习任何东西都离不开兴趣,兴趣是靠培养起来的,它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培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来进行学习和分析,就有助于拓展思维,同时又激发了好奇心。
(二)丰富教学模式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运用图文并茂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如用幻灯片,电脑制作的音频等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震撼,让学生更多的感知音乐美感。
(三)了解音乐背景,作者时代背景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深刻的领会音乐作品的内容,必须先去了解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即了解音乐背景。我们在聆听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时,先要了解冼星海创作音乐的背景。这首曲子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学生们通过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对这首歌曲的产生和特殊的情感表达会有更清晰的理解,音乐带他们融入历史,感知历史。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新课程标准[Z].2001.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冯引娣(1984-),女,陕西宝鸡人,本科,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