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礼乐文化的道德教化及启示

2017-11-25程雁征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乐记礼乐教化

程雁征

儒家礼乐文化的道德教化及启示

程雁征

传统乐教文化发轫于上古时期的耕耘祭祀,尊祖庆典。无论是天子朝臣的活动,还是普通黎民的婚丧嫁娶,礼乐以侑酒,礼乐以行仪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礼乐。“乐统同,礼辨异”的礼乐思想成为我成为我国古代约束律己,提高道德修养的滥觞。礼乐的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化作用,促进个人思想道德的提升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礼乐 道德 修养 教化

儒家思想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备的社会政治制度都离不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礼乐正是起到了约束与教化人格与道德修养的作用。礼乐始于艺术,终于道德,陶冶了人的情操,促进了个人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的实现,维护了古代中国的伦理观念与社会秩序。在今天,汲取礼乐文化中优秀的思想有助于个人内心的完善,修养的提高,规划道德行的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一、礼乐思想渊源

距今约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乐记》形成,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描述了乐的产生、乐的情感,提出了乐“和”的思想观念,并且精辟论述了乐的审美与教化功能,最后阐明了“礼”与“乐”的关系。“乐”不只是钟鼓笙箫,歌唱舞蹈,它的意义更不仅囿于音乐活动的范畴,“乐”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总称,有关政治更迭,时事跌宕,国家的兴隆衰颓,个人的福祸喜忧都与之相关。关于“礼”和“乐”,儒家乐教思想认为“礼”不可独行,须和“乐”配合,才相得益彰。“礼”包括举行仪礼,祭神求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祭神需娱神,娱神必须有歌舞和音乐。在礼的进行当中,如果没有乐相配,不但将打破礼的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会无法控制礼的节奏和顺序。所以有礼的地方,必须同时有乐。礼保证乐的恭敬而又齐肃,乐使得礼棣棣却不失威仪。礼乐日趋典礼化,章法化,程序化,以德为终极目标,起于艺术止于道德。

二、礼乐思想的教化作用

《乐记》用大量的篇幅讲到了礼乐的教化功能,并且突出地指明,艺术的功能主要不在于传道受业,而在于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去培育、感动、陶冶人们的思想感情。其中,特别强调了“乐”与“礼”的作用,实际就是对作为审美艺术的乐和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礼的不同分工与共同作用。礼乐的教化能直接打动人心,其他的教育手段难以替代,可谓望尘莫及,和谐有序的礼乐对民众的情感和行为导向以正确的导向与鼓舞,引导人们从善向德,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

《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诗歌可以抒发意志,从而促使个体自觉向善,仪礼的行使能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化下能实现最高的人格。好的音乐可以反映人间的至善至美,从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净化一个人的内心。音乐能起到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音乐的教化功能有助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助于高尚情操,优秀人格的形成。孔子倡导以外在的礼去规范百姓,以内在的乐教化百姓,约束人,使人建立高尚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调和社会矛盾,臣民相亲,天下大同。

三、礼乐教化思想的启示

首先,体现在对人行为的约束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须得礼为节制,礼也许得乐为之调和。礼乐约束人,从而达到有序的状态。虽然约束和节制压抑了人的一些自由和欲望,但是却可以保证人更大的欲望与自由可以实现,礼乐约束人是为了避免害与恶,从而追求利与善。

其次,体现在高尚人格的建立与道德修养上。道德修养,就是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为提高自己的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与自我改造的活动,其目的是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人格境界。道德是由社会外在规范向个人内在心理的化。个人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如何提升完善,一直以来都是伦理学中的重中之重, 礼乐的教化就是潜移默化的打动人,约束人,影响人,从而使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形成高尚的人格以向善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在礼乐的教化下民众能加强对道德规则和规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念,择善去恶。明爱憎,懂义愤,晓荣辱,最终把价值观念付诸行动,促使每个体、积累善的人性,最终使之成为其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属性,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和人格。

最后,体现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导向上。礼乐教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人格的提升与道德修养的完善,最终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和”,是衡量音乐是否具有美的重要标准,“和”不仅是音乐的目的,更是天地之和的鲜明体现。 “乐极和,礼极顺”(《礼记乐记》)礼是秩序,乐是和谐。适度有序即为和谐。礼乐教化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政治教育与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促进个人的内在人格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礼乐的教化不仅在于思想道德的陶冶,个体人格的提升,而是兼顾整个社会的有序与和谐。雅颂之声,仪礼之行,化之以乐,晓之以礼,何愁不民风淳淳,大道盛行,社会和谐,臻于完美。

[1]吴沁.试析《乐记》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东岳论丛,2014(35):156~159.

[2]祖国华.传统“乐教”道德教育功能及其现代启示[J].伦理学研究,2010(12):21~25.

[3]刘文剑.和谐社会视域下《乐记》的伦理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报,2009(23):40~42.

[4]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98~306.

吉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乐记礼乐教化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试论《乐记》研究文献述评
秋夜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