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质感素描基础

李 瑾

创新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李 瑾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学重要性的分析,指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认为以超写实为形式的基础教学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细致和冷静理智的绘画态度,同时对超写实训练的课程设置做了系统完整的介绍,并从表现形式、侧重点、深入程度、观察方法、教学方式、作品效果等方面强调超写实基础教学和传统基础教学的区别,指出超写实绘画是教学模式中的一大进步。

超写实 重要性 区别 课程设置

客观上说,美术基础课程的范畴就是素描与色彩,是进入系统化艺术门类的基础,作为一种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并逐步成为各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统一的推广和重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和效果,但是机械性和重复性显而易见,这和艺术的真实感知发生了矛盾。艺术是生命和灵魂的载体,具有情感和创新的艺术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这种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在艺术表现力和创新力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艺术的要求和需求,不利于学生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培养和感受,所以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和色彩是造型艺术中最普遍的艺术表现语言,是在平面上用单色和有彩色系来表现绘画对象的艺术形式。在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后,赋予画家对物象的理解和思维,从而对它们重构的行为。所以说,素描和色彩也反映出一个思维的过程。艺术学院经过数十年的教学和实践,一直秉承着徐悲鸿先生主张的“尽精微,致广大,能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净”的原则,形成了公认的绘画传统。这是观察能力、控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结合,转化为质朴的自然感受并抒发时,才能使素描和色彩避免和摆脱模式化和概念化,体现其意义和本质。因此,基础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质量的基础。

二、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美术中的基础教学一直以欧洲和俄罗斯的绘画模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安排的写生对象,学生学习好坏的评判也局限在作品与写生对象是否形似,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够更深入地表现对象,只能表现出大致的空间和造型,反反复复就是体现不出细节和质感,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在进行基础课程训练时敷衍了事,从表现手法和创新上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动手能力薄弱,加之入校前一味的追求速度,所以使得学生在塑造中呈现出机械性的同化状态,这也是高校现阶段教学状况,本质上也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传承中形成了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周而复始地又被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下去,使得素描和色彩的概念和表现越来越薄弱和有限。

三、以超写实为形式的基础教学训练

所以说,我们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时,更应该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认识和把握,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能力,急需一种新的基础教学方法出现,可以培养学生视觉的敏锐反应能力、感受信息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而超写实绘画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理解、表现和创造。

(一)关于超写实绘画

在艺术多元化格局的现代,流派纷呈各显神通,而超写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波及世界各地。代表人物有莱斯利、克洛斯、安德烈、汉森等人,其作品的逼真如同照片或真人,使作品的寓意又向深刻方面迈了一大步。超写实主义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肖像、都市风光、市井风光和工业景象都可为创作题材,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对象的真实性和质感,夸张对象的特性,发挥充分创意。所以超写实绘画是对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经过构思,以自己的思想强调主体,减弱背景或多张素材进行分解重构、再加工等处理手法进行创作的再现性艺术。

(二)超写实基础教学和传统基础教学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传统素描和色彩是一种造型基础训练手段,对构图、形体、空间、光感、质感都有要求;而超写实表现素描和超写实色彩是种艺术表现形式,追求形体夸张、变形,有精彩绝伦的局部细节刻画,细节的完美大于整体的完整。

(2)侧重点不同。传统素描和色彩解决的是造型和塑造能力,而超写实更强调对物体表面肌理效果的塑造。

(3)深入程度不同。传统素描和色彩的质感可以概括,但不够深入细致,可超写实表现则整体把握画面的同时,更强调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侧重质感和边缘线的描绘,甚至要强调和夸张。例如,表现皮肤时一般会通过揉和擦使铅笔排的线条更块面和更细腻来表现皮肤的质感,但超写实表现要在此基础上画出皮肤上的毛孔、虹膜上的斑纹、皱纹上渗出的汗水、皮肤上的静脉血管。

(4)观察方法不同。提高眼睛对事物观察的敏锐性,这是艺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先决条件。传统绘画时主要看比例、看轮廓、看黑白灰关系,距离对象最少一米开外,而超写实表现时要近距离观察,才能更细致准确地表现肌理感。

(5)教学方式不同。传统基础教学传授学生相关的学习技巧和知识。教师对物体进行摆放,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教师也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从而打击学生的个性素描创作。在超写实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所喜爱的事物进行创作,调动了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作品的个性特点。

(6)作品效果不同。传统素描和色彩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追求光与影的真实效果,而超写实素描和色彩则更注重对于静物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超写实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

(一)课前准备

(1)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准备他们最感兴趣的物品,如:毛绒布偶、最新款的运动鞋、小玩具、砖头、树根、破手套、破旧的鞋子等。这些物品各自有着不同的质感和各自的“肌理美”,有足够丰富的细节,为今后高年级创作打下基础。

(2)摆静物,通过学生自己摆静物,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意识。有两点好处,一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培养他们对画面构图的把握以及形体之间的关系,考虑正负形的构成关系,空间纵深感,同时感受传达给观众的心理感受、引申意味和象征意味。

(3)观看国内外优秀的超写实作品,分析其构图、创意、技术特点等,提高学生的眼界,通过课堂讨论是他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了解。

(二)课堂教学

(1)选择作画角度,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画的角度,两三个学生画一组为宜,可以仰视、俯视、斜视来练习,观察与比较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反光、固有色等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就会产生生动、真实的画面效果。

(2)作画步骤要有条理,首先从局部入手,用细线轻轻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要有整体观念和主次观念,勾线时不宜画得太重,要为后面的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留有余地,反复调整、修改其比例,要求学生在16学时内完成。随后就可深入刻画,从画面主体的局部入手,形状、质感、固有色尽最大能力一遍画出来,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逐步对整个画面进行深入刻画,需要32学时来完成。最后是调整画面的主次关系,这是作品的最后阶段,对主要部分要精细刻画,次要部分要概括,使画面有张有弛、轻松生动,富有节奏感,需16课时完成。

要求作画时少对静物在墙面投影的刻画,这样会使画面呈现出完整而单纯的视觉效果。同时强调对物体形于色的理解,教师应该不断提醒学生主动表现静物,而非被动地受静物的外表制约。

(3)容易出现的问题:脏、腻、乱、花。超写实素描和色彩要保持画面的干净,肌理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作画过程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腻的原因,一是铅笔重复次数太多,二是反复修改;线条的排列组合要规整,不能有表现肌理质感以外的乱线条;画面不能出现深一块、浅一块的花斑,形体要鲜明;色调过渡要均匀。

(4)阶段性讲评,超写实素描和色彩是一个长期作业,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把全班的作业摆开,让学生们自己去点评其他同学画的优点和不足。这样他们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在整个超写实训练课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形画不准、刻画太死板、画面缺乏主次节奏等问题,这是学生在入学前一直接受传统绘画训练,面对新的方法,在观念认识上还没有转变过来。超写实训练要求运用各种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对物体的固有色和表面的微观肌理进行刻画,通过训练,大部分学生都熟悉了超写实表现素描的基本要求,有了明显的进步。

所以说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只有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的安排调整,才能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基础绘画和研究其中的规律,从而使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五、学习超写实素描和色彩的意义

通过对超写实素描和色彩的训练,加强了学生对工具材料的掌握能力、精细刻画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一门高超的绘画技术,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一种观察细致和冷静理智的绘画态度,它改变和发展了传统基础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更强调学生对于结构的重视并突出个性,是基础绘画教学中的一大进步,为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打好造型基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质感素描基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武汉素描
素描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跟踪导练(一)4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