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论浅析
2017-11-25叶奕晨
叶奕晨
老子“道”论浅析
叶奕晨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道”乃是老子哲学乃至道教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也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将从本体之道、规律之道、处世之道以及治国之道四个方面入手,来阐述老子“道”论的深刻内涵。
老子 道 自然 无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著的《老子》是古代世界最系统、最精深的哲学名著。《老子》虽然全书只有短短五千余字,但是“道”在书中反反复复出现,有七十二次之多。且在不同的章句中,“道”有着不同的含义。由此可见“道”乃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道”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本体之道
“道”的本义是“道路”的意思,后被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而老子的“道”不可道、不可名—它不同于具体事物,没有恰当的名词来表示它。
“道”是无形无名。“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老子》第十四章)“道”既然是看不见、听不见并且又摸不着,可见“道”是无形的。“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二十五章)对于“道”连老子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称呼它,只能勉强叫它“道”,勉强叫做“大”。“道常无名”和“道隐无名”都表明“道”是无名的。由此可见“道”是不可名的。对于道为什么是不可名的,老子是这样解释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能够用语言表述的道,就不是恒常之道。而老子的道是恒常之道,自然就不能用语言表述,如果能用语言来表述,那就成为了一般的事物,是有限的,而不是恒常的。
二、规律之道
道不仅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更是世界万物运行所要遵循的普遍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强之曰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反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章)“反”可以理解为“返回、循环”。由此可以看到道是循环往复不断运动的。当道施加作用于万物,万物按照这个规律运动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到它最原始的一个状态,即道生万物,万物死灭又复归于道。“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有无、长短、难易、前后一系列在我们看起来似乎相对立的事物,其实都是一体两面,它们是和谐共存和相辅相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这讲的是事物“极而反,盛而衰”的辩证规律,即当一个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它的对立面就会占主导地位,事物就会朝着它的对立面发展。
三、处世之道
老子的道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层面,就成为人们生活处世的方法,这个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就被称为“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第二十一章)是说一个有大德的人的内涵,只有一个东西—道。道在人中,就是人的内涵所在,可以被称做为人的德行。由此可见,人的德性是直接体现了“道”的本性。因此人只有遵循了道,才能真正是一个有“德”的人。因此老子的道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在为人处世中所需要遵守的德性。在老子看来,自然无为、守柔处弱、致虚守静等观念也都是”道”的精髓所在,同时也都是人们为人处世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四、治国之道
老子的哲学虽然是一种高深的本体论哲学,但是老子却始终关注着人的存在。老子是非常爱护百姓的,他十分重视治理国家,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法家的“以法治国”和儒家的“以德治国”所不同的是,老子在治理国家方面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自然无为是“道”的本质属性。老子所指的无为而治并不是等于不去治理,而是应根据自然无为的原则去治理国家。他认为正是因为统治者的胡乱作为,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当道作用于万物时自然无为,却能够生机勃勃地发展。因此他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说政治温和宽大,百姓浑厚淳朴;政事苛细明查,百姓疏薄欠缺。“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章)是说治大国,像是烹饪小鱼小虾,加点盐和醋就行了,不用加其它各种调料;治理国家也是如此,不需要统治者的过多干扰。
综上可知,老子是构建了一个以“道”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本体之道是基础,治国和处世之道是核心,规律之道是重要内容。本文只是对老子之道进行了浅显分析,就足以可见老子之道的内涵丰富,我想正是因为老子之道的内涵丰富,才能使道论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1]孔焕霞.试论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的积极人生观[J].逻辑学研究,2006(11):113~116.
[2]蒋锡昌.老子校诂[M].成都: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170.
[3]蒙培元.论自然—道家哲学的基本观念[А].道家文化研究[C].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23.
[4]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5.
中国计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叶奕晨(1996-),男,汉族,浙江衢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