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际交往到人机交往时代
2017-11-24
世界是平的,
未来是轻的,
人际关系是冷的。
2020 年,在太空舱白得刺眼的房间中醒来。旋亮灯光,连上Wi-Fi,在订餐 App 上买了一份免冲代餐加榛果巧克力调味包,戴上 VR 眼镜,选择IMAX 模式看个 4K、3D、120 帧的最新电影。裤袋里的手机振动,摘下眼镜拉开舱门,一瓶包装简单的代餐递到你面前——营养均衡,食用方便,你甚至可以在舱内躺着喝完,不用担心弄脏床单。
这是两年之后人们可触碰到的“最小化生活”的未来。
很难想象,有人会愿意主动放弃人际交往和味觉追求以代餐食物果腹,并甘于寄居在胶囊旅馆或者“太空舱”中。
不用发生物理位移的空間生活尚且如此,而“无人便利店”的出现是增加了时间和人力的交易成本还是多此一举呢?
去年年底,电商巨头亚马逊发布了一则视频短片,展示了令人惊讶的未来实体商店。消费者只需要走进商店并扫描手机上的App,挑选自己钟意的产品装进购物袋,然后直接走出商店就可以完成购买。
这种类似黑科技的科幻场景的出现,成为科技取代甚至“战胜”人类的又一“丰碑”。但随之而来的,是人际关系的情感崩塌,和人机关系的畸形变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一个布满商品的空间压缩到了一个进店入场的通行证——二维码上,恭喜你,再也不会成为看店员脸色的受气包,购物体验变得直接、透明而冰冷。
一家名叫Bodega的无人售货柜公司宣布进军纽约的时候,问题来了。
纽约有大量被称为bodega的杂货店,很多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夫妻店,这些杂货店就像酒吧、咖啡馆一样,成为社区的某种公共场所,承载着某些共同记忆。
有网友在Twitter上发推说:“Bodega公司的失误在于,他们并没有想到,我们很多人都和附近开杂货店的邻居关系很好。我们喜欢这种小商店。”
但是一项调查表示,六成以上的中国用户愿意尝试“无人便利店”这种新业态,方便快捷是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不断地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更有效率,更现代化。
我们比其他的民族更加热衷破旧立新,更加信奉效率即公平,更加愿意去拥抱未来。我们总是在旧世界的尘埃中,畅想新世界的美好。
所以,我们比别人更快、更深、更广泛地拥抱了电子商务,拥抱了外卖送餐到家,以及正在到来的无人零售。
生活不只是追求便利、快捷,还有比便利、快捷更重要的情感、记忆。而且,人是需要怀旧的。
有一天你通过刷脸进入一家便利店,面前只有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柜子里弹出一只你最爱吃的东北大板雪糕。没有人能和你聊两句天气,没有人夸奖你新买的领带,也没有人会问:“昨晚的球赛你看了吗?”
实然,今天是“冰冷人设”全面战胜“情感流通”的时代。
人们已经自然地从需要交易双方完成面对面的价值需求,转换到人与机器的互通互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器或许比人更诚实并值得报以信任。
买卖这件古老的事,似乎正在从人际交往变成人机交往。让人不由得感慨,从凡事都可以用人工解决,到凡事不再需要人,我们竟然准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巨大的跨越。
“今天又吃东北大板啊!”彼时,这句被毁掉的记忆和情感又该谁来埋单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