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工介入

2017-11-24戚乐乐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社工偏差个体

戚乐乐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工介入

戚乐乐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如今青少年的社会问题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这其中,青少年的行为偏差问题更是我们需要重点注意并解决的。青少年意味着我国的发展与未来的希望,及时发现并分析青少年产生行为偏差的原因,及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段对此问题进行解决是非常必要的。

青少年;行为偏差;社会工作

1 青少年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

1.1 环境因素。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关系网络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认知,如若青少年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青少年难以受到正常环境的影响就极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行为偏差。如:父母的文化水平对青少年影响很大,有大学学士文凭的父亲能给儿子的帮助会比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父亲能给儿子在学业辅导方面的帮助要多得多[1]。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行为是否正常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2 生理因素。因为青少年个体存在差异性,这样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生理条件和其他青少年存在差异的青少年中,如出现一些智力方面的问题或其他缺陷等,导致他们的行为与其他青少年不同,使得青少年行为偏差或异常。

1.3 心理因素。由于青少年的自身认识不足,辨明是非能力较弱,自控力不强或者有相应的人格上的缺陷,这些都是青少年导致行为偏差的心理因素。

2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理论依据

2.1生态学理论。尤里·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周边对我们的行为、心理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2]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青少年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就读的学校氛围,当时社会的状况,社区情况等等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说,青少年的行为不仅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2.2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环境与组织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该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所有组织区别于环境缺乏产生资源的能力,在努力存活的过程中只能依靠环境获取资源,从而产生了环境与组织之间的资源交易。组织与组织之间也可以互相依赖、产生影响,被依赖程度高的组织具有主控权,这是资源依赖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竞争性互依和共生性互依是资源依赖理论的两种形式,前者指的是两个组织需求的资源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后者指的是组织拥有对方需要的资源,他们通过资源互换来保持各自的生存状态。[3]

(三)勒温理论。理论的创始人库尔特.温提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由个体和环境组成的心理场中进行的,即个体状态和环境因素可以分别对个体行为,或共同作用下影响到个体行为的表现。[4]此处库尔特提出的环境并非我们理解的外在环境,而是由青少年个体所意识到的环境。青少年是从儿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一个时期,会有相应的不稳定性,这样也会导致青少年的监护人或青少年的老师对青少年的态度差异过大,进而导致青少年无法给予自己以准确定位。

3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青少年行为偏差

3.1完善有关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相关政策法规。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青少年的行为偏差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在转型过程中相应政策不完善所导致的。社会工作者在帮助解决青少年偏差问题的同时,应倡导并提议完善与修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相应得政策法规,向上级反映出青少年的意见,对偏差青少年的权益进行维护。这样才能实际减少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的发生。

3.2选用合适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社会工作方法分为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以及社会行政方法。根据案主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方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行为偏差进行矫正。也可同时运用几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制定计划,并根据偏差青少年的需求,例如:生理健康辅导,学业辅导,就业辅导等对青少年进行社工介入。

3.3对有行为偏差问题的青少年的系统环境进行修复。根据生态学理论可知,青少年的发展受它所处环境的影响,系统环境包括朋辈群体、家庭、老师、社区等。如果社工只注重偏差青少年自身问题的解决而不重视他身边所处的系统环境,那么社工对偏差行为青少年的介入无疑是失败的。所以,在社工进行介入时,一定要考虑其所处环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更好地进行社工介入。

4 结语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的介入,不仅关乎着青少年的发展,同时也关乎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好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矫正工作,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对青少年进行一系列的服务,是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的主要途径。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对具有偏差问题的青少年进行专业的社工介入,是解决青少年偏差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1] 费梅苹.次生化: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20-21

[2] 杨雅雯.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 Pfeffer J,Salancik 6.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New York: Harperand Row:23

[4] Lewin K. 1935. A Dynamic Theoryof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ew-Hill Book Company:242

戚乐乐(1994-),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G45

:A

:1672-5832(2017)09-0233-01

猜你喜欢

社工偏差个体
青春社工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社工
关于均数与偏差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