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石方言中的范围副词
2017-11-24王倩
王 倩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山西灵石方言中的范围副词
王 倩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范围副词虽然在灵石方言中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灵石方言中的范围副词有许多独特之处,方言色彩浓厚。本文试着对灵石方言中的范围副词做一个简要的描写和分析。
灵石方言;范围副词;总括类;限定类;外加类
范围副词是表示范围的副词,灵石方言的范围副词从功能和语义来讲,可以分为三类,即总括类、限定类、外加类。总括类副词是对句中某个词或短语的范围进行总括;限定类副词是对句中某个词或短语的范围进行限定;外加类副词是在原有范围上进行增补的。
1 总括类副词
1.1 “满共/统共/总共”
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一共”,在灵石方言中,即可以表示客观概括,对事物的数量的总括。也可以表示主观小量,主观上对所指事物数量、时间、范围等表示不满意,常与“才”或“就”连用。它还有否定形式,在后面加“没啦”。
(1)家里满共/统共/总共有三袋面。(家里一共有三袋面。)
(2)他统共/总共有两个孩子。(他一共有两个孩子。)
(3)他身上满共/统共/总共才有有两千块。(他一共才有两千块。)
(4)十点了,教室满共/统共/总才来了五个人。(教室里一共才来了五个人。)
(5)我的裙子满共/统共/总共没啦三件。 (我的裙子总共也没有三件。)
(6)他看书满共/统共/总共没啦看了三天。 (他看书总共也没看了三天。)
1.2 “可”
意思相当与普通话里的“全、满”,用在地点名词或者方位短语之前,表示所指的整个范围。
(1)东西扔的可居舍都是。(东西扔的家里到处都是。)
(2)放了假就是可世界乱跑。(放了假就是乱跑。)
1.3 "净"
意思相当与普通话里的“全、都”,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大多含有贬义,常常有一种“不满、责备”的意味。
(1)他每天在别人面前净胡说。(他每天在别人面前就是胡说八道。)
(2)洗衣机里净是你的脏衣服。(洗衣机里都是你的脏衣服。)
2 限定类副词
2.1 “产”
意思相当与普通话里的“仅、就”,一般出现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限制动词后面的宾语成分,常常体现了说话人的不满和责备。
(1)产喝水能饱吗?(只喝水能饱吗?)
(2)他产等得抄别人的作业呢。(他就等得抄别人的作业呢。)
2.2 “一搭里”
意思相当与普通话里的“一起、一块儿”,一般出现在谓词性成分前,表示某些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情或者某些事物同时放在某处,前面常常用“和”来连接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
(1)我们一搭里去北京吧。(我们一起去北京吧。)
(2)我把杯子和伞一搭里放书包了。(我把杯子和伞一搭里放书包了。)
2.3 "专门"
相当于普通话的"只、就"。一般出现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限制动词后面的宾语成分。有“特意”的意思。
(1)苹果是专门给你买的。(苹果是只买给你的。)
(2)他今天是专门来找你的。(他今天是只来找你的。)
2.4 “就”
相当于普通话的"只、就"。一般出现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通常表达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很不满意。
(1)他每天就知道伸手要钱。(他每天只知道伸手要钱。)
(2)她就知道耍,不学习。(她只知道玩,不学习。)
2.5 “厮”
相当于普通话的“互相,一起”,可以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所指对象做出同样的动作,或交互于对方。
(1)出了外面要厮照护。(出了外面要互相帮助。)
(2)他俩厮跟上去城里。(他俩一起去城里。)
3 外加类副词
3.1另外/单另
相当于普通话的"另外,重新"。一般都用在动词性词语前,表示动作发生在某些对象或范围以外,“另外”和“单另”意思一样,可以交换使用。“另外/单另”能与副词“又”搭配使用,且“另外/单另”与副词“又”可互换位置,句子意思不会发生改变。
(1)我爸另外/单另给咾我一千块钱。 (我爸另外给了我一千块钱。)
(2)他另外/单另给我做了一碗刀削面。(他重新给我做了一碗刀削面。)
(3)这个书包不好看,我又另外/单另给他买了个好看的。(这个书包不好看,我又另外给她买了个好看的。)
(4)除了给钱,我另外/单另又买了很多水果。(除了给钱,我又另外买了一些水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灵石方言中的范围副词并不算多。但还是很具有方言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范围副词一方面更加贴近生活,便与人们无障碍交流;另一方面更加通俗易懂,口语色彩浓厚。
[1] 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 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马启红.太谷方言副词说略[J].语文研究,2003 (1).
[4] 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韩婷.古县方言的副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3).
G861
:A
:1672-5832(2017)09-0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