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学点调整建设的调查研究

2017-11-24梅庭仙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点上学云南

梅庭仙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学点调整建设的调查研究

梅庭仙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学校布局多呈现零散分布,学校环境小而差,一师一生和一师一校仍然存在,这就难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撤点并校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配置,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楚雄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撤校并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引起更多学者、社会的关注,建立多元参与、民主决策的机制,从而促进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改革。

学校布局调整;寄宿制;民主决策

1 问题的提出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农,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村适龄儿童减少,导致农村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规模小,一校一师一生的学校仍然存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总体而言,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建设顺应了这样的趋势。在实地调研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者深入到中西部地区了解当地学校的情况,老师的真实生活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困难,倾听了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其次以访谈的形式向教师和相关校领导了解撤校并点带来的实际成效与不足。

2 调整引发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学生上学难:随着国家教学点撤并后农,农村学生难以就近入学,上学路程普遍变远。在实地调研中,学生认为去新学校上学的路太过于遥远漫长,需要起早摸黑,十分辛苦。特别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学校或教学点撤并不当,致使低年级小学生也要长途跋涉去上学。实地调研观察中发现农村道路条件较差,道路蜿蜒盘旋,十分险峻,缺乏专门接送学生的车辆,且经常受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都是年龄稍大的带着年纪小的一起上学,上学路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2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短缺:教学点的调整,有效的配置了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存在结构性和总量性短缺。其中音体美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目前尽管高校师范教育毕业生逐年增多,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少会选择去偏僻的农村地区任教,但多数高校师范生即便通过特岗考试去了,也留不住。

2.3中心校班额庞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撤并,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忽视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盲目撤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和初中没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导致中心校班额急剧膨胀,班级拥挤不堪。出现各种问题。

3 建议及对策

3.1政府政策及其相关部门

3.1.1群策群力,严格规范教学点的调整

针对云南省民族地区区域内部地理环境的特点,历史因素等条件的影响,云南地区民族大多居住于高寒山区和半山区,而高山区地形多为高山峡谷,坡度较陡,这就导致学生上学远而险。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闭塞,从而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成了又一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地方政府在具体落实调整方案、实施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

首先,辩证的认识农村教学点的作用,合理布局并保留偏远地区教学点。其次,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吸取采纳各利益群体的意见,以保障各方利益。村委会应定期组织村民会议、举行听证会,家长会等多渠、多途径的方式促进民主决策。

3.1.2建立村小和教学点经费保障机制

对于必要保留的村小和教学点要尽力给予保留,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将村小和完小办实办好,切实提高村小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对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经费投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地区逐步调整,以加开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途径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3.2改善师资培训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云南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教师培训机会少,且效果不佳。教育教学方式多为单一的讲授式,不能激发自主合作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农村地区学生基础薄弱,以致农村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普遍偏下。

3.2.1加强教师培训,且力图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教师掌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首先以县为中心,在每个学校选2-3名骨干教师,他们要成为培训者,再培训学校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学习培训的内容,并且要学会培训的方法。在这一批教师成为培训者之后,就可以进行以乡镇为中心的校本培训,通过周末的时间把培训内容传递给每一位老师。

3.2.2为师资队伍建设摄入新鲜血液

为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邀请有农村生活背景的优秀大学生、各行业中的优秀代表到农村学校巡回演讲,为学生提供榜样激励,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信念。其次,就教师的初次分配而言,应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到偏远山区工作的政策,例如解决大学生夫妻工作问题,减少异地分居,从而稳定教师资源。

[1] 摘自笔者访谈笔记.

[2] 雷万鹏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9).

[3] 王定华.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11).

[4] 张睦楚.王艳玲.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需求研究:为救助儿童会制定基础教育项目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基于武定县的实证调研报告.2016(9)

梅庭仙(1992-),女,汉族,云南昭通,教育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原理。

G5

:A

:1672-5832(2017)09-0216-01

猜你喜欢

教学点上学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上学啦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要求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