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2017-11-24陈师禹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王希孟流民江山

陈师禹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5)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陈师禹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5)

本文主要是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对国画在当今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与高度。

“传承观点”;“在不变中求变化”

观点:每个画家和每个画派都有他自己的早期,中期,盛期,晚期,没落和死亡,新的主题,从古到今主题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要了解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要研究的问题。在不摈弃经典的情况下作出创新与注入新气息,画出适合自己适合时代的画作。

论证:中国的山水画的发端比欧洲的所谓风景画早了上千年。《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年纪,才造就了这幅千古名画,想必如果王希孟到了老年,也绝对没有耐性也没有气力去完成这幅作品,早一年或者晚一年都不会,其实太多太多的作品或者工程其实都是年轻人做的,虽然有老师傅统领的带着或者教着,过了年纪,心不静也不纯了。米开朗基罗雕刻《圣母和耶稣》的时候是23岁,雕刻大卫的时候26岁,德拉克洛瓦23岁画《但丁小舟》,毕加索最迷人的玫瑰色时期也是20岁上下。隋唐的绘画加上东晋顾恺之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胚胎和萌芽,是童年期,早期文艺复兴的意思和隋唐的画非常像,一股子少年人的稚气,秀气,英气和灵气。陈丹青老师评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这样说的:“《千里江山图》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代北宋开拓的图式,犹有过之,千里江山图的开阔,开阔的非常具体,如果把这幅画切割成无数的局部,每个局部都是一幅画,都是细节,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找不出一幅画能够收纳这么多自成格局的景观,而每一个景观有这么多详却动人的细节。”我觉得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都会做减法,所谓取舍和概括。而十八岁的王希孟却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的年纪才会有着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复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在我们当今社会只要提到水墨画都会想到的是白胡子老人,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确立了山水画中的老人符号,晚清民初的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有坐实了这一观点的第一想象,但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却是正好十八岁的年纪,长几岁或者晚几岁都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图》。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做学生的一定要保持我们现在的稚气和定力,找好自己的定位,珍惜现在的能力,紧握现有的能力,因为可能等我们年纪大了或者老了,也就一定画不出现在画出的画了。

我觉得绘画最主要的就是要画自己熟悉的东西。蒋兆和一辈子只画苦难的人民,并且结合西画,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他的取材都是他身边最熟悉的场景,中国学油画或者把西洋画素描的元素结合到国画里面的历史也就只有上百年,过去半个世纪中国本土比较有名的历史画虽然比不上欧洲几个世纪加起来的宗教画,历史画多,但是他最著名的《流民图》却可以比,有评论家这样评价《流民图》:“《流民图》所描绘的绝望,悲剧性,死亡感,如《圣经》所描绘的片段,直追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宗教壁画,逾百位人物组合的纠结,而能各在其位,个成其态,在欧洲也算一流,画中每一个人物的面相,种性,神态,气质都高度准确,堪与委拉士开兹的《侏儒》系列,伦勃朗的自画像相比美。”蒋兆和先生一辈子只画苦难中的人民,到八十年代才恢复他的政治名誉,从有历史问题的人恢复到有人文爱国主义情怀的画家,实在是太坎坷。

在现代画家时代,齐白石的虾,娄师白的鸭子,李可染的牛,徐悲鸿的马。齐白石先生最有名的是虾,但他并不会脱离虾,据娄师白先生的回忆说到:“白石老师每买回虾子,总要挑出几只灵活的虾子把玩观察一遍。”年纪如此大的齐白石先生这么认真也是在让人敬畏。娄师白先生画的鸭子虽然是从齐白石画的小鸡的精髓中演变过来的,但是其中不乏也免不了娄师白先生上百上千次的练习,试验与尝试。所以我觉得画者一定要熟悉画中的事物,这样或许才能抓住对象的灵魂而不是空壳。

比较我们现在年轻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古代信息封建的年代,当今太多信息冲击我们的大脑,无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在所谓“评论家”的诱导指引虾让我们信服其观点。陈丹青先生说过他并不支持所有的人都应该读书,因为读书只会让别人的思维在自己的脑袋里奔跑。看到这里,我觉得对于我这种本来就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来说真的是庆幸,居然有这么有名的一位专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但是他说如果硬要读,还是免不了经典,所有的经典没有不好的,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灵魂。所以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舍弃这件事情的根本,因为经典就是经典,它是这个范围的源头,这个源头是在那个时代的新的创新,这个创新往往带有最新鲜,最原始的符号,就好比电影影评人每每讲到最经典的爱情片都要说到《罗马假日》一样,因为它是经典的,是时代挥之不去的,它开拓的这个范围内的新方向新理念新定义。就像欧洲最好看最经典的还是文艺复兴以及文艺复兴之前几百年内的湿壁画,中国绘画最经典的还是唐宋的工笔重彩画,经典就是经典,我们要传承经典不能抛弃。

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水墨画这个专业来说真的十分尴尬,如今无论生活节奏还是工作方式都太接近于西方,我们不但不用毛笔,繁体汉字也演变成现在的简体汉字,不会作诗不会写词,实在是和古代人说的君子文化人完全拉不上关系,毛笔字也是当作兴趣爱好并不像古人把毛笔都做自己的写字工具。这样一来,我们现在的学生画文人画一定比先辈差上十万八千里,画写意画,我们没有时间阅历,画出来的画纵使大气潇洒,但一定比不上老画家经过几十年的阅历而来的精炼神韵。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尝试一些新工具或者新想法?画出或者做出具有现在时代烙印或者年轻人气息的画作,而不是清末明初的“老人”画呢?

[1] 《流民图》十说——刘曦林先生访谈录

陈师禹,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2014级本科生。

J212

:A

:1672-5832(2017)09-0133-01

猜你喜欢

王希孟流民江山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东晋士族与流民研究文献综述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千里江山图
回到王希孟作画的历史现场《千里江山图》卷辨析
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