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尼尔早期航海剧的悲剧分析

2017-11-24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水手

代 玲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奥尼尔早期航海剧的悲剧分析

代 玲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近年来,国内奥尼尔学研究越来越热,但是大多数学者对其中后期作品研究较多,反而忽视了对奥尼尔早期作品的研究。尤金·奥尼尔一生的创作以悲剧为主,他的戏剧给人印象最深的亦是其深刻的悲剧精神。尤其是其早期作品,充满了悲剧气氛和死亡阴影。本文主要结合尤金·奥尼尔早期的几部航海剧,着重对其作品的悲剧进行探析,主要分析戏剧在主题、意象、结尾安排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悲剧色彩。

尤金·奥尼尔;悲剧;主题;意象;结尾

1 引言

奥尼尔曾经说过:“悲剧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移植来的吗?不,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一切已经写出来的和没有写出来的当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2]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享有世界声誉的戏剧大师,奥尼尔本人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浓厚的悲剧观。他出生在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戏剧演员,然而父亲和哥哥酗酒,母亲吸毒,这些不幸的生活背景使他深信人生就是悲剧。奥尼尔认为:“没有任何一部真正好的戏剧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无论戏剧变得如何细腻微妙,如何富有象征色彩,如何奇特怪诞,它却必须植根于生活,我作为一个剧作家的真正起点,是在我离开学院和置身于海员中开始的。”[2]由此可见,他早期的水手经历为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我们可以从奥尼尔早期的航海剧看出,这些戏剧都是来源于他航海过程中的真实事件。《渴》、《雾》、《东航卡的夫》、《回乡的漫漫旅程》、《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是奥尼尔早期比较重要的航海剧。在作品中,奥尼尔将人与自然的斗争外化为人与大海的搏斗,然而,主人公们无论如何挣扎,始终摆脱不了大海,摆脱不了命运。最后无可奈何,只能以死亡或毁灭来进行超越。这样的情节结构更加强化了剧作的悲剧性。[3]

2 悲剧主题

在戏剧主题方面,奥尼尔早期的航海剧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是显而易见的。奥尼尔借鉴了古希腊命运悲剧思想。古希腊悲剧的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命运支配人的生死福祸,人类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4]在这些海洋剧中,作为水手或海员,他们也同样摆脱不了自己受大海支配的命运。

《东航卡迪夫》中的主人公扬克几乎一辈子在海上,可以说他依赖大海而生,但是却又厌恶大海,厌恶水手生活,他攒下一大笔钱渴望能买一个农庄,过上理想的生活,然而船还没到岸,他就因一次在桅杆上作业不幸摔伤,最终死在了海上。命运是强大的,它永远不会依照你的意志来进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因素制约着你,等到无法挽回的时候,你只剩无可奈何。在奥尼尔早期的航海剧中,似乎所有的水手或海员都掉入海的诅咒中。他们依赖大海而生,却又厌恶大海,向往陆地生活。扬克在剧终感慨“水手的生活没什么可留恋的—干的牛马活,拿的低工资,吃的猪狗食……失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可难过的?一辈子呆在陆地上该有多好。”[1]使我们清晰的感受水手的凄惨生活。然而一旦他们背叛大海即想要离开大海,必将遭到大海的惩罚。他们不能也无法摆脱大海,就像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一样。《回乡的漫漫旅程》中的奥尔森和扬克一样,大半辈子生活在海上,从未回过家,每次写信告诉母亲自己即将回家却永远在路上,只因他在船上喝酒花光了积蓄,所以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出海挣钱。这次他滴酒不沾,准备带着攒下的一年积蓄回家,彻底摆脱大海,然而还是没有禁得住诱惑,被带有麻药的酒灌醉,酒店女郎和老板将他的钱洗劫一空,自己也被再次抛向一艘即将出海的船上。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唏嘘:造化弄人!当真是无可奈何。

《天边外》是奥尼尔的成名作,该剧表现为一部现代命运悲剧。富有诗人气质、梦想探寻天边外秘密的罗伯特和“大地的儿子”安德鲁是两兄弟,他们同时爱上了邻家女孩露丝。罗伯特在准备出海实现愿望的前夜向露丝表白,露丝陷入理想的爱情观念中,让罗伯特为她留下来,哥哥安德鲁代替他出海去了。三个人选择的错位导致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罗伯特不善经营,农庄负债累累;安德鲁在海上做起了投机生意却屡遭失败,最后彻底沦为大海的奴隶;露丝从理想中觉醒,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结实强壮的庄稼汉,就像安德鲁,而不是病弱的罗伯特,她的爱情梦生活梦全部毁灭。这使我们深感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命运被外部因素制约的无奈。就像奥尼尔所说:“我们大家都无法抗拒生活,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事情就发生了,你就一直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你才发现在你自己和你的理想之间一条鸿沟已经筑起。你这时已经永远失去了一个真实的你。是什么把人推上悲剧之路无从解释,而生活本身也有着它自己神秘的决定论。”[2]

3 悲剧意象

在奥尼尔早期的航海剧中,雾和大海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而这两个意象常常又加剧了人物的悲剧。

3.1雾

雾的出现显示了人类面对命运的无助、彷徨、迷乱和惊恐,雾把大海和死亡紧紧相连,为体现剧中人艰难的生存处境起了重要作用,[5]对推进戏剧的矛盾,加强戏剧冲突和戏剧危机起重要作用。在这些戏剧里,雾是象征着悲剧的到来,在雾的笼罩下,常常伴随着厄运或者死亡,主人公一死,雾就立即消失了。

独幕剧《雾》全剧都笼罩在大雾之中。这是发生在一艘海船失事后一个救生艇上的故事。整个海上弥漫着大雾,看不见任何船只,只有农妇的哭声在船上回荡,因为她的孩子死了,这更加剧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救生艇漂近了一座冰山,而此时他们正好听到远处有轮船发动机声,商人想要呼救,诗人不准他呼救,因为这样做可能使那艘船由于浓雾同冰山猛烈相撞。正当他们以为轮船已经远去的时候突然又听到轮船向他们渐渐靠近,此时,雾散了,太阳也出来了。轮船隐隐呈现出来。据船上的水手说,是孩子的声音给他们靠近救生艇做了向导,然而诗人告诉他们,那个孩子昨天已经死了。人们得救了,却发现农妇早已死去。雾阻挡了光明,阻挡了救生艇的到来,也阻挡了生命的希望。在这部戏剧中,雾是名副其实的帮凶。[5]如果我们把大海看做决定人类命运的上帝,那么雾就是上帝派去判决撒旦和人类的天使。同时,雾这一意象的出现也折射出大海的神秘莫测。

《东航卡迪夫》中雾的起落更是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故事发生在一个浓雾的夜晚,大雾天气加剧了他们败坏的脾气,船员之间的冷漠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濒临死亡的扬克只有好友陪伴,船员们表现出难得的亲切。临死之际,他在迷雾的幻觉中看到黑衣女郎向自己走来,扬克在雾中平静地死去。他注定不能逃脱厄运,因为“水手永远和黑暗的神秘力量连在一起”。[1]扬克一死,雾就散去了,仿佛雾既是监视扬克死亡的使者,也是带走他死亡的杀手。在雾里,一切都是变幻不定的,使人感到恐慌、害怕和压抑,因为此时死亡或悲剧正在上演。

3.2海

奥尼尔对大海的感情是矛盾的,他在憎恨大海的同时,又对大海深深地依恋。[6]就像他笔下的许多戏剧人物一样,大概是因为他自己的航海经历,正是因为他当过水手,所以对水手的痛苦生活深有体会。奥尼尔谈论海洋和他的同船水手,就和海明威谈论打猎和斗牛一样。他曾经这样说:“这是我的天地。我曾亲身经历,因而我了解这一切。我曾身临其境,因此我最有资格向你描述所有这一切。”[2]

其实,奥尼尔戏剧中大海这一意象也是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继承和发展。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大海也是具有超强破坏力的恶魔的代表,比如我们熟知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6]

一方面,大海既是自由、理想、希望生活的象征,却也是神秘力量的象征,它主宰着人类(海员或水手)的命运,是造成人物悲剧的一个根源。对《天边外》中的罗伯特来说,大海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天地,吸引着罗伯特竭尽一生去靠近它。“我知道那些小山后面是大海—许多人告诉过我—我就常常奇怪.大海是个什么样儿.并且想在头脑里形成一副大海的图画。(微微一笑)那时,在我看来,那个遥远的大海.无奇不有.现在也还是那样!”。[1]尽管他一生中遭受了许多磨难,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天边外的追求,最后他用死亡的代价演绎了他对梦想的追寻,灵魂解脱,成就了他的大海梦。笔者认为,罗伯特的死对他本身来说既是苦难生活的解脱,也是一种自由的放逐,更是对命运无奈的投降。哥哥安德鲁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被称为“大地的儿子”,父亲把他当做农场继承人,然而由于失恋,他离开热爱的土地,随舅父出海,漫长的海上生活使他由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变成一个精明、爱冒险的投机商人,屡次失败却仍深陷其中。最后彻底沦为大海的奴隶。以致罗伯特最后对哥哥感叹道:“我是一个失败者,露丝也是……。但你是我们三个当中最大的失败者。”[1]

在《安娜·克里斯蒂》中,大海的象征含义有两层。首先,大海对于克里斯船长来说,是他憎恨而又无可奈何的魔鬼;其次,对于安娜来说,大海是净化心灵的天使,是美好的。大海这一意象通过强烈的对比,更加深化了戏剧主题,同时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克里斯在海上闯荡了大半生,大海先后夺走了他许多亲人的生命:他的父亲、两个兄弟和两个儿子,船长痛恨大海,诅咒大海,他下定决心要让女儿远离大海,然而女儿却爱上了海员伯克。当多年未见的父女两重逢时,克里斯对女儿的回答只是:“大海那老妖精用她那卑鄙的魔法把我变成了一个大傻瓜。”[1]然而,另一方面,安娜在陆地上遭遇惨痛的经历后来到父亲的船上。在海上,她见到了父亲,收获了爱情。对于安娜来说,大海是她净化心灵、寻求庇护的港湾;大海给她带来了美好的爱情,使她获得重生,找到了人生的归属。在这部戏剧中,作者对大海意象的对比刻画,笔者认为是奥尼尔早期航海剧中海的完美诠释,因为它将奥尼尔关于大海的复杂心理真实的展现给了读者。

奥尼尔在《加勒比斯之月》中也渲染了大海的神秘力量。“格伦卡尼号”货轮上的水手在港口酗酒作乐,宣泄欲望,当喧哗骚动的夜生活结束后,忧伤的黑人灵歌在大海上升腾,大海见证了他们枯燥无味的航海生活,冷冽的月光和无言的海水象征着压迫水手的神秘力量,以致史密蒂悲叹水手不过是一群在大海命运的神坛前献祭的羔羊。奥尼尔认为此剧是他的得意之作,并且宣称“大海的精神——一个庞然大物——在这部戏中当了主人公”。并表示他的宏愿就是要在剧本中表现“大海的精神”这一生命背后不可思议的神秘推动力量。[7]

另一方面,因为大海是命运之神,一种神秘力量,它操纵着人类命运,所以任何试图征服和驾驭大海的行为,必将遭到失败和惩罚。[7]在奥尼尔早期的这些海洋剧总中,主人公大都是一些自私自利者、物质主义者和拜金主义者,他们在大海上或追名逐利、尔虞我诈,或自高自大,企图剥夺和控制大海,最终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大海上帝的严厉惩罚:要么葬身海底,成为鲨鱼的猎物:要么精神失常,成为大海的活祭品。[8]

《警告》是奥尼尔早期一部有关航海题材的独幕剧,主人公是海上一个无线电报接线员,由于常年工作,听力损毁,医生说他可能随时将失去听力,他打算辞职,离开海上。然而,由于生活的压迫,他带着侥幸的心里又一次出海,途中他丧失听力,无法听到救援信号导致船只失事,最后他在无限愧疚和悔恨中结束了生命,因为他欺骗了大海,有罪于大海,所以他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赎罪。

《鲸脂》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大海的控制与支配能力,人不能和它做对,否则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安娜·克里斯蒂》中的老克里斯向大海的屈服:“我现在明白了,跟海作对是没有用的。活着的人是一定不会去和他作对的。”[1][6]“大西洋皇后号”捕鲸船已经在海上停留两年,船长等待冰层破裂带着鲸油满载而归,然而船上食物即将耗尽,船员们签约到期,他们都想返航,尤其是船长妻子,她已精神失常。起初,贪婪而自私的船长拒绝掉头回到陆地,只因他害怕空手而归会遭到家乡其他船长的嘲笑,水手们因渴望看到陆地于是爆发了哗变,船长硬是镇压了这场哗变,但是妻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船长终于准备返航,就在这个时候,冰层开始破裂,大量鲸鱼在前方海里翻涌。船长为了满足自己可笑的虚荣心不顾船员们和妻子的死活,他完全被傲慢和贪婪腐蚀了。最终还是大海赢得了胜利。邪恶再次受到了谴责。戏剧以船长的妻子神经错乱,陷入疯狂为结局。至于船长最后的结局,读者亦可想而知。

4 悲剧式结尾--死亡或毁灭

歌德说:悲剧是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无论是人们的利益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还是动机与结果的冲突。一旦这些冲突不可调和时,悲剧就在所难免。

首先,死亡或者毁灭是对人类欲望的惩罚。在奥尼尔早期的独幕剧《渴》中,一个西印度的黑白混血水、一个女舞蹈演员和一个绅士同在一个救生船上,他们渴得即将死去。女舞蹈演员和绅士一致认为水手在船上藏了饮用水,于是为了换取水,女舞蹈演员打算拿她那价值不菲的项链甚至是自己的身体和水手交换,水手拒绝了,她渴死了。水手拔出刺刀,想要满足一下他的饥渴。绅士把女舞蹈演员的尸体推进了大海,水手刺了绅士一刀,两人搏斗起来,最后都掉入海中,只有那一串项链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笔者认为,在戏剧开头,一望无际的平静大海,虚弱的三人,以及蠢蠢欲动的鲨鱼已经预示了他们注定的悲剧。只是在生的欲望面前,他们也积极的与命运拼死一搏,这垂死的挣扎过程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清晰地展示给了读者。这也正是奥尼尔想向我们表达的: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所表现的贪婪和欲望,而一旦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最后的结局都是以冲突中一方或双方的毁灭来结局的。这真实的再现了社会冲突、现实冲突的不可协调性。

《鲸脂》中船长是自私的、虚荣的,他不顾船员和妻子的死活,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妻子精神错乱、完全疯狂,大海最后也不会放过贪婪的他。此外,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共处过程中,要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和破坏,一旦过了头,便会遭到人类自己行为的反噬,奥尼尔的新生态主义哲学思想在这部戏剧中也向读者展示了出来。

其次,死亡或者毁灭是人物对命运的妥协。在奥尼尔早期的航海剧中,这些悲剧人物在故事的结尾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无论是动机与结果的困境,还是理想与现实的困境。尽管他们曾奋力和命运一博,也还是沦落至此地步,他们无法选择,只能通过死亡来进行超越,让灵魂得到解脱,这也显示了人物性格中脆弱和犹豫的一面,以及由此带来的破坏性。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一样。这一点,在戏剧《天边外》中尤其能够体现出来。无论是罗伯特,还是露丝,亦或安德鲁,他们都被自己的选择或者说命运给毁了。罗伯特一直梦想着天边外的世界,可以说他因为梦而生,就在他选择为了露丝留在农庄的那时,他的梦已经离他而去,他亦失去了自我,最后只能通过惨烈的牺牲才能摆脱农庄的束缚,他对安德鲁说:“你不要为我难过了,你没有看见,我最后得到幸福了——自由了——自由了!——从农庄里解放出来——自由地去漫游——永远漫游下去!”[1]露丝曾经梦想的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也破灭了,最后她神情冷漠,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活泼美丽的姑娘了。

5 结语

奥尼尔认为人生就是悲剧,这种悲剧命运观贯穿他的全部创作。在他早期的航海剧中,大多数描写的是人与命运的斗争,具体表现在人与大海的搏斗上,主人公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命运进行抗争,但是他们总是被生活背后的“神秘力量”所支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当动机与结果,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时,人物的结局是悲惨的,或者终身被束缚在海上,或者精神失常,或者死亡和毁灭。在这些戏剧中,奥尼尔巧妙地运用大海和雾这两个意象,为人物的悲剧更增添了一些神秘感和宿命感。奥尼尔早期关于航海剧以及悲剧的创造为他中后期的剧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O’Neill Eugene. Complete Plays of Eugene O’Neill[M]. New York: 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88.

[2] 康建兵. 尤金·奥尼尔与大海[J]. 戏剧文学. 2008, 第1期

[3] 康健兵. 奥尼尔早期剧作中的大海意象[J]. 四川戏剧. 2008, 第4期.

[4] 康健兵 李珊珊. 尤金·奥尼尔悲剧中的雾[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第7期.

[5] 刘德环.《尤金·奥尼尔传》[M]. 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3.

[6] 李雄. 论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和发展[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第3期.

[7] 杨清宇. “雾”“海”茫茫中的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海与雾意象解读[J]. 文学艺术. 2015.

[8] 周莉. 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创作——尤金·奥尼尔悲剧精神的生成及其审美价值[J]. 武汉大学. 2004

代玲(1992-),女,河南信阳人,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I106

:A

:1672-5832(2017)09-0129-03

猜你喜欢

尤金奥尼尔水手
小水手的歌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水手出海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连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