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静”说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2017-11-24孙境泽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第一版艺术家绘画

孙境泽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虚静”说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孙境泽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一个民族的绘画观与这个民族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儒、释、道这三个方面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并构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内涵,更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虚静"说是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最先提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第十六章)他指出:只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的状态,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才能体察物象于细微精妙之处。这种空明一片,湛然朗朗的状态正是中国绘画艺术家所需灵感的基础亦是艺术创作之中的最高境界。

虚静;澄怀观道;中国绘画艺术

1 "虚静"说

道家"虚静"说的观点起源于老庄哲学,是道家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认为"道"是包含所有的万物之本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最大的和谐。那么身处在"道"中的人世间的一切思维行动都应该符合"道"的和谐,才能与之合而为一,无往而不和谐。但再世为人谁又能丝毫不受红尘纷扰影响,老子讲"载营魄报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十章》)这是告诉我们只有弃绝一切世俗所知所见才能涤除精神上的污染,回归本源,达到"见素抱扑"的"无为无所不为"的和谐境界。才能"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四十七章》)道家"虚静"说的理念正好契合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正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忽焉而淡,忽焉而浓,究其胸次,万象皆空。"以静制动,以宁静的心灵去映照鲜活的生命情调,以到达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的飞跃。又如当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讲: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是中国艺术的两元。道家的"虚静"说恰是最好的修炼法门。

2 "虚静"说与艺术创作灵感

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头,虚静的精神理念可使绘画艺术家排出主观干扰的一切因素,重拾澄澈之眼洞见自然之力,启发新的灵感。可使绘画艺术家胸含万象而不拘泥于世俗我见,便可把全部的才能与智慧付诸于笔墨之间,尽数创作对象本质特征,而达到"曲尽物性之妙"的画境。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谈:"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指的便是虚静空明的心境。画家只有具备这种心境才能真正体悟创作个体的特性,并把它准确表达出来。郭若虚论画亦曾有云:"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图画见闻志》)亦是此意。明代李日华:"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若是营营是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书妙迹。到头只与探采烤坦之功,急巧拙毫厘也。"(李白华《恬致堂集书画谱》)亦是如此。所以古人绘画讲究日时、焚香、坐定、气血和平,便是这种"虚静"这种"澄怀味象"才可留下不计其数的艺术瑰宝供后人研习品读。

3 "虚静"说与艺术审美意趣

"虚静"说首先帮助艺术家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心境,然后"圣人之静也,非曰善也静,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扰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淮,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庄子》)虚静之境在艺术领域中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打开艺术家创作灵感源泉的手段。这种认知首先是在哲学领域范畴,本为哲学一命题。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虚静"说被引入审美的视野进而渗透到艺术创作实践中。最早把"虚静"说引入艺术领域的西晋文学理论批评家陆机,他在《文赋》中讲"伫中区以玄览"。意思相同但还没有明确提出"虚静"这个概念。直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记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伦五藏,澡雪精神。"这是虚静概念第一次在文学理论领域被提及。魏晋南北朝以后这种思想逐渐应用到艺术范畴之中,将其视作创作主体修养的最基本条件。在绘画创作中,虚静作为的一种艺术情绪可能有意无意的融入到绘画作品当中,成为作品的一种情调,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群体主流趋势。中国文人画追求的宁静淡远、荒寒萧疏之境便是受这种意识形态所影响。"虚静"在艺术领域可以变现在画面空灵、界限模糊、表达含蓄等。画家在创作中不自觉流露的内心之境,追求静、远、虚、空、淡、雅、清、愁的意蕴。所以中国画中的技法大多采用留白与空灵的手段,让作品给人传达出淡雅平和的意境。而色彩上更是少有西方浓烈的对比和光影的衬托,中国画更注重的是轻描淡写,曲径通幽。构图布局更是采取有别西方焦点透视的方式,而是采用移情换景的方法。这样的画面设计更具有模糊性,发散性能更好的表达出大道虚旷的"虚静"意味。亦使观看者由此及彼的体悟更多的人生意味。受"虚静"理念影响的中国绘画艺术,区别于西方绘画艺术的具体形象而更偏重抽象思维模式,使得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更加丰富饱满,且以书入画、以诗入画、以空灵入画的全方位展现更是突破了绘画本身的局限性与世界人文艺术的固有特征。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一张千古流传的艺术作品,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被世代解读传颂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结语:

"虚静"说给予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家浩瀚的灵感源泉,在今天依旧滋润着一代代绘画艺人。这种精神上的创造自由是先辈给予我们的精神源泉,亦是教导我们每一代华夏子孙的处世哲学,在感恩学习的同时也需要21世纪的我们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今世界是多元化的"地球村"每个国家与民族的进步需要融会贯通彼此的理念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今的中国绘画艺术中有一部分人迷失在西方绚丽的色彩和斑驳的光影交错之中,逐渐淡忘我们身处的祖国社会现实与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这其中需要我们学习与表述的知识本就浩瀚如海。博古通今亦不失为今天的我们谋取新鲜氧分的一种方式,亦更是做为中华子女的一份重要责任。习近平: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大地。

[1] 李泽厚著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三联书店 2008年第一版

[2] 王志彬译注 《文心雕龙》 中华书局 2012年第一版

[3] 宗白华著 《艺境》 商务印书馆 2016年12月第一版

[4] 左健著 《文学鉴赏审美虚静论》

[5] 钱钟书著 《谈艺录》 中华书局 2016年第一版

[6] 叔本华著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商务印书馆 2014年第一版

孙境泽(1992-),女,汉,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国画专业。

D20

:A

:1672-5832(2017)09-0127-01

猜你喜欢

第一版艺术家绘画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