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
2017-11-24欧吉林
欧吉林
多校区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
欧吉林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一校“多校区”的办学模式,这是高校普及大学教育扩大规模的必然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体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教学资源种类欠缺,使用不平衡等等,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多校区 体育 教学资源 优化配置 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不断壮大,扩大办学规模,出现了两个校区或多个校区的情况,这给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和教学成本的控制提出较大的考验,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的普及使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为宗旨,高校合并,新校区的扩建出现了一校“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体育教学资源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教学配套设施,在多校区的教学模式下,对其在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高校校区之间距离较远,体育教学资源在需求和使用方面存在矛盾,不能很好地实现优化配置,造成体育教学资源的浪费或者欠缺等,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多校区办学对体育教学管理同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体育设施方面, 校区分散导致体育资源难以共享,要保证各个校区都必须具备比较齐全的体育场地器材,以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就需要修建更多的体育场地,购买更多的体育器材,而如何保证体育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避免体育场地器材的闲置浪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体育教学质量方面,多校区办学给体育教师集中管理带来困难,无论是在排课、课程设置与安排还是在教学督导等方面都更复杂,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合理设置课程也十分值得研究。
一、多校区体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体育教学管理理念方面。多校区办学一般都是将至少两所具有完整的配套及管理理念健全的相对独立的院校合并,这是和单一的校区相对应的。每一个所谓的校区实际上在体育教学功能方面都具有各自的教学管理理念,合并之后就面临着公共体育教学、传统及教学特色的融合和调整,这一调整磨合的过程决定着多校区的体育教学理念能否真正融合。
第二,体育教师资源的调配存在困难。在单一校区管理的模式下,体育教师的聘用、晋升、知识及学历结构等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传统,在一校多校区的管理模式下,由于不同的体育教师有不同的体育专长,各自的体育水平也不同,一方面对体育教师的考核、聘用方面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校区上课,如果校区之间有较远的距离,教师就需要将很多时间浪费在校区之间的奔波上,使教师过于疲惫,必然会渴望得到更高的待遇。如果教师只在一个校区上课,那么学生就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喜欢的老师,不利于实现学生体育课的目标。高校也不可能在每个校区都配备各个专项齐全的体育老师,这就造成一系列麻烦。
第三,体育场馆、设施的调配。多个校区的体育教学使用的场馆或者设施基本都是根据各自的特色建立的,因校区而异,不同的校区甚至差异较大,一般各个校区的体育课程的设置都是根据自己体育场馆、设施来进行,现在,形成多校区办学模式,体育教学课程的安排尽量保持统一性,这样就导致有的校区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课程开展困难,不利于体育场馆的使用和调配,有的校区体育资源却出现搁置浪费的情况,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多数高校则是体育教学经费不足以满足扩招后高校一切体育教学活动,严重影响教育系统的平衡。体育经费问题长期困扰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第四,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展开。不同校区的专业设置和安排是不同的,有的校区由于受到专业分布的限制,男女生比例失衡,其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爱好也不同,另外受到体育器材或者场地的限制等因素,造成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很多群体性的体育活动或者竞赛不能合理开展。
二、体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统一的观念,坚持分权和集权相结合
虽然存在多个校区,但是毕竟还是一所大学,在观念上要倡导统一性,师生树立一个校区的理念,体育教学要打破常规,从高校的整体出发,优势互补。此外,坚持分权和集权管理相结合,集权就是实行一套领导班子,一套管理机构,不同的校区不再分管理层,也就是条状管理,分权就是不同的校区各自管理,彼此独立,也就是块状管理,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尽可能减少管理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教学的安排、考核或者评价都由各个校区进行,体育系负责宏观的教务管理。
(二)完善对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否具有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多个校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所以,需要完善对体育教师的条件优势激励或者目标激励机制,让体育教师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其主动性。目标激励机制是一条普遍使用的激励方式,恰当的目标的确立能够激发其内心的工作动机,指导其作出正确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在体育教学方面也是一样,在遵循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制定不同校区体育课程的分目标,之后再根据体育教师的专长制定个人目标,坚持高校和分销目标的统一,体育教学分校区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相统一,这样体育教师能够树立个人的发展方向,为了目标而努力。每个体育教师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家庭,上班上课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小家能够顺利运转,因此高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良好的教学条件,让教师能够有积极性去奔波。分校区和整个学校要制定统一的针对体育教师的晋升、培训及提升方面的政策,明确聘用程序和管理要求,这样体育教师有统一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在竞争的条件下积极努力,此外,还要给教师配备齐全的体育教学资源,实现统一调配,保障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不仅需要体育教师, 还需要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以及辅导员支持,必要时还可以引入校外人力资源。目前,每所高校学生数量急骤增加、体育教学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的体育教师有较大缺口,各个学校体育教师进人名额却有所紧缩,这时可以考虑聘请校外的体育教师、教练和体育指导员来校担任部分的教学工作,解决这一矛盾。
(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管理
由于校区分布分散,在教学管理方面耗费较多的成本,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跨校区的网络管理系统,运用网络化管理定期收集、处理信息,避免空间距离导致的困难。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开发、推广教学计划、考务管理及排课系统的软件,便于实现教学现代化,实现学生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完善校区的网络体育选课系统,对不同的体育选项分班,合理规划不同的教师上课时间,体育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成绩及时登记在网络系统上,便于学生查询,对于学生的健康而是可以建立健康测试相关的软件或者网站,在网站上及时公布体能或者健康测试的相关信息。
(四)体育项目的课程安排
体育学院虽然有专业或者层次的安排,但是很多基本是统一的,甚至有的将统一术科的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这样就使体育场馆的使用要么闲置,要么爆满,因此,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尽量均衡合理。在体育选修课,例如,健美操、篮球、跆拳道等项目安排是尽可能和体育术课的安排错开,选修课的设置可以实行“俱乐部”形式管理,选择体育场馆闲置的时间。另外,挖掘体育教学内容是开发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必要过程,增添新教材、改革教学内容也是当务之急。高校体育内容应与时俱进, 发展与继承相结合,传统民族的项目要与世界流行的相交融。在传统的体操、游泳、田径、武术、球类等体育课程基础上,引入一些民族传统或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内容到课堂上。例如跳绳、踢键子、跳方格、滚铁环等花样的体育游戏,也可当作体育教学资源来开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另外一方面,体育教学内容同样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有些少数高校引进了流行健美操、球操、保龄球、高尔夫、街舞、网球、跆拳道等新兴项目,受到学生的喜欢。这些教学内容的引进,不仅仅是简单对体育需求的满足。
另外体育课程安排的时间可以做相应的调整,高校在体育教学空间缺少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场地的教学时间。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使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据调查早上运动的学生较少,下午则出现不够用的情况。这与体育课程设置的时间有关。可以把体育课设置的时间重新设置,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这一矛盾。体育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上午和晚上,而不是集中在下午时间段。对于有些特殊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较为集中或者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来对待,同时也可以把周末的时间利用上。
(五)健全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由高校本部、各个分校区及体育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完善统一的体育教学管理规范,制定操作性强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及时掌握体育教学动态,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合理调配体育教学资源。高校在多校区的管理模式下应该及时总结,学习和借鉴,为实现多校区的科学化教学和管理打下基础。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在多校区办学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上尚处于初级阶段,实践时间短,理论研究也不多,缺少成熟高效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管理模式。多校区办学下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我国很多高校也欠缺经验,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尤其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其需要教学体育场馆及相应的设施,因此,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高校认真研究合理规划课程安排,运用激励机制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健全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实现体育课程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使多校区体育教学更加科学且有效。
[1]刘小平,陶玉流.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7,28(3):94~96.
[2]刘小平,阙君.对我国高校体育场地与人力资源及社会共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6):23~25.
[3]林叶微.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校际共享的运行程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8(2):22~25.
[4]王玉凤,马莉芳.大学园区区域内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4):82~87.
[5]朱建清,陈冀杭.关于高校体育资源问题的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4,24(4):80~82.
[6]陈冀杭,罗建英.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6,21(6):61~63.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多校区体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项目编号:K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