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模式构建
——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2017-11-24李艳荣詹琳琳

长江丛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政法理论课学院

李艳荣 仇 瑛 詹琳琳

法律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模式构建
——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李艳荣 仇 瑛 詹琳琳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律职业人才,使法律类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需求,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本文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法律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试图构建起适用于法律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帮助法律类高职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法律 高职 创新精神

一、夯实基础,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产品都是速成品,包括教育在内。高职教育学生学习周期较短,普遍而言,高职学生真正在校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学年四个学期。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职业技能,许多学校忽略甚至简化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将大量的基础知识课程让位于技能课。短期而言,学生能迅速掌握某项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培养模式。我们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要让学生成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说创新是一棵大树的话,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棵大树健康生长的土壤。任何的创新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根据法律类高职学生的就业领域及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法律类高职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能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能适应司法体制改革后法律工作的新领域,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作支撑。可以说,没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法律类高职院校应加大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大宪法、民法、刑法等基础理论课的课时,在增加课时的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评估和检测,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二、改革课堂,创新法律类课程教学模式

(一)改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喜欢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总想将自己的或书本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反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理解、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法律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应用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用最新的思想、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重新武装自己,只有理念转变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思想才能随之转变。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转变思想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认为教师应将传统的课堂改变为:

1、激发学习兴趣型课堂

学习兴趣是指促使人们积极探求学习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法律类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启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探索的兴趣。

2、营造批判、竞争、合作型课堂

创新精神的前提是敢于批评、否定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权威知识、权威人物的怀疑、找茬、批判、否定的能力,鼓励每位学生在理解法律知识的前提下上对知识作出客观评价,在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同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同学之间可以就各自提出的新观点、新看法相互评价、指出问题和不足。同时,教师应在班级内部、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比拼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更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挖掘新知识的动力。在竞争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共同学习的互助关系,让大家集思广益,才能形成更多新观点、新理念,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挖掘新知识、善于提出新观点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师生共同探究型课堂

独立思考、质疑权威是创新之魂。我们应通过行之有效、讲求技巧的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我院年轻教师较多,在教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年轻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俯低身姿,主动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形成师生共同探究型课堂。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一起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用探究型教学取代理论传授、答案唯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一起课后学习。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传统与现代媒体,形成课上课下共同学习的新型师生学习模式,如此,既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更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创新型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方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教育管控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一张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答案、单一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总是试图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到我们认为是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轨道上。同时,这样的学业评定方式势必剥夺了学生创新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改革这种单一、刻板的成绩评定方式,将评价的重心转向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是否在作业中提出新的见解等。教师应以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后续发展为目标,创新学生学业评定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考试相结合、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自由考核和统一考核相结合。另外,教师更应重点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做到积极,是否通过学习提升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参与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价。

三、丰富第二课堂,营造创业精神培育环境

就目前而言,学院关于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待进一步改革提升,结合我院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第二课堂,在全院形成有利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一)创办学生学术研究专门期刊

我院还没有一本专门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学习交流的刊物。以往我们总以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研究的兴趣等原因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创新精神。通过开办专门的学习性刊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写作专业文章,表达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许开始学生的文章质量、学术观点、写作水平等各方面会相对较差,但是通过刊发、相互交流碰撞,一定能不断激励他们提升自己的动力。长期坚持,必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特别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认识、新理论总是在不断否定、交流、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克服各种困难,努力为学生创办属于他们的专门刊物, 这一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

从近几年看,我院很少开展关于专业学习的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竞赛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同一系部、不同系部、不同专业的学生就自己的专业学科进行各类竞赛,同时也可邀请实务部门专业工作者与学生联合开展竞赛。通过各类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调动他们参与竞争的热情,以赛代学,以学促赛,在竞争中提升自身各种能力。通过学科竞赛,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而且能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搭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专业与专业、学院与实务部门交流平台,可以帮助老师、学院、实务部门发现优秀学习人才,挑选优秀人才。

(三)培育校园创新文化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仅通过课堂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除课堂外,三年的校园生活对学生品行、人格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大力培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校园互联网、学院板报等多种媒介宣传创新相关知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长时期的耳濡目染,学生会将创新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进而在学习生活中践行。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李艳荣(1979-),女,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仇瑛(1983-),女,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詹琳琳(1977-),女,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政法理论课学院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西行学院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