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客家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应用对策
2017-11-24周娟
周 娟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客家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应用对策
周 娟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客家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将它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论述客家文化含义及特征后,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如何将客家文化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外活动中,这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1 客家文化的含义
客家文化指发源于汉族体系中的一种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学者林晓平在《客家文化特质分析》指出:“客家文化主要指客家人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底蕴极其深厚。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富有传奇色彩的迁徙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2 客家文化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显著特点。客家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独特性。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地域差别,会形成多种客家文化,而赣南客家文化专指赣南地区形成的客家文化,具有赣南特色。在客家文化的形成中,客家人广泛接触了不同文化,在交往的过程中与各种文化展开竞争,他们将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继承下来,结合当地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客家文化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注重节俭;既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又讲究实用。
2.2多样性。客家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建筑、语言、节日、礼仪、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说起赣南客家,可能最为熟悉的是客家方言。我们都知道,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交流的工具,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口音,它可以作为地区的象征。而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在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过程中,结合赣南特色,保留地域性,由于范围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客家话。除了客家方言,客家围屋在赣南地区也比较常见。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是客家人的象征,是客家文化的体现。
2.3生动性。生动性是指富有生机和活力,能打动人、感染人。客家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成型于大自然当中,原汁原味,富有生机与活力。例如:传统的建筑民居—围屋,广大客家人知识和智慧的结晶—采茶歌,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2.4教育性。客家文化经过时代的检验,在历史中传承发展,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焕发活力,是因为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更新内容,体现时代性。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客家文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思考,一方面可以拓展中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更加了解地域特色,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可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中学生的政治素养。
3 客家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应用对策
这一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客家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客家文化为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味文化,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3.1实地参观考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验基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客家文化基地等地方参观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课外活动时间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博物馆等等,让学生到实地去接触和搜集客家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既有利于学生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也增进了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提升社会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参观考察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贯彻了“教学即生活”的理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3.2开展各种竞赛。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爱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当地的历史知识、地方风俗、文艺作品等设计各种比赛,吸引学生参加。诸如: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以竞赛为载体,一方面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动头动脑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竞赛中,学生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竞赛中发展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外开展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性,无疑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弊端。
3.3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发客家文化资源。除了教科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信息具有速度便捷、内容丰富的特点。重视网络资源,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在开发利用客家文化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便捷有力的工具。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可利用音频播放红色歌曲,可搜集各式各样的资料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主页,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高中生学习负担重,除了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客家文化外,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3.4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让学生多动脑、多体验。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求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当做教学的起点。可见,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学的必然。将客家文化资源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则使研究性学习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专题,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让学生独立的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者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动的研究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热情。
总之,教师作为一门职业,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资料,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新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个重点,更是个难点,广大教师应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地域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学习。
D412
:A
:1672-5832(2017)09-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