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杕杜》教案
2017-11-24黄玲华
黄玲华 周 艳
(邛崃市南街小学 四川 邛崃 611530)
《诗经·唐风·杕杜》教案
黄玲华 周 艳
(邛崃市南街小学 四川 邛崃 6115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经·唐风·杕杜》,熟读成诵。 拓展《明月何皎皎》《行路难》《乡愁》。
2、理解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创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经·唐风·杕杜》表现流浪人孤单单地徘徊,感受诗人对他的同情之心。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让学生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讨论法:品读法体味诗歌语言,讨论分析诗歌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课题:
(一)、(出示“东周时期的中国版图”):孩子们,这是“东周时期的中国版图”。那时候,中国是由许多个小诸侯国组成的,各个小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也有自己的民歌,比如:秦国有《秦风》,郑国《郑风》,东周王朝有《王风》,晋国有《唐风》……各个诸侯国的有代表性的民歌被收集到《诗经》中。
(二)生齐读:《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它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唐风》是我国先秦时代晋国华夏族民歌。
(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诗经·唐风》中的一首民歌《诗经·唐风·杕杜》。“杕”是孤独的意思,“杜”杜梨树,“杕杜”孤独的杜梨树。
二、读准字音:(1)先看到诗歌单子,看看这首诗共有几节,把它标出来。(2)老师范读(要求:左手压资料,右手指字)。(3)学生自由读,启发学生。
1、诗中一些难读的字音我已经注上了拼音,你们自由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学生自由读一读;抽两人,每人读一节,正音;文中两个“行”的读音,在“独行”中念什么?“xíng”,为什么念“xíng”?在“嗟行”中念“háng”,它的意思是“道路”。齐读。
3、齐读难读的词语。
4、把难读的词语放回诗中,再读。
5、(1)古文比较拗口,我们用叠浪法一会儿就读顺口了。来试一试。
(2)男女生赛读。
三、解文本,通文意。
(1)(师一句一句读古文,生一句一句读译文)
师:孩子们,诗歌读好了,想不想知道它的意思?好,老师先读古文,你们把对应的现代文读出来好不好?(教师相机板书:“湑湑” “踽踽” “同父”)
(2)第二节,老师读译文,你们把对应的古文读出来。(师读译文,生读古文)(教师相机板书:“菁菁” “睘睘” “同姓”)
四、(1)孩子们,此时,你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抽生想象)
(2)宝贝,你能想象到这些,(出示句子)这是因为你有一个敏感的灵魂。大家一起读(出示句子)“那些敏感的灵魂,曾发出孤独的声音,只有同样敏感的人才能听得见。”
五、诗人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敏感的人,当他看到了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同情的流浪者时,不由脱口而出:(师吟诵全诗)
六、(乐读)孩子们,好的诗歌我们争取要把它背下来。为了能够很快背诵,现在我们加快速度读;再轻轻拍着桌子读一遍
七、亮眼睛的孩子们,读完全诗,你发现两节诗有什么共同点?用横线画出来。不同的用圈圈出来。(抽生说)出示诵读导图:(师板书)
(1)、 湑湑 踽踽 同父
(2)、 菁菁 睘睘 同姓
反复句式: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八、会发现的孩子们,你们真棒!现在给你们两分钟时间,你们看着导图四人小组拍着节奏试着背一背,一会儿我们来比赛。开始!(先抽四人小组背,再分男女生比赛背)
九、镂空读:(现在考考你们,看谁能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出来)先抽一组,再抽另一组。有没有谁能独自背一背?全班齐背。
十、看着板书背一背。升级难度,不用提示直接背,也可以看着板书背;分男女生背,齐背。
十一、拓展延伸:
1、(1)《诗经 唐风 杕杜》短短的74字,描绘出了“旅途孤独之愁”。走过先秦,来到东汉,有位诗人这样写道:(师读《明月何皎皎》)
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绪。大家齐读:
(2)学生齐读。
2、看着一轮明月, 惆怅不得,泪下沾裳衣,这是思归不得之愁。走过东汉,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满腹的愁绪。有一次,他被贬官,朋友为他设宴送行。此时的李白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洒脱,面对满桌的美酒佳肴,食之无味,茫然的思绪化作一首《行路难》。
(1)、(师吟唱)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将向何方?这是前途迷茫之愁(出示:前途迷茫之愁)
3、孤独与乡愁是人类永恒的情思,走过历史,来到当下,让我们再来欣赏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吧,去体会他的家国情怀。齐读:《乡愁》
远离故乡的游子,心中长系的是自己永远的故乡,这是多么深沉的家国之愁。(出示:家国之愁)。
4、小结同是游子,不同愁绪。让我们用敏感的灵魂,去品读诗歌,体悟诗情。下课!
K313
:A
:1672-5832(2017)09-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