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记者敏感性的培养
2017-11-24李彬
李 彬
(云南省红河人民广播电台 云南 蒙自 661199)
浅谈新闻记者敏感性的培养
李 彬
(云南省红河人民广播电台 云南 蒙自 661199)
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新闻线索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简要阐述了新闻敏感性是要不断加强学习,长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访,通过敏锐的洞察力,经过日积月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记者只有对新闻有较强的敏感性,才能采写出深受大众喜爱的新闻作品。
记者;新闻敏感性;洞察力;培养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性是必不可少的。新闻敏感性既是一种综合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则表现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准确地记录下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事件的能力,并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1 新闻敏感性,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基层。
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记者,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反映群众的心声。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火热的建设工作中,积极反映他们在新时期在物质、精神上的合理诉求、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所盼。所以记者要善于观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高的热情,从群众平凡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并捕捉到不平凡的新闻。2006年12月20号,我到绿春县大水沟乡团山村去采访,了解到这个村属于典型的哈尼族聚居的山区贫困村,全村有农户35户,143人,单靠种植水稻、茶叶、包谷来增收,群众收入微薄。我走进村子,看到村内道路崎岖不平,房屋破旧,没有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而许多哈尼族群众则在平整地基,村中的男女老少,有的忙着搬运砂石、有的在砌砖,村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当时我感到奇怪,整个村里建盖房屋,怎么会有那么多家人一起动工建房?出于好奇,我向一名群众深入了解得知,该村村民自筹资金,利用农闲时节,按照有关设计的统一要求准备建盖新房。村里哈尼族群众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采访了村民,让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呼声表达出来,采写了《绿春县大水沟乡团山村村民自筹资金建房》一文,这条新闻在各级媒体播发后,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这个村村民集体自筹资金建房的精神难能可贵,于是各级党委、政府在项目建设经费、物资方面给予了资助,并帮助该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在技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努力将该村打造成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哈尼特色村庄,加快了该村新农村建设得步伐。2014年,团山村作为“做美村庄”州级示范村,实施完成245平方米综合文化活动室,5400米农业灌溉工程,400米人饮工程,379米卫生路,30盏太阳能路灯等工程项目。
2 新闻敏感性的培养,记者要不断提升发现新闻的能力。
有价值的新闻,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关键就看有没有没善于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新闻的敏锐眼光。面对社会百态,层出不穷的各种事件,即便是同一事件,观察的角度、侧重的方向不同,所采写出来的新闻价值也会不同。这就要求记者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擦亮一双发现新闻价值的眼睛,只有保持特有的敏锐性,才能从平凡的事件中,迅速发现深层次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2006年1月20号,我接到采访通知,到绿春县妇联开会,到会场,我才知道是县妇联号召大家为绿春县大水沟乡身患重病的9岁小女孩王梅捐款,而小王梅并不在捐款现场。我感觉这只是浮在表面上的一条一般消息,观众、听众并不了解小王梅的病情及家庭情况。在采访完现场捐款的情况后,我向绿春县妇联领导提出,要想采访一下小王梅及父母,我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县妇联领导的同意,当天下午5点多钟,县妇联有关人员带着在我驱车70多公里的山路,行车2个多小时,深入到偏远的小王梅家里,对小王梅及其父母进行了深入、细致地采访,小王梅谈了自己迫切希望病快好,尽快想回学校念书的愿望,她父母谈了多日来不畏路途遥远、艰辛,坚持不懈地带着女儿四处求医问药,导致现在家庭陷入窘迫等方面的情况。回来后,我采写成了《绿春小患者王梅迫切需要爱心人士献爱心》一文,这条新闻在省、州、县各级媒体播发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力反响,短短数日,社会各界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身患重病的小王梅捐款,及时挽救了这朵即将凋零的小花。
3 新闻敏感性的培养,记者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基层情况,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记者,要有政治眼光、要会分析形势,要了解当前中央在做哪些主要工作、提倡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很多,记者在工作中要多一个心眼,从与人交谈、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简报、汇报材料等方面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同阶段,各级党委、政府都有自己的中心工作,要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抓住时机,积极对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众积极参与、投入到当前的中心工作中去,比如,时效性较强的“5·12”国际护士节、“6·26”国际禁毒宣传日等活动,我都会提前与有关单位沟通、对接,对活动开展进行及时报道,展现出活动应具有的意义。特别是现在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我都是积极投身于其中,深入基层、深入偏远贫困地区,对各级党委、政府在脱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所急所想所盼、做客观真实的反映,对其他正在脱贫的地区起到借鉴的作用。
总之,新闻敏感性,是做记者必不可少的要素。新闻敏感性不是天生赋予的,这需要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工作中,对身边的事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锻炼才能培养出来。记者,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注百姓,才能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才能激发起采访热情,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采写出反映群众心声、鼓舞群众士气、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热情,深受大众欢迎的新闻作品。
G214
:A
:1672-5832(2017)09-0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