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凝小说英译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以《永远有多远》为例

2017-11-24王立欣

长江丛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铁凝归化实例

王立欣 闫 潼

铁凝小说英译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以《永远有多远》为例

王立欣 闫 潼

本文以铁凝代表小说《永远有多远》为例,探讨铁凝小说英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论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小说中的文本实例,怎样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传达作者意图,获得读者理解。通过研究,希望能为以铁凝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提供有益启发。

铁凝 《永远有多远》 翻译方法与技巧

一、前言

铁凝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既受大众文化欢迎,又得到主流意识形态支持,其创作抵达了时代精神和文学殿堂的顶峰,“铁凝现象”影响着新时期文学。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政治,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向世界说明中国,推广中国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汉译英翻译工作者肩负着促进中外交流、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而铁凝作品作为现当代文学的代表,研究其作品英译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铁凝及其作品作为现当代文学经典,具有艺术的原创性、独特性,时间的超越性和阐释上的永久性,植根于时代,展现鲜明时代精神,揭示深渊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意蕴,是文学及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

国内关于铁凝及其作品的研究专著共9部,论文共11359篇,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研究以及多个文本的比较研究。其作品英译研究1篇,至今未见其作品英译接受度调查研究成果。

国外发行铁凝作品英译本10余部,主要为《大浴女》、《永远有多远》、《海姆立克急救法》、《麦秸垛》、《罗丹之约》及《土墙上的划痕》等的英译本。就国外研究成果而言,偶见其作品叙事方法研究,尚未见铁凝作品英译策略研究成果。

对于翻译方法的研究,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也存在归化与异化之争。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傅雷、钱钟书、张谷若、朱生豪、傅东华都倾向于以地道译文为目标的归化译法,强调传达原作的“神韵”,注重译文的通晓流畅,淡化原文的表达形式。而以鲁迅、瞿秋白、刘英凯为代表的翻译家则更提倡异化法,通过保留“洋腔洋调”“异国风味”再现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归化异化各有千秋,对于二者的优劣与使用平衡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中。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性描述性的研究方法,选取何向阳主编的《How far is forever and more stories by women writerrs》中收录的铁凝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英译本,通过阅读中、英文本,体会两种语言使用形式与效果,提炼译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为铁凝作品英译提出有价值的借鉴。

四、文本分析

(一)《永远有多远》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

1、归化法

归化法是一种面向译语读者的翻译方法,通过减少异国风味,使译文自然流畅、通顺易懂。《永远有多远》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带有浓厚的中国风情,若用异化法,难以被英语读者理解接受,译者大多采用归化法来处理。

实例1:

原文:“南口不卖油盐酱醋,它卖酒、小肚、花生米和猪头肉。”

译文:“South Side never sold condiments, but only liquor and the traditional snacks that went with liquor.”

中国人都知道小肚、花生是典型的下米和猪头肉酒菜,但因为饮食文化的差异,英语国家的读者对这三样食物很熟悉,对其下酒的功能却并不清楚。翻译时,若单列举名称,读者并不能真正理解它们与酒连在一起的含义。译者在这里用归化法将其翻译为“the traditional snacks that went with liquor”,读者很容易理解南门是一家卖酒菜的小店。

实例2:

原文:“在我的脚下有两级青石台阶。”

译文:“There are two limestone steps close-by”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用“青石”这一带有色、质的词来描述建筑材料,从而使意境更优美,如东方朔《神异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墙”。若译者直接翻译为“blue stone”,则会引起英语读者的误解,不如直接翻译出青石的物理属性“石灰岩”,易于英语读者理解。

实例3:

原文:“怎么养你这么个白眼儿狼啊。”

译文:“Why did I raise such an ungrateful child as you?”

在中西方文化中,狼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中国文化中狼是罪恶、凶残、不讲道义、忘恩负义的贬义象征,如《东郭先生与狼》《中山狼》等典故;而在西方文化中,狼象征着力量、野性、母性自由等,如古罗马神话中,狼是罗马城的城徽。“白眼狼”是中国的俗语,因“吊白眼”的狼最为凶残,因此常用来指忘恩负义的人。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此处若直译,会偏离语篇含义,读者阅读时不知所云,容易造成误解。译者用归化法翻译其内涵,使文意清楚明了,避免了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区。

2、异化法

异化法是一种向原文作者靠拢的翻译方法,通过接近于原作的表达方式,传达作者的精神内涵。相较于归化法的大量使用,异化法在《永远有多远》的译本中也有体现。

实例4:

原文:“‘世都’‘天伦王朝’‘新东安市场’‘老福爷’‘雷蒙’……它们谁也不能让我知道我就在北京。”

译文:“Yedu Plaza, Sunworld Dynasty,New Dong’an Mall,Lao Fu Ye,Leimeng.... None of these new shopping centers distinguishes Beijing from anywhere else.”

“老福爷”是带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称谓词,这里是指老福爷百货,译者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异化译作“Lao Fu Ye”,这是因为在下文中译者补充前边列举的名称都为“new shopping centers ”,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没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采用异化法也为译文增添了独特的中国风情。

(二)《永远有多远》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技巧

在《永远有多远》译本中主要使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词译法、减词译法,从而在忠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使译本表达更加严密和明晰。

1、增词译法

实例5:

原文:“一万支钢针又刺向我的太阳穴,我的眼眶生疼生疼,人就顿时精神起来。”

译文:“A thousand steel needles pierced my temples again,and my eyes hurt, but I was more alert.”

译文中的增加了“but”这一连词,从而将原文省略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喝冰镇汽水虽然生理刺痛,但却令人精神有极大的欢愉。增补逻辑连词,使译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实例6:

原文:“是的,就是那‘消沉’二字震撼了我。”

译文:“Yes,the word ‘extinguish my passion for the revolution’ struck me.”

原文中“消沉”二字,被作者增补译为“extinguish my passion for the revolution”,将消沉的深层次意义翻译出,从而使上下文连贯,语义更加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2、减词译法

实例7:

原文:“这就是凉,这就叫冰镇。”

译文:“That was what cold feels like.”

在文章此句的上文中,译者将同样的句子翻译为“That was cold.That was what is called chilled.”对于一些重复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为了突出强调,更显韵律和平衡。但在英文中一些原词往往是多余的,适当的省略可以使文章不累赘生硬,更加简洁流畅。

实例8:

原文:“二十来岁吧,有一头自然弯曲的卷发,乌眉大眼,嘴唇饱满,身材瘦削却不显单薄。”

译文:“He was in his twenties,curly hair,big eyes,pouting lips, and a good physique.”

在这段外貌描写中,一些修饰语如“一头”“自然弯曲”“乌眉”等若直接翻译出来则会使译文拖沓累赘,若略去不译,也不会改变句义,即“减词而未损义”。用减词法“瘦身后”,“一形容词+一名词”的排列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也使译文结构更加工整美观。

五、结语

通过对《永远有多远》原文和译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译者在保留原文文化内涵与写作风格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归化译法,一些增词、减词的翻译技巧的运用,无论是在文化负载词等语义上,还是文章的结构、逻辑上,都脱离“逐字死译”,尽最大限度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但是世界上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余光中说“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在以铁凝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刚刚走出去的今天,翻译方法的运用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符合海外读者阅读习惯的译法,吸引更多海外读者,扩大作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传播中国文化与精神。

[1]闫红.铁凝与新时期文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01):39~4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本文系作者王立欣主持的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铁凝作品英译本接受度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1703050212)”的阶段性成果。

王立欣(1971-),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对比语言学;闫潼(1997-),女,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铁凝归化实例
铁凝三谢张守仁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一声姥姥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孙犁与黄豆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