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蒙古游记所见蒙古人婚姻习俗
2017-11-24李塔那
李塔那
近代蒙古游记所见蒙古人婚姻习俗
李塔那
蒙古人婚俗是其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不同文化形成的差异性,近代中外旅行考察者对蒙古人婚俗格外关注,留下的考察记录对于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变迁过程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蒙古游记、考察记中的相关记载,试探蒙古人婚俗演变轨迹。
近代 蒙古游记 蒙古人 婚俗
近代蒙古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蒙古人风俗习惯也随之发生变迁。近代蒙古游记、考察记的作者对于蒙古传统社会而言是“外人”,外人观察蒙古人社会生活的视角不同于蒙古人自己的认知,从而构成另一类参照。近代蒙古游记、考察记的作者对蒙古人婚葬习俗的记载,有些是听到的,有些是经调查询问得知的,有些是亲自参加记录的,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记录为研究者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试图以此为例,分析其观察议论形成的来源及合理性,从而判断其真实性,进一步了解蒙古社会变迁轨迹。
一、婚礼是蒙古人生活中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蒙古人大多早婚,一般十六、十七岁就结婚。蒙古人的婚姻既有家长做主的,也有自己选择的。记述蒙古人婚姻由家长做主的,有1844年途径鄂尔多斯地区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满洲国时期生活在巴尔虎地区四年的日本人德廣桂濱,尽管两位旅行者身份和目的、游历的地区和时间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记述都提到蒙古人婚姻由父母做主。
20世纪初,随着“清末新政”的推动,主张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思想影响下,父母包办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江上波夫受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的派遣1931、1935年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做调查,1926年至1927年马鹤天因革命的需要被派往外蒙古,他们两个人在游记中提到蒙古人自由恋爱为前提。
二、蒙古人结婚男方聘礼是相对大的问题
总之男方富裕或者媒人能言擅词的话容易说媒成功。不管是王公还是平民,《卫拉特法典》和《喀尔喀法典》对聘礼和陪嫁都有规定的数量。有了法律规定的数目,娶媳妇、嫁姑娘受到了法律的限制。到了近代,个别穷困人家因没有经济能力而娶不了媳妇,可以不受法律的限制,讨价还价。在外人看来,商量聘礼更像是由一方出售和另一方采购的一种物品价格。这种事在语言中也往往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了。古伯察的记载中提到,大家会说:“我为我儿子买下了某某少女”或“我们把我们的女儿卖给某某家庭了”等。在古伯察看来,蒙古人的婚约完全是如同一桩买卖一般缔结的。其中有中介人(媒人),他们互相讨价还价,各有抬价和压价,直到达成协议为止。[1]女方嫁妆方面还有不同的说法,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和志锐《廓轩竹枝词》中提到姑娘从不携带嫁妆。
男方迎娶新娘之前,根据事先的约定,向女方父母送聘礼。送聘礼时候由男方父亲在亲属陪同下,去女方家里。他们一进门就跪在家庭小祭坛前,向佛像供奉一颗煮好的羊头、奶和一条白哈达。这种仪礼在蒙语中叫作“塔希尔—塔比苏”,也就是订婚约[2]。
三、结婚吉日由喇嘛确定
当结婚吉日到来时,新郎在亲友的陪同下迎娶新娘。新郎的迎娶快要到达时,新娘的亲朋好友便围绕着大门互相挤成一圈,似乎是反对新娘的离去。于是便开始了一场模拟的斗争,最后理所当然是以抢走新娘而告终[3]。大家将新娘蒙面彩绸,安置在马上,围绕娘家住宅转三圈,之后送到新郎家。送行者七人以上,三十人以下[4]。两家的亲朋好友都前往参加婚宴并向新婚夫妇送礼。这些礼物是由牲畜和食品组成都由客人的慷慨程度决定。婚礼持续三四天才结束。
四、《秘史》中记载的一夫多妻者都是当时社会的各名门贵族
成书于13世纪的《蒙古秘史》更多的记叙了广大平民百姓遵照“约孙”的规范,过着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5]。这个说法与江上波夫《蒙古高原行纪》中提到的蒙古人婚姻原则上是一夫一妻制,但在贵族中有许多一夫多妻的现象一致。
在蒙古法《阿拉坦汗法典》、《豁里布里亚特习惯法》中都规定,妇女没有离婚的权利[6]。到了19世纪初才有了可以离婚的权利。在这之前,只有男人有离婚的权利[7]。关于蒙古人离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志锐从张家口到乌里雅苏台赴任时记载,“三年内生子应得外家财产一半,如三年不育,勒令女归,并追还原聘,听其择人再醮焉。凡王公聘妇,三年不育,即另娶”[8]。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于婚姻状况不满的是妻子的话,1870—1873年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游历蒙古地区时记载,要是对婚姻状况表示不满的首先是妻子的话,同样也可以将丈夫驱之门外[9]。夫妻离异后,即成为自由之身,有权利另行婚嫁。
这些资料是随着游记作者的脚步和视线杂乱零散的出现。把这些散落在游记中的有关蒙古人婚俗的记载整理起来,大致可以梳理出当时蒙古人的婚俗状况和演变。这些记载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可信的,但有的旅行者只是路过难免挂一漏万,有的游记还存在着道听途说和杜撰的成分。
[1][2][3][法]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M].耿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90~191.
[4]马鹤天.内外蒙古考察日记[C].新亚细亚学会,1932:54.
[5][6][7]奇格.古代蒙古法制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285,297,309.
[8]毕奥南.清代蒙古游记选辑三十四中(上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611.
[9][俄]普尔热瓦尔斯基.荒原的召唤[M].王嘎,张友华,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48.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