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现实启示
2017-11-24郭清燕宋玉忠
郭清燕 宋玉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现实启示
郭清燕 宋玉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曲折和弯路,但始终能回归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为我国的后继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我国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了认识的标杆。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启示
建国以来,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方面不断改革和进取,成就举世瞩目。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不断奋斗、积极进取,从实际出发,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紧密相结合,从而探索出了符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未来建设的方向,而且是党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并且善于在运用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给予了现实启示的作用。
一、指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一)指明理论创新方向
第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一个不间断的递进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承发展和在建设过程中得到的正确的经验。建国初我们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一化三改”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相结合。1978年以后,我国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建设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的城市农村不断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进行思想解放等,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及毛泽东思想,最终形成了一个贯穿始终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的发展都是基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要求,是一个不间断的发展过程。虽然党在探索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及对形势的判断失误,中国共产党也犯过错,如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施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曲折,但终归回到正确的认识方向上,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当有人质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邓小平以“老祖宗不能丢”这一铿锵有力的语调,斩钉截铁地强调了坚决要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到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得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递进。
第二,呈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毛泽东特别强调理论的创新,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他们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要读,他们正确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共产党,都要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理论,来为当前的政治需要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因此,继续推进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当今时代的客观需求,是中国自身发展、解决一切实际问题的实际需要。我们要不断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并且适时地进行理论的改进和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形成了指导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江泽民顺着这一发展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胡锦涛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协调社会的发展。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结合当前新的世情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如“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思想。党对这些理论的创新和拓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品质,从而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科学命题,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推动了实践创新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民族化,真正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如何具体去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马克思没有为我们提供答案,我们的前人也没有成功实践过,所以,既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2]258-259。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却没能够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员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带领着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借鉴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快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的体制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点到面的沿海开放到创办经济特区,最终确立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些举措和改革无不体现了邓小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用具体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继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事实证明,凡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了,就促进了事业的发展与前进,凡是结合错了,就要遭受挫折。
第二,坚持践行“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新布局。在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当代国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指导下,提出“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就要求,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更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在政治建设中,坚持要抓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坚持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使精神层面的思维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社会建设方面,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法治和制度运用到环境的保护环节中,建立起一面“铜墙铁壁”,严格追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的会议上描绘和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规划,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新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新布局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最新实践,推动了中国实践创新的新方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讲到:“坚持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推向前进。”[3]
总而言之,中国的发展与实践要求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要不断创新,并且运用正确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日新月异的国情态势,继而又继续促进认识的理论创新。中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互动,推动了改革创新的发展,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二、提供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论指导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科学理念,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穿于各个方面工作,狠抓落实,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建的新阶段。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
首先,党的执政,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就要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经验来看,党的执政能力的一脉相承,无不体现着人民的利益。争取民族的独立、为人民谋得和平、安稳的生活是毛泽东毕生的夙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更进一步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的党的工作标准,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重申:“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帮助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对党强大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及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公平的要求等置于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民的梦”的发展蓝图,就是提升党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满足人民现实需求的能力。
再则,人民群众的要求是走向全面小康。党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执行和建设小康社会时,要做到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十三五”计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那就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4]56-57。因此,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全面小康始终坚持人民的小康,那就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5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4]60。民生领域、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等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人民的收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样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认可。
(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提升党员的素质
首先,把好理想信念教育是提升党员的素质最重要的“总开关”。理想信念教育是衡量当代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只有解决好党员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党员才能在大是大非、各种诱惑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人信鬼神不信马列,有人是非观念淡薄、满足于现状,有人盲目追求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有人甚至挑衅党的领导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事实证明,信仰缺失将会导致他们误入人生的歧途。
其次,狠抓作风建设是提升党员素质的关键一步,是根治党员思想、行为上“亚健康”的重要举措。党的作风代表着党的形象,狠抓党员的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员的素质,才能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采用各种方式对自我进行检讨,提高自身的党性;领导干部要勇于带头转变工作作风,率先垂范,彻头彻尾遵守中央的八项规定;健全管党治党制度,构建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让党的执政作风带动社会的民风,在全社会形成廉洁奉公的环境。
最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上抓作风建设,从行动上实现转变,使党员干部树立为民务实的思想,重点解决已经严重存在党员内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成效显著。2015年到2016年期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及“两学一做”的专题教育。通过各种专题教育的实践活动,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三观”进行了“补钙”和“加油”,使他们更能发挥标杆的作用。杜绝党员之间存在的一切问题,推动党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竭力做到强劲的手段狠抓作风建设,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为上逐步摆脱“亚健康”状态。
三、聚焦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认识标杆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每一个机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实现民族复兴,这是党的使命和责任。党在这一关键时期,奋力勇上,根据当前的世情国情,从纵向上分解中国梦的总目标,制定了一个个具体、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续推进理论创新,聚焦中国梦,让创新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提供认识的标杆。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原则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永恒不变的原则。习总书记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中国梦是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第一,历史与现实的经验,都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与终点,都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先是毛泽东提出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后是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再到江泽民提出了党要时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十八大会议上,党中央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制定了不同阶段、具体、可行的分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而习近平自上任以来,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继续提出中国当前及未来的目标,不但全面阐释了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把实现民族复兴的这一中国梦具体化为全面的“小康梦”。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细化了的阶段性目标,如此,方能让中国梦不再遥远,让人民群众更能切身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得到。因此,无论是任何的发展阶段,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复兴,强大的中国梦。
第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苏联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依据苏联国内外的实际国情,实事求是地发展国内的经济,成为当时仅能跟美国相抗衡的强大、有实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由于苏联解体,政治体制发生巨大的变革,转而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俄罗斯的发展迅速走向滑坡。从陆南泉对苏联解体前后半年的实地考察,撰写的《苏联解体前后若干问题的考察访问报告》中,可以见出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如下:生产继续下降,1992年第一季度国民收入、工业产值下降18%;军工问题日益突出,1992年国家订单量大大减少,只相当于1991年的12.5%;农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俄国政府在农业上犯了错,导致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由于垄断没有打破等因素,国内稳定价格难以实现,私有化进程缓慢,未能实现预期效果[7]。事实证明,放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消失,经济就会走向滑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且即将其民族化、具体化,才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服务,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及中国奇迹,我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各方面均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些成就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的优越成就,也是最有说服力、最令人信服的证明。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梦实现的标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引领中国梦实现的标杆。这就要求我们党要聚焦中国梦,认识中国梦的旗帜,树立中国梦的标杆。这就要求我们党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实事求是,抓住战略机遇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9]中国共产党“随时随地”,以中国特定的国情及历史条件为前提,实事求是,巧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换句话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正是在于它的“实事求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党也曾脱离中国实际,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用本本主义和教条式的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走了很多的弯路。毛泽东在总结这一进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善于从国家里里外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总结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0]在建国后,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进程中,也曾脱离了中国的实际,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从历史经验可以得出,必须要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紧紧把握战略的机遇期,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抓住了建国初期的战略机遇,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着“发展”的主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从国内上看,我国的发展态势良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标杆,这一面旗帜,实事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定能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发展的世界影响,增强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国外称之为“中国模式”,加上中国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中国模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模式”代表着中国的发展经验,承载着中国制度的完善过程、政策的实施到位,和基本道路的概括与总结。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经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模式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模式。”[11]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出的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美国却频频借口炒作“中国威胁论”,在经济上,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鼓吹“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在掏空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延缓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导致全球的资源和能源紧张”。在军事上,谬以为新崛起的中国必然对原来的霸权国家构成挑战,从而引起严重对抗。在文化上,更是鼓吹“文明的冲突论”,甚至更有中国“地缘威胁论”“间谍威胁论”种种谬论。邓小平早就指出:“中国不会威胁到美国,美国也不应该自视中国为威胁自己的对手。我们没有做任何一件伤害美国的事。”[2]350中国的迅速崛起,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战略机遇,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并指导中国一切工作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梦也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第三,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带领我们走向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发展阶段上。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从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目标和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保证党切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国梦”奠定了基调。为落实“四个全面”,党中央运用新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汇聚改革总力量,展现改革新作为,啃下改革硬骨头,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巩固反腐、治党的成果,增强党的战斗力,用好党风政风。在党中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成果的引领下,中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几代党的领导集体的努力之下,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有能力实现中国梦。
[1]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M]//.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 [EB/OL].http://www.yjbys.com/gongwuyuan/ show-516016.html.
[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5]赵俊凤.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3(8).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N].人民日报,2012-11-18.
[7]陆南泉.苏联解体前后若干问题的考察访问报告[N].国外考察,1992-05-27.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11]李春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成功典范[EB/OL].http://www. stuln.com/lihaifanzhou/2012-02-27/Article_88386.shtml。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D261
A
1004-700X(2017)03-0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