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2017-11-24李珂
李 珂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李 珂
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必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内涵丰富,其构成要素包括政治主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机制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努力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深化体制机制、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美好新海南;构成要素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海南今后五年的目标体系,即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并且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以上目标和“三大愿景”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形成严格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将有力地推动美好新海南加快建设。
一、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必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来解决多年存在并且日益恶化的政治生态问题,他多次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他认为,政治生态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因此要不断纯净政治生态,使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政治生态”一词富有中国特色,它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政治清明的背景下的产物,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动构建,也是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担当的重大政治使命。
第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优化政治生态,这是海南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体会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良好政治生态的涵养来自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净化政治生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了理论武装,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通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海南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转变作风,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了压倒性态势。同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取得了明显好转,凡人善举、美德义行蔚然成风。实践表明,政治生态关乎党心、民心和社会风气,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解决海南当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净化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工作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有些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为、不会为、乱作为等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还不突出,个别地方和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制止、不予清除,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良好政治生态的涵养和党的形象,腐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动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优化政治生态,确保省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与“三大愿景”早日实现。
第四,未来五年,海南努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需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阐述了建设美好新海南的丰富内涵,其中的“美”离不开“人文美”、“好”离不开“风气好”、“新”离不开人的“新作为”。可见,要实现以上目标和“三大愿景”,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精神支撑,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实现现代化最核心的其实是人的现代化,海南的现代化,最终也应该体现在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上,这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内在要求。为此,党代会报告把社会文明摆在重要位置,分别从制度保障、精神领域和政治生态的角度提出了社会文明的三层内涵,其中,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看,就是要形成严格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党风政风民风。这一具体要求对海南当前和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涵养廉洁清正的从政环境是海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命题。
建设美好新海南关键在党,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关键要靠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党组织。抓好党的建设,其他工作就能迎刃而解。在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把“全面从严治党”列为了海南今后五年九大工作任务中牵头管总的首要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全面从严治党,对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目标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改革开放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也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优化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的具有丰富时代特色的伟大斗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部署。强调政治生态建设,这是新一届省委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对表,是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二、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
所谓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在一定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一个地方政治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当前,“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是否平衡、政治生态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尺。政治发展和活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生态就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集合形态,从结构上看,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主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机制。
政治主体是包括国家机关、政府官员、社团、群体、公民等有一定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相关利益的政治行为者。多元的政治主体、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利益取向,构成了政治主体间复杂的关系格局。但在推进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队组织,其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整个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当前政治主体中的关键因素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各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和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具体而言,包括政治理念、政治规则、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底线、政治操守、政治伦理、政治修养、政治胸怀、政治风度等各个方面。任何政治活动都受到一定文化氛围的制约。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生态中,政治文化实际上支配和引导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出我们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决定了党组织和党员普遍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党员干部融入血液、深入灵魂的精神标识。因此,从党内政治文化这个灵魂抓起,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治体制机制是政治生态系统的实体规范形态,它通过国家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及规范体系表现出来,履行着国家管理政治事务的职责,保障政治生态建设顺利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法规的修订和施行,搭建起了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制度堤坝。为进一步赢得民心、提振民气,改善政治生态,还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制度文明。要坚持把制度、规矩、纪律建设放在首位,使这三个方面共同用力、相互支撑,从而保障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其中,“制度”建设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决定性因素,完善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规矩”和“纪律”作为重要规范,标注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底线和红线,保证着党内政治生态的动态平衡。
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具体部署?笔者试从政治生态构成要素的角度加以阐述。
第一,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政治主体关键因素的作用。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每位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强化党员意识,永葆先进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还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认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的要求,筑牢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基。领导干部要做政治生态的自觉维护者,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坚决杜绝只顾个人利益、不讲党的原则,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拉帮结派、四处钻营等破坏党性原则和政治生态的行为。领导干部还要做政治生态的践行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引领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第二,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深入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二是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标本兼治严惩腐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发扬开放、创新、进取、包容的大特区精神,重塑敢于竞争、勇于担责、秉持公正、倾力服务等大特区意识,实干苦干加巧干,推动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再次站在时代的潮头,回答发展中的时代课题。同时要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通过锲而不舍抓作风反腐败,引领特区政治文化向上向善,实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最终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第三,深化体制机制,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要确立已有党内法规的制度权威。如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约束和规范党员言行,突显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强化“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理念,自觉扛起管党治党责任和使命,使“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一种常态。总之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防止法规制度成了贴在墙上的“纸老虎”“稻草人”。
二要形成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书记要亲自抓,层层强化、久久为功。探索形成既便利管用、灵活机动,又有纪律约束的基层党组织,以夯实管党治党基础,形成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良好组织体系。
三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机制。组织问题向来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治本之策。省第七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了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用人标准。在此基础上,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尤其要防止党内同志关系的庸俗化,诸如下级对上级“找门子”“拜码头”,上级视下级为“家臣”为“走狗”的不正常同志关系。还要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上下功夫。因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工作难度在加大,风险也在加大,为优化政治生态,需要预防干部队伍中“不干不错、少干少错、多干多错”等消极心态的滋生,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宽容改革中的失误、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条件。
四要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为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首先,需要确定监督标准,以确保有效监督。包括测量政治主体的态度、权力运行的效率、政治活动的完成程度等,还要保证监督者能严格遵守监督标准,防止因感情用事、人情关系、主观武断等因素造成监督失效。其次,需要完善监督形式,以确保监督全覆盖。要逐步完善对权力运行中各环节的全面监督,如党委(党组)所展开的整体监督、纪检机关所展开的专责监督。还要完善对权力运行中某一领域的专门监督,如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第三,需要落实监督任务,以减轻权力运行监督的负担。通过对政治主体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促使其接受相应制度约束,按计划达到既定目标。最后,还要对完成的政治活动进行评价,以测定政治主体的素质,确定奖惩的标准,传播先进政治文化。通过以上努力,最终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作者系中共海口市委党校教授)
D26
A
1004-700X(2017)04-0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