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听式广播的主题表达
2017-11-24伍江畅
◎伍江畅
伴听式广播的主题表达
◎伍江畅
无论广播人能否接受,作为大众传媒登上历史舞台将近百年的广播,已经越来越远离它曾经占据的传媒市场的核心区域。在纷繁的媒介舞台上,广播如果还沉浸在一枝独秀时代的主导式传播状态中,不是盲目自恋,就是噫狂谵妄。
伴听式广播的当今呈现
伴听——成为广播在媒介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一个十分有效的选择。然而,对于伴听,广播人似乎更愿意将其视为一种权宜之计,很难从广播的发展规律上深刻把握其内在实质。特别是针对伴听式广播在主题表达上,因为缺乏现成的经验可循而产生的种种困惑,再加上近年来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在公共突发事件和政府重大信息公开的背景下,呈现出的局部回升局面,广播界提出了诸如回归主流传媒、重塑权威广播、打造传媒市场第一台等主张。
客观地说,这些看法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广播人的职业尊严诉求,也反映了广播影响力局部回升的现实,同时,还切中了伴听式广播在主题表达上存在的现实困惑。但是,站在传媒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观察,广播,尤其是区域性广播重回主流、权威的地位,几乎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担当伴听角色,从本质上说,正是广播依据自身规律参与媒介市场竞争的基本定位,如此定论,绝非让广播走进历史博物馆的消极立场,相反,恰恰是伴听决定了广播这个惟一通过听觉系统传播的媒体有别于其他媒体进而令其无法被取代。至于伴听式广播在主题表达上的现实困惑,并不是靠重塑主流之类的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理性分析、积极应对、科学筹谋,只有通过完善伴听式广播的传播方式、运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惑,更好地完成广播作为大众媒介的主题表达。
所谓主题表达,一言以蔽之,就是大众媒介在其传播形态中对这一媒介渴望传播的思想和意见加以有效的表述和传达。众所周知,伴听式广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当受众生活行为的伴随者,它或伴随受众行车、或伴随受众劳作、或伴随受众入眠……这种伴随性传播从形态上说,很难具备思想和意见表达的直达性,换言之,任何一种伴随行为都不可能超越被伴随的主体,去主导被伴随主体的行为。这个时侯,困惑出现了,要么是无关论:伴随嘛,这还不简单——不就是放放音乐听听歌,播播新闻聊聊天吗?主题表达跟伴随没关系啦!要么是无用论:广播都成了陪伴者了,主题表达没用啦!实事求是地说,上述论调不是没有一定的现实支持,但是,倘若因此便简单片面地理解伴听式广播,那么,广播在大众传播领域极有可能沦为可有可无的媒体,更遑论其媒体价值了,广播人很自然地会在职业尊严感上受到挫伤,长远地看,将严重影响到广播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伴听式广播对主题表达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没有主题表达的伴听式广播最终会因苍白而失去核心竞争力。
理性地分析广播的传播特点,我们应该看到,伴听式广播中的“伴听”二字,要解决的是获得受众的问题。而“主题表达”这四个字,放在伴听式传播行为中,需要解决的则是更好地获得受众的问题。纵观不同介质的大众传媒,要产生传播效应,都必须解决获得受众和更好地获得受众的问题。都市类报纸如果没有浅显的文字和平民的视角,读者就不买账,但同时,它如果没有表达出责任与情怀的主题,就谈不上持续有效的传播;互联网作为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新媒体,假如不是海量和互动的特性,没人会拿它当回事,但同时,它假如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主题追求,就跟符号堆积体没有两样。
作为对传播规律的一种探索,伴听式广播在近年来广播界的实践中呈现出的景象是令人欣喜的。如,类型化音乐电台、交通汽车类广播、全新闻资讯节目等模式,以其纯粹、专业和全覆盖的手段,十分有效地解决了获得听众的问题,正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才谈得上广播被受众的不断接触,进而才会出现广播影响力回升的景象。但是,必须看到,在更好地获得受众方面,广播界似乎缺乏应对之策。以类型化音乐电台为例,其基本的操作方式就是主持人的语言在整个伴听过程中被严格限制,听众得到的是没有冗杂信息干扰的纯净音乐节目,这样,无论听众手头做的是什么,无论他什么时候选择这个频率,他总能被音乐伴随。
但是,这个时候,如果类型化音乐电台在伴随听众的过程中,缺乏主题表达,那听众还不如选择听CD,对听众来说,类型化音乐电台无论怎么纯净,总还有广告,决定他将收听类型化音乐电台作为生活习惯的惟一理由就是,类型化音乐电台必须播之有物,这里的“物”就是主题表达。必须指出的是,听众的这种对主题表达的需求,从来都不是一种显性体现,它暗藏在听众的收听审美情趣中,一旦挑明,反倒会遭到排斥。以湖北楚天音乐广播《车载RADIO》节目为例,这档伴听式广播节目的目标群体非常明确,就是给驾乘人士以美妙的音乐享受。针对伴听特点,主持人十分注意音乐的表达功能,主持人的主观意图往往不是通过话语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他选择的音乐。
比如这档节目的前半个小时,时常是以节奏感均匀的音乐作品为主打,就像是朋友间的一个招呼:无论路上多堵,无论车速多快,节奏均匀的音乐作品会让驾乘心情安宁,接下来,主持人则在音乐作品的搭配上花足了气力,如新老作品的搭配、中外作品的搭配、男女歌手作品的搭配,给人以舒适感。这一切,绝不是驾乘者通过放一张CD就能获得的,而音乐广播的最基本要求不正是做到专业而无法被取代吗?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传播,实际上蕴含着主持人精心的编配和深厚的储备,这就是主题表达的现实体现。
然而,主题表达对于伴听式广播而言,远不像音乐的编配这么单纯,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重大主题、社会焦点、生活热点、特殊舆情、信息疏导等等,都是伴听式广播无法回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伴听式广播在主题表达上的困惑,主要应当来自于此。
伴听式广播的主题表达
(一)在主动表达中锁定目标
主动表达从来不等于强加表达,它更多地体现着一种姿态。广播人职业尊严的体现和任何事业的职业尊严的体现方式没有二样,都必须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对职业价值的主动诉求。伴听式广播在主题表达中因为它的伴听特性,要求它应当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出对主题表达的主动性,尤其是在收听市场日益分化的当下,主题表达的主动性将成为广播频率能否锁定目标人群的决定因素。北京交通广播名牌节目《一路畅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淋漓尽致,它之所以能锁定移动人群这一收听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主持人始终以伴随者的形象跟听众聊着社会热门话题,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从不间断地体现着对主题表达的主动性,到了听众对他们的主题表达存有依赖的地步,有些听众甚至会对今天哪位主持人要说什么话,怎么今天没说都很清楚的地步,并且还会通过手机短信对主持人加以提醒。
试想,强加于人的表达是绝不会达到这个境界的,但同时,如果没有主持人长期保持的主动表达姿态,也断然不会出现这样的良性循环。再以重大主题宣传为例,对于伴听式广播来讲,似乎在伴听特性和重大主题之间无法找到平衡,于是一些广播频率采取了回避的方式,从而导致在重大主题宣传上的失语,与本来就急需提升自身地位的要求形成了反差。但是,湖北楚天音乐广播近年来在这方面却倾力而为,在重大主题宣传上频出佳作,自2007年以来,相继推出了《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乐坛回旋曲》、《八艺节特别制作》、《非物质文化保护系列·民间声音档案》、《唱响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系列广播·和青春有关的旋律》等主题重大、影响广泛的节目,这种主动出击的表达,在楚天音乐广播伴听式的传播中发挥了锁定和扩大收听人群、提升伴听品质、更好地拥有受众的作用。
(二)在巧妙表达中产生效应
主题表达在伴听式广播中的作用既然是不言而喻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展开这种表达。无须赘言,广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天生的不足,只能凭借声音的方式完成传播行为。在强调广播伴听特性的同时,还要追求主题表达,广播人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恐怕就是表现形式的单一。同样一个主题表达,在其他媒体上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可以选择,而到了广播人手里,就只能别无选择了。然而,形式单一不等于手法单一,巧妙地运用单一的形式,往往会产生绝佳的传播效应。对于伴听式广播的主题表达而言,更离不开对“巧妙”二字的深刻把握。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声音传播的短板虽然再明显不过,但是,它带给人的想像感则是惊人的,这正是声音传播的专长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过五年多的改革,已经初现全资讯新闻电台的雏形,伴听属性更加明晰,对于新闻类型的电台而言,主题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方面,中国之声做出过很多有益的尝试,发挥声音传播的想像专长就是其中可圈可点的一笔。以2007年的六方会谈报道为例,时政记者赵雪花用她生动的语言,完成了一个具有影像感的有声报道:
主持人苏阳:雪花,你接触这些六方会谈的团长,他们都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感受?
记者赵雪花:哦,我感觉,韩国的团长就像哲学家,说话有哲理。比如反对日本谈绑架,他说,一艘船必须要明确自己开向哪个码头,否则任何方向都是逆风的。他说,历史上人们不会记哪件事做得多快,只会记哪件事做得多好。所以,他要看会谈的结果是什么;美国的团长像电视主播,他是唯一一位坚持新闻发布的团长,不仅长得帅,而且无论信心十足,疲惫不堪都保持着迷人的微笑;中国团长的是最低调,但也是受到赞扬最多的团长;日本团长是最尴尬的团长,他主要是迫于国内的压力;朝鲜团长是最神秘,也是最老练的团长,有媒体说他是真正地主宰着会谈进程的人,是六方会谈真正的男主角。
同样只有声音,但是,如此生动而巧妙的表达,一下子让声音长出了翅膀,直飞听众的内心,主题表达就在巧妙中产生了传播效应,这样的伴听不仅能让听众锁定频率,更能够让听众在锁定中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使这种锁定具有长远性,并产生类似水波的效应,广播的影响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在持续表达中寻求价值
客观地说,伴听式广播在主题表达上尽管遇到过许多困惑,但是,它仍然有一些堪称经典的表达案例,前文所及就是其中的代表。问题是,这样的经典案例在伴听式广播中还显得比较零碎。现实中,更突出表现的则是,好的主题表达有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意味,或者说,具有质感的主题表达缺乏持续性。这对伴听式广播在整体价值上的体现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持续性是主题表达能否具有整体感、品质感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实现主题表达的持续性,考验的是广播人的战略意识,一个不能从宏观上把握这一问题的广播媒体,注定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主题表达的档次。在这方面,湖北楚天音乐广播近年来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成效。他们从制度建设入手,全面把握每一个节目的主题表达,如选题报告制度、文案呈送制度、节目等级评定制度等等,使整个频率在主题表达上形成了可持续性的良好局面,这一机制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楚天音乐广播在湖北地区收听市场上的居于第一的地位,而且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伴听对于广播而言是一种手法的选择,并没有,也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广播作为大众传媒的属性。主题表达既是广播的媒体属性要求,更是角逐传媒市场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应当随着伴听式广播这一概念的提出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如此,才谈得上广播的媒体价值以及广播人的职业尊严,这将是广播生命力的所在。
(湖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