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联动长效机制研究

2017-11-23沈蔡娴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2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

沈蔡娴

【摘要】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文章结合实际分析当前高校科研创新的现状,提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应该依托学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制度保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联动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联动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YB20151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23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國高校在大学生科研活动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关注度高,但参与不足

当前,大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以及各类竞赛的关注度较高,但真正参与的人却不多。大部分同学虽然有参与科研活动的愿望,但由于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认为科研工作难度大,要求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以应付这些工作,因此很多愿望就半途夭折了。

(二)教师的职责定位存在偏差

多数大学教师还是习惯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即单向性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缺少对学生科研知识的辅导和相关科研能力培养的投入。在课堂上,学生的任务就是记住老师说的,课后完成作业,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已经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研究者表示“正是由于传统守旧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窒息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挑战权威的精神[1]。

(三)缺乏必要的领导和管理

目前,面向大学生的科研立项和学科竞赛有很多,例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相对应的,负责这些科研立项及学科竞赛的部门一般有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等,不同部门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使得管理职责不清。(监督不到位)

(四)保障体系不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据调查统计, 保障不利成为了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最主要客观因素[2]。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资金和场地两方面。任何科研创新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大学生科研经验不足,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活动时需要的经费,就会打击学生搞科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相关数据显示,除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投入水平较高外,其他院校在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投入的经费明显不足,甚至没有[3]。另外,科研平台搭建不足也是制约大学生科研活动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激励机制不健全, 评价指标不科学。对于学生而已,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已经不足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实践以及科研创新成绩、科研成果转化的全面考核[4]。对于教师而言,学校缺乏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指导教师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尤其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重视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贡献。

二、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联动长效机制

依托学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制度保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联动长效机制。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既是科研创新活动的主体,又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针对目前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培训,讲座,参观展览和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对科研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项活动,帮助他们从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有选择地参加科研创新活动。以学生典型带动广大同学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

(二)做好教师的引导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科研创新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小论文等形式进行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的简单分析、论文摘要的撰写等科研步骤和方法。

在高年级(三四年级)的学生中实施导师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措施。科研项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本科生专业知识储备有限,科学素养不够,这时候导师的指导就非常重要。根据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组,为每组学生配备一位导师,导师可以把所带学生团队吸纳到自己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中,通过科研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能力。导师也可以将科研训练与论文设计相结合,导师指导学生围绕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毕业论文探索实践,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集中强化训练[5]。

(三)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应该在相关制度方面进行积极改革,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提供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江苏大学为例,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 整合了科研、教务、学工、团委、后勤等各部门资源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6]。

2.条件保障。设立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为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加大实验设施投入,为创新研究提供场地设施支持。建设科研创新活动基地,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实践的平台。

3.制度保障。完善激励和评价制度。通过设立创新学分,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获奖学生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同时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比如给予工作量补贴,在评职称时给予一定加分等。

参考文献:

[1]刘道玉.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1(1):5-11

[2]王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2008

[3]张冰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6):71-75

[4]赵慧杰.促进90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对策研究——基于与80后、70后的比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11-15

[5]朱道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优良学风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 2013, 40(2): 328-333

[6]李洪波.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6):97-99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深化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多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