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
2017-11-23华勇
华勇
【摘要】本文以探究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有效性为目标,从导入、阅读理解问题设置、讨论话题设置等提出了优化阅读课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阐述了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率的可行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环节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79-01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作为高中英语单元教学重心的阅读课,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固定而有效的教学模式:热身—阅读—巩固—引申。但由于当前教材总体上难度比较大,篇幅长、词汇及知识点多,往往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教改的重中之重。
阅读课经常被认为是最容易上但又最难上好的课型,本文尝试从阅读课教学环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教学环节的优化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导入要明线与暗线相结合,省时高效。
导入环节为阅读的准备阶段,主要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的兴趣。教师在warming up部分通过头脑风暴对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或者以图片、图表、歌曲、视频等形式引入,可以迅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但为了避免因信息的繁杂而影响效果,可以采用明线与暗线相结合。所谓明线指的是我们根据课本提供的材料或背景组织材料和设计教学;而暗线则指的是所选择的材料对于接着进行的reading部分是有密切联系的,能给后面进行的阅读提供文化理解或启示,包括对阅读兴趣的提高、背景知识的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准备或者对文章内容的感性认识等。明线与暗线相结合能使引入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省时高效。
2.阅读理解题目的设置应由易到难,体现出对七个层面能力的训练。
新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分别为识别、理解、分析、推理、概括、重构和阐述等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遵循了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即由现象到本质、由此推及彼的知识迁移的过程。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就这七个层面进行训练。(1)在识别层面上可以设置true or false,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2)在理解层面可以用细节题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在分析、推理层面上设置的问题一方面应该能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上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另一方面还应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作者的态度、文章的结构等进行合理推理,揭示某个句子、某个段落或整篇文章暗含的意义或道理;(4)概括与重构层面则要求学生从总的方面进行把握。比如概括文章的main idea、列举正反观点以及支持观点的材料、以某一顺序列举重大事件等;(5)阐述层面则是在概括与重构的基础上阐明作者的观点、复述文章、改写文章或续写等。
3.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挑战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等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设计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1)一问就答型。此类问题属于辨别层次,能在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2)一次启发能回答型。这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只需教师初步提示,学生就能回答。(3)多次启发能回答型。这类问题具有综合性、间接性,需要作多次的提示,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才能回答。这三个层次题目的设计应以一、二层次为主,难易结合,让每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4.讨论环节设置的话题要有可行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在语境中理解、运用语言的机会。但讨论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属于难度较大的环节,往往只有个别程度好的学生参与进来,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无话可说或无所适从。因此,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1)要有明确的指令,要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和怎样做;(2)设计的问题应在一个大的问题下设置2到3个可供选择的小问题或者难、中、易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学习程度灵活选择,做到人人有话可说;(3)还可以提供若干要素,给予一定提示,规定学生在回答时要有3至5个要素,增强学生组织材料、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学习的过程,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溶入对思维的训练,实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共同提高。因此,阅读课教学要注重思维与能力的训练。本文通过对英语阅读课教学环节的优化,能较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实现阅读课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与文献:
[1]杨飞鸽.新课改下高中英语“三步”阅读技能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7期
[2]段湘萍.充分解讀文本,合理设计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年第7期
[3]高瑞.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