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争创中国新闻奖的关键与“注意”
2017-11-23周然毅
□ 文/周然毅
地方媒体争创中国新闻奖的关键与“注意”
□ 文/周然毅
从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来看,省级媒体获奖的比例和频次都比较高,地市级、县级媒体获得高等级奖项的情况也不鲜见。基层新闻工作者的作品获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评奖活动的公平公正。实践证明,虽然地方媒体相比中央媒体,在重大时政新闻资源、人力物力、精品创作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但是,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扬长避短,争创中国新闻奖。
地方媒体 中国新闻奖 新闻资源
地方新闻媒体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从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来看,省级媒体获奖的比例和频次都比较高,地市级、县级媒体获得高等级奖项的情况也不鲜见。以最近三届地市级媒体获得一等奖的情况为例,有无锡日报、衡阳日报、金华日报、温州新闻网等媒体的作品获奖,第二十四届则有湖南宁乡县广播电视台的作品获奖。更早些时候,第三届还有湖南会同县团合乡广播站的作品获得二等奖。基层新闻工作者的作品获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评奖活动的公平公正。实践证明,虽然地方媒体相比中央媒体,在重大时政新闻资源、人力物力、精品创作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但是,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扬长避短,争创中国新闻奖。
一、充分认识争创奖项对媒体建设的作用
地方媒体争创中国新闻奖,首先要从提高认识上抓起。中国新闻奖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奖媒体的综合实力和水平。获奖不是目的,目的是以评奖为手段,促进创新创优,推动事业产业发展。从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看,一般情况下,凡是重视评奖,积极主动打造参评作品地方媒体,获奖概率就大,获奖的作品就多,这样的媒体,不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收获不错的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以广播电视界为例,近年来,以争创中国新闻奖等奖项为抓手,促进队伍建设,节目栏目、频道频率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节目质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产生了一批典型案例。
比如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争创国家级奖项。在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共有12件作品获一等奖,其中第二十五届有2件作品获一等奖,还创造了地方媒体连续8年获一等奖的纪录;3人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另有16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多年来,该台争创国家级奖项获得良好回报,不仅成为获奖最多的地方媒体之一,也成为标志性人才最多的地方广播电台。在争创国家级奖项活动中所形成的团队意识、精品意识和良好工作作风,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获得了多赢效果,成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广播媒体。相关数据显示,该台在哈尔滨地区的平均收听份额始终保持在70%左右,每天有上千万人收听,人均收听时间在百分钟以上,各项收听数据一直位列全国省级台前列。影响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使该台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省级广播电台之一。2014年广告收入4亿元,其他产业收入1.1亿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党和政府满意、企业和客户受益、听众和百姓得到实惠、自身产业不断拓展”[1]。
再以湖南省域地方媒体为例,在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省报、省电视台、省电台分别在第八届、第十二届、第十八届无一件作品获奖。近年来,湖南省记协、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高度重视中国新闻奖评选,省广播电视协会还就如何争创中国新闻奖对会员进行培训,收到了显著效果。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湖南有8件作品获奖,其中湖南省广播电视台有4件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第二十六届评选中,有一家地市报作品获一等奖。在第二十七届评选中,全省有1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作品2件;湖南省广播电视台有4件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可见,认识是否到位,重视或不重视,效果确实不一样。
二、用好本地新闻资源,重点打造参评作品
经常听到一些地方媒体的同志讲,一年下来忙忙碌碌,等到申报中国新闻奖的时候,把上年的作品过一遍,才发现符合要求且较少瑕疵的作品几乎没有。实事求是地说,地方媒体尤其是地市县级媒体,新闻资源、人力物力有限,与中央媒体相比,既没有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的诸多机会,也没有人才济济的团队优势,不可能像中央媒体那样,精品较多,只需优中选优,不必刻意打造参评作品。因此,要求地方媒体全年的作品件件都是精品,既不客观也不现实。但是,地方媒体可以集中优势团队,每年重点打造几件作品,参评中国新闻奖。不要以为重点打造,目的只是为了获奖。其实,这些重点打造的作品往往就是本媒体当年最好的作品,可以作为本媒体新闻工作的标杆,起到示范性作用。地方媒体在重点打造争创中国新闻奖作品时,应立足本地新闻资源,做到常规题材出新,稀缺题材做精。
一是用好本地特色的经常性新闻资源。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三农”及其相关问题就是长线的经常性新闻资源,既可以做成时效性极强的消息,也可以做成时效性要求相对低一些、制作时间相对从容一些的评论、访谈、系列、专题等。而且,长期关注“三农”领域,也有利于增强报道队伍的专业性和新闻敏感度,提高策划水平和制作能力,创作出质量较高的新闻作品。据粗略统计,在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黑龙江电视台的《盐碱滩上送粮车》《西长发镇的新鲜事:先有文凭后种地》《火了袋子 苦了稻子》《农机下乡了》《艰难的“粮改”》《2010,北大仓跨越千亿斤》《黑龙江:战罕见秋雨 争颗粒归仓》《超强农民:1=190》《有机种植:为了明天 回到昨天》等9件涉农作品,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北大荒之歌》《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大官司》《中国大豆路在何方?》《粮安天下》《农耕之梦》《转基因博弈背后的国家利益较量》《“藏粮于土” 箭在弦上》《丰年更忧粮安》《龙江土地确权引领中国“新土地革命”》等9件涉农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黑龙江日报及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也有多件涉农作品获奖。
再以新疆自治区为例。新疆是祖国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是新疆新闻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方面的新闻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且一定程度上为新疆所独有,有关这类题材的新闻作品,较易引起评委的共鸣。比如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新疆地区各层级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共有12件作品获奖,标题分别是《库尔班和他的国语小学》《小雪,我要让你站起来》《人大代表卡汉拜有道“特色菜”》《迪力胡马尔成为海军首位维吾尔族女军官》《让暴恐分子无处藏身无路可逃》《千万富翁送四个儿子上维稳一线》《3万多群众合力围捕暴恐分子是一面镜子》《充满欢乐的婚礼终于回来了》《一道命令执行一生 一生使命屯垦戍边》《草原上,有位“喜喜连长”》《七十二团带动周边地方乡镇融合发展》《兰新高铁全线通车》,几乎每件作品都与上述主题相关。
二是用好本地独有或稀缺的新闻资源。独有即唯一。一件根据仅某地区发生且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制作的新闻作品,如果没有导向、事实错误等硬伤,获奖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比如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及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湖南怀化广播电视台报送的电视消息《怀化芷江首次对外公布日本投降原始视频》,时长2分51秒,报道了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首次对外公布日本投降原始视频。这段原始视频是纪念馆20多年来遍访世界各地档案馆、资料馆,找到的“芷江受降”完整视频。视频中,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一行在芷江洽降,交出侵华日军兵力配置图,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参与签字的日军代表表情沮丧,目光呆滞,不停擦汗。毫无疑问,这段原始视频极其珍贵,也极具报道价值,对这一新闻的报道理所当然应该获奖。
再举一个例子。2010年,“信义兄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信义兄弟”的事迹是一种稀缺资源。那年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凌晨,建筑公司经理、湖北黄陂人孙水林为了赶在大雪封路前将工钱发给黄陂老家的民工们,连夜从天津驾车奔赴老家,路上遭遇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完成哥哥遗愿,克服各种困难,从天津赶回老家,终于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送到农民工手中。由于哥哥的账单多已找不到,孙东林让农民工们凭着良心报领工钱,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在当时农民工每年年底都要向无良老板讨薪,甚至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帮农民工讨薪的背景下,“信义兄弟”的事迹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次年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有三件报道“信义兄弟”的作品获奖,其中两件是他们家乡的媒体楚天都市报和荆楚网制作的同名作品《信义兄弟 接力送薪》,另一件是兄弟俩的工程所在地媒体天津电视台制作的《信义兄弟——用生命践行承诺》。
三、争创中国新闻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全国性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既是对上一年度全国新闻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业绩的检阅,同时对未来新闻舆论工作起到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积极争创中国新闻奖,对于促进媒体改革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锻炼,引导媒体从业人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报道手法,讲好中国故事,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新闻奖评选过程中,屡有评委提出应充分发挥中国新闻奖的引领、示范作用,使评奖的价值最大化,既要介绍成功案例、获奖经验,又要剖析被淘汰的作品,以利于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初入职者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笔者担任评委的体会,地方媒体争创中国新闻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常说,舆论导向金不换。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媒体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申报中国新闻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但也有个别作品,主观上想帮忙,客观上却可能起到消极负面作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样的作品显然不能入选。
二是应体现媒体特点。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媒体类别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别的媒体有着不同的特性,参评作品应充分体现媒体特点。比如,广播作用于听觉,以音响见长,优秀的广播作品甚至能让听众产生通感,听觉与视觉相通,由声音而产生形象。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广播消息《高举国旗,呼唤救援》就是一件短小精悍却感人至深的精品力作。2010年冬,北疆发生特大雪灾,阿勒泰山区28户牧民被大雪围困长达半月,与外界中断一切联系。新疆军区某陆航大队冒着生命危险,在茫茫雪海中搜索到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成功救出雪灾中饥困的牧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派记者跟踪报道。这则消息时长仅1分26秒,音响丰富清晰,现场感、画面感、时效性极强。有机场直升机的混响、担架上哈萨克牧民饱含热泪的话语、直升机驾驶员的感人描述;白雪、红旗、直升机、骑马高举红旗的牧民,组成一幅感人至深的动态画面,久久萦绕于听众脑际,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油然而生。当年评选的时候,小组全票推荐这则消息为一等奖候选作品,之后在80余位评委参加的评委会全体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
三是应尽量避免各种硬伤。业界对于淘汰事实、史料错误的作品基本没有争议,但对一件作品因为一两个非关键性错别字或标点错误,被淘汰或被限制获奖等级,有一些不同意见。个人认为,以文字作品为例,虽然合格标准允许极小比例的差错率,但合格只是最低要求,对获奖作品的要求应该更高一些。不过,也不宜死抠现行标准或词典,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过去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引号之间用顿号是正确的,现在变成错误了,这就值得商榷。
四是坚决杜绝造假。《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必须按照刊载或播出原件报送,如发现参评或获奖作品有造假、虚报、篡改、伪造等违规问题,一经查实,即撤销该作品的参评或获奖资格。但每年都有作品在公示期间被举报造假,因而被撤销参评资格或获奖资格。这些违规行为严重违背评奖宗旨,违反职业道德,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注释】
[1]杨晶,李皎,孙萌.践行实效传播理念 实现跨越式发展——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改革模式分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编.广播电视改革与创新(2015)[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134-135.
(作者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