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立项课题的分析报告

2017-11-22丁帆赵普光

当代作家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现代文学社科

丁帆 赵普光

我们之所以做这样一种统计分析的报告,其目的就是想在客观的数据中给大家提供一个审视当下本学科研究的宏观视野,以便从中寻觅到新的研究路径。同时也是给业内的评委们(尤其是新评委)提个醒,让他们在统计数据中看到以往评审过程中的不足,站在宏观的高度来调控整个学科研究的格局,从而利于学科研究的发展。当然,也期望这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虽然我们不能左右大的方针政策,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补足研究格局的缺失,则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中。

一、关于统计的原则、方法

(一)统计原则

1.以2014-2016年三年间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布的各类项目和教育部公布的各类项目为统计范围。

2.统计对象为研究内容主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项目。在对象选择时,并不按照官方公布的类别来选择,而是以项目所显示的研究内容为甄别和归类标准,比如个别项目公布时可能划归为历史学、外国文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但如项目的研究内容、倾向、重心等主要涉及现当代文學领域,则计入。

3.每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的教育类、艺术类专项未计入。

4.教育部项目中的省部共建基地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不计入年度总立项数。教育部项目中的一般项目小计的所有学科项目总数中除了所列项外,还含自筹项目立项数。教育部项目中的年度所有学科立项项目总数除所列项外,还含有普及读物项目数。

(二)统计方法

拟采用四种统计方法,分别进行横向、纵向和立体的观察,统计方法说明如下。

1.统计方法一,按国家项目、教育部项目分别进行,分别统计其中重大、重点、一般规划、青年、后期、西部、外译等的数量和所占比重。

2.统计方法二,将所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类研究的国家项目教育部项目合在一起,分成主要涉及现代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当代文学、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三个大类,分别看三大类研究所立项的数量和比重。

3.统计方法三,在上述主要涉及现代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当代文学、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这三大类之下又分别分成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其他研究五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看这五种研究的立项数量和其在各自类别中所占比重。

4.统计方法四,将2014-2016年间所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类研究的国家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分成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其他研究五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别看这五种研究的立项数和比重。

5.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涉及现代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当代文学、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三大类的归类,以及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史料文献研究、其他研究五个方面的划分,都很难做到绝对的清晰,因为很多项目是综合的,往往涉及到多个方面或多个时段,所以在归类操作中主要根据该项目主导性的研究方向、重心、主体、落脚点等来进行判断。

二、现当代文学研究项目在各年度各类项目中的统计

(一)表1-1:2014-2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年度、级别及类型统计

由上述两表可见,三年中,国家、教育部项目中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项目共631项,重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 共36项,国家项目464项,教育部共167项。每年所占比例的升降,可见出产出的数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各大类间比例需求的微妙关系。

三、项目按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的时段的统计

现将所有项目分成主体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主体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主体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三类,然后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项目,总共288项,占现当代文学类总项目的46% ,其中国家级项目199项,教育部项目89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共19项。

(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项目,共258项,占现当代文学类项目的41%,其中国家级项目197项,教育部项目61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共5项。

(三)整体性研究的项目,共85项,占现当代文学类项目的13%,其中国家级项目68项,教育部项目 17项,而重大項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共12项。

具体,见表2-1。

由上述统计,我们似可得出如下几点观察:1.在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中,现代文学的课题的立项数稍具优势,占46%;2.从比例上看,在国家级项目中当代文学研究的课题立项数,更占优势,而在教育部项目中现代文学研究所占比例稍高;3.从比例上看,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立项中,贯通性的整体研究更受青睐。

四、在三个时段内按项目研究内容的统计

在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三个时段内,分别按照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其他研究五种类型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项目

1.文学史研究,共121项,占现代文学研究类项目的 42%。其中国家级项目74项,教育部项目47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5项。

2.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共56项,占现代文学研究类项目的19%,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教育部项目13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项。

3.作家作品研究,共53项,占现代文学研究类项目的18%。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教育部项目19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0项。

4.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共48项,占现代文学研究类项目的17%。其中国家项目41项,教育部项目7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3项。

5.其他研究,共10项,占现代文学研究类项目的4%。其中国家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3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0项。

具体如下表3-1所示:

上表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项目中至少有两个特点非常突出:一是文学史研究项目,占据绝对的优势,在五种类型的研究中,所占比例达42%;二是在主要研究现代文学的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中,更倾向于史料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项目。数据显示,所有国家和教育部项目中主要着重于现代文学史料文獻整理研究的项目有48项,而重大项目就有13项之多,所占比例是较为惊人的。

(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项目

1.文学史研究,共135项,占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的52%。其中国家项目98项,教育部项目37项,而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 3项。

2.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共62项,占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的24%。其中国家项目48项,教育部项目14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 项。

3.作家作品研究,共20项,占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的8%。其中国家项目14项,教育部项目6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0项。

4.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共21项,占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的8%。其中国家项目21项,教育部项目0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项。

5.其他研究,共20项,占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的8%。其中国家项目16项,教育部项目4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0项。

具体如下表3-2所示:

可见,与现代文学研究项目类似的,在当代文学的课题立项中,文学史研究所占比重更加突出,达52%之强。而对于当代文学的史料文献整理研究类的项目,没有一项是教育部立项的。

(三)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的项目

1.文学史研究,共62项,占整体性研究项目的73%。其中国家项目50项,教育部项目12 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9项。

2.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共12项,占整体性研究项目的14%。其中国家项目9项,教育部项目3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 项。

3.作家作品研究0项。

4.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共6项,占整体性研究项目的7%。其中国家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2项,而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2项。

5.其他研究,共5项,占整体性研究项目的6%。其中国家项目5项。

具体如下表3-3所示:

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的项目中,文学史研究的项目所占比更加突出,达73%。这当然和研究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因为这部分研究项目,必然注重贯通性和历时性的研究,所以所占比例高,不足为奇。但是,在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的项目中,关于作家作品的研究项目则极为稀少,几近于没有。一方面与此类研究项目本身的性质相关,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比较集中的作家作品研究(尤其是作家研究)课题,鲜有从更宏阔的历史的视角来展开研究,这一现象倒是值得注意。

五、所有项目按研究內容类型统计

如果将所有项目分成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其他研究这五种,然后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文学史研究,共318项,占中国现当代文学总项目数的50%,其中国家项目222项,教育部项目96项,而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7项。

2.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共130项,占中国现当代文学总项目数的21%,其中国家项目100项,教育部项目30项,而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 3项。

3.作家作品研究,共73项,占中国现当代文学总项目数的12%,其中国家项目48项,教育部项目25项,而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 0项。

4.史料文献整理研究,共75项,占中国现当代文学总项目数的12%,其中国家项目66项,教育部项目9项,而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16项。

5.其他研究,共35项,占中国现当代文学总项目数的5%弱,其中国家项目28项,教育部项目7项,而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0项。

具体,如下表4-1所示:

这一统计显示出几个特点:1.这同样印证了前文所说的,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教育部基地重大)中,更青睐史料文献整理方面的研究。318项文学史方面的研究项目中,重大项目共17项,而在仅仅75项的史料文献整理研究项目中,重大项目已达16项。2.所有项目中,文学史研究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其立项数量是其他四种类型研究立项数的总合。这当然是文学史研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个偏向,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反映了项目申报者和评审者在研究趣味上的“好大喜功”呢? 3.上述统计表,既显示出研究比较集中的热点,也客观上提醒了研究者,更多元的视角、更新颖的领域,更体系和深入的问题思辨和拷问型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无论如何,思想的烛照更值得珍视。

六、几点观察

(一)关于立项的学科比例等问题

1.就近三年来看,教育部项目中,中国文学类(按公布的类别算,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等)的立项数,不仅远远少于社会科学研究类的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而且也明显少于相近的学科如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立项数。比如以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为例,本年度中国文学类共立76项,而语言学则是153项,艺术学是140项,数量上差了一倍,反差太大。而在国家社科基金中在立项数上则没有如此大的差别。以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立项数为例,本年中国文学类的立项数是191项,而语言学类的立项数是195项,基本持平。

2.就重大项目而言,中国文学类的立项数在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上,差别巨大。三年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当中没有一项属于中国文学研究,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中,仅2016年度就有26项属于中国文学研究类。

3.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数量越来越多,不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都有西部单列(甚至将新疆、西藏与西部项目并列),而且在一般规划项目中都有为数不少的西部文学文化研究的立项,这大大提高了西部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项目的比例,也大大刺激了西部研究者的选题倾斜,但是客观上看,很多西部项目存在着选题重复、冷僻,甚至有些项目选题的学术价值值得商榷。

(二)关于立项项目选题等问题

1.在整个研究格局当中,文学史研究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首先是重复立项的现象存在。比如关于语言与现当代文学关系这一领域研究的立项项目很多,仅2015、2016年两年间就共有12项文学语言问题的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有2项。有些偏向应用型的研究,也开始出现,比如关于文学中的大国形象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有明显存在跟风应景的问题。这类题目的研究,作为真问题,一次性的研究已经足矣,一窝蜂地迎合与抢夺,必然会滑向跨界研究领域,而偏离文学的主体研究,从而降低文学研究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跨界研究是非学术化的,更多的成分是趋利性质的。其次,则是有的选题存在着时段切面小,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时期的文学现象,不能梳理清楚文学发展的来龙去脉的问题,从微观角度看似乎问题不大,但是明显缺少史家治史常识和气度。

2.在思潮流派研究方面,左翼文学研究是最大的热点,2014-2016年间共立项有8项,在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项目中所占比例接近20%。这些热点研究显然并非正常,这种异动研究并不是研究本身自发形成的内驱性需求,倘若是因为新的史料的发掘,让以前被遮蔽了的史实回到原点,从而改变我们对以往文学思潮的旧有认知,则又另当别论。但事实并非如此。另外,较为新颖的面目则是关于旧体文学群体、伪满文学社团、沦陷时期或地区研究等项目的出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批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研究者开始进入百年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研究,尤其是民国文学的研究,他们对旧体文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跨界的问题,显然,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观念也将对现当代文学界形成冲击。而满铁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却是填补空白的好事,起码能够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看到这一区域中的文学脉象。值得注意的问题却是与新文学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的研究比较缺乏。这些都是颇值得深思的问题。

3.作家作品研究方面,在现代文学研究中,鲁迅研究最为集中。比如以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作家作品研究类为例,共有53项,其中关于鲁迅研究的项目24项,占45%,余下的则非常分散,其中超过2项的有沈从文(3项),钱锺书(3项),胡适(3项)。 在当代文學中,则是莫言,以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作家作品研究项目为例,共有20项的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项目中关于莫言的研究就有9项之多,所占比例高达近50%,而余下的项目中最多的是贾平凹,也仅仅为2项。如果说鲁迅文学研究还处于一个常态的惯性研究格局中,当然也有重复研究的现象存在,那么这种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过于集中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上的现象,且有炒冷饭之现象的存在,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4.在36项重大项目中,表现出至少两个特点:一是民国时期(现代)文学阶段研究项目的数量依然最多,有18项之多,占据半壁江山。从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现代文学已经格式化、经典化,且没有太多的风险,因此保持其强劲的学术研究活力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共和国文学史已近70年,从时间的长度、思潮的频率、现象的发生、作品的数量上来说,是远远成倍于现代文学(民国文学)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研究它,都是有许多研究盲区的,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那种陈旧的观念之中,把共和国文学当成现在进行时。二是文献史料的集成整理类是重点,有16项,所占比例也接近50%了。从前述统计也可以看出,近年来,史料文献整理研究渐趋热闹,这在国家一般项目中表现较为突出。按照过去不成文的评审规定,史料整理是不能入围国家社科项目的,当然这种歧视资料整理的观念显然是不足取的,但是一旦史料整理成灾,务必会降低研究的质量,首先是资料的来源摆在桌面上的都是大家可以见到的,而未解密的资料,谁也无法见到,新的史料发现,仅仅依靠蛛丝马迹的细节,尚不能构成对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具有强烈的学术性和学理性的解构和重建。其次,光是资料的整理,我们是很难看出史料的意义所在,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史料做出研究,才是发掘史料之根本意义所在,鉴于此,“整理与研究”才是这些申报项目必须具备的品格。

5.在中国当代文学课题项目中,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研究渐呈上升趋势,预计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的需求,这样的研究项目的数量还会逐渐攀升。

6.中国文学的外译及中国文学对域外的影响的研究项目开始多了起来,这与“大国形象问题的研究”项目的推动相似,都是适应国家文化战略的需求,如何客观地申报此类项目,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其表达的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基本原理,从学理和学术上进行辩证的考察,须是题中应有之义。

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年来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从交叉学科项目单列一科,且数量颇大,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之一斑,旨在鼓励学科的“差序格局”间的融合,以利派生孵化出有新的学术内涵与辐射的新型学科。但是,我们看到,教育部的交叉学科项目立项中,与中国文学研究相关的项目非常罕见。可是相比而言,历史、语言、外国文学、古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的学者涉足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时有出现,但是出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去跨界研究其他学科的问题,或者借鉴其他學科方法、手段、视角和对象来进行科际整合研究的较少,足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近年来在创新意识上的迟钝与薄弱。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研究困境是较大的,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如何进行新的学术增长点的研讨,如何克服研究思维的局限性,如何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何拓展研究疆域,如何深入发掘新的史料,如何建构新的研究体系与格局……所有这些问题将迫使我们打开思路,在衰减的颓势中去寻求新的学术研究路径。

【作者简介】丁帆,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赵普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李桂玲)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现代文学社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研究调度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会议
透析2019年中文社科排名靠前期刊里的大学和学者
余杭区首个“社科之家”揭牌启用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宁海:“三制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贵州6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融合·演变:现代文学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分析
人文社科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