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感:家庭教育的方向

2017-11-22岳晓亮

科教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安全感成就感家庭教育

岳晓亮

摘 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承担着认知自己、改变命运、造福社会、富强国家、创造民族未来的责任。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四大家庭教育方向,阐述了四者之间的顺序及相互关系,帮助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推动孩子的人格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安全感 亲密感 成就感 规则感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68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basis and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t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cognizing oneself, changing the destiny, benefiting the society, becoming rich and powerful country and creating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sense of security, intimacy, sense of achievement, sense of rule four direc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sequence and interaction, to help parents to promote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 family education; security; intimacy; sense of achievement; sense of rule

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咨询实践发现,不少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孩子的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不足有关。相关文献也表明,犯罪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缺少亲密感,亲子之间缺乏相互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与正常的青少年家庭相比,他们的亲子之间存在更多的责备和怨气,个体的安全感越高,其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个体的人际关系越好。[1]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这四种感觉之间的彼此推动、相互滋养,又共同推动了自我认同和自我能力的提升。个人是否能够活得快乐、平衡、幸福,也和四种感觉紧密相连。为了方便表述,本文把这四种感觉命名为“四感”。

1 “四感”的内涵

1.1 安全感

安全感一词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对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 )做了诠释和深入研究。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2]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

在所有的心理感觉中,安全感是最早出现的,是最原始、最基础、最深层的心理感觉现象。并且,它的满足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接下来出现的其它心理感觉是否能够出现和发展的程度。

1.2 亲密感

人类与生俱来具有一种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密关系的形成就是这些需要的满足。[3]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合作,或是通过妥协使得具有不同目标的个体为实现他们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即为亲密关系。[4]亲密感就是人类归属和蔼的需求被满足后的美妙感觉。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亲密感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成年后则表现为与爱人、亲人、朋友、同事等不同人际关系的交往状态。

亲密感高的人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密感低的人人际交往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如何,是以亲密感的高低來评估的。

1.3 成就感

成就需要就是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并超过他人的愿望或趋向。[5]成就感是成就需要被满足后的愉悦体验。

高成就感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做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1.4 规则感

规则感,就是道德规范认同下的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能制止或引发特定的行为, 包括:抑制冲动, 抵制诱惑, 延缓满足, 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发生。[6]规则感,是为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而设置,它通过在道德规范认同下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是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能否均衡满足、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和规则感以不同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人生。

2 “四感”之间的关系

(1)人们穷其一生所做的各种努力,本质上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内心的安全感。人一生中安全感最高的阶段是在胎儿期,安全感从出生那一刻就直线下降。只有通过抚养者(通常是母亲)的努力,才能让这种感觉掉得不要太多、太快。

胎儿的各种本能需要都可以通过脐带自然得到满足。随着脐带的剪断,婴儿的这些本能需求必须通过“哭声”向抚养者传递信号,由抚养者来帮助满足。因此,当妈妈听到婴儿的哭声时,应该及时的、充分地、无条件地、全方位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以确保让婴儿感受到类似胎儿期的安全感。endprint

(2)安全感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婴儿最初的亲密感。婴儿最初的安全感更多来自母亲一样,人生最初的亲密感也和母亲紧密相连。因为妈妈有孩子最熟悉的声音和气味。

最初的亲密感,是通过微笑来表达的。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安全感高的婴儿会更早出现微笑等正性情绪反应,而害怕、焦虑等负性情绪出现的较少,持续时间也较短。这些情绪的出现便形成了最基础的人际关系——母婴联结的标志,以此为原始记忆的亲密感会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慢慢泛化和迁移到更多的人际关系中,在这个过程中婴儿亲密感的质量会受到更多人与其互动时产生的影响,无论波动的结果如何,都会被带到更广阔的人际关系的舞台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影响最终会形成一个人的亲密感水平,也就是人际交往能力。

(3)安全感的高低影响婴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随着婴儿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不断地发现自己拥有以前不具备的能力,这让他们对自己好奇,更对如何使用这种能力充满好奇。如果人生最初的安全感足够高,和抚养者的亲密感足够强,他们就会通过不断地尝试来满足自己的好奇。而这种快乐和满足就会推动他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空间,并逐渐汇聚成非常重要的感受——成就感。成就感高的孩子敢于挑战、敢于探索、敢于给自己确定目标并尽力去达到,并且通常在最后都认为自己是努力的,也都能体验到骄傲、自豪、喜悦的感觉。

而假如人生最初的安全感不高,和抚养者的亲密感也没那么强,即便婴儿依然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他们也不会产生探索的勇气;即便产生了探索的勇气,也未必会产生掌控感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如果在探索的过程中大人的反应是限制的、紧张的,那对孩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也会汇聚成无能感甚至是挫败感。成就感低的孩子退缩、拘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担心,即便最终大功告成,也只是松了一口气而已。

(4)安全感、亲密感和成就感的满足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建立规则感。随着孩子安全感、亲密感和人生最初的成就感獲得了满足。这时,孩子已经和这个世界建立了更多的联系、更全方位的连接,在他小心或大胆、有意或无意、谨慎或莽撞的向外部世界探索的过程中,父母一定会在某些方面作出一些限制。但无论如何,这种限制最初都会让孩子感到被约束的不舒服。但是因为之前的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都很高,这种不舒服很快就会被融化和抵消。在孩子的意识里,只留下了对限制的遵从,规则感就慢慢产生了。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与人相处、形成更有序的行为规范,还能够让自己更踏实、更安全。即便成年以后,出现了突破规则的念头和行为时,那种幼年时便形成的“对某些限制的遵从”的感觉就会冒上来,让人感到纠结和不安,从而让突破规则的概率降低——这就是自律。

(5)“四感”是一个动态变化合四为一的过程。人生最初安全感的高低会影响亲密感的质量,安全感和亲密感的状态又影响到成就感的水平,最后三者又会影响规则感的建立。反过来说,规则感的遵守会增加我们的安全感,同时,成年人的安全感也直接取决于成就感和亲密感的高低。这四种因素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循环作用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它们都会产生波动。如三岁时成就感高,五岁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后成就感下降,十岁获得竞赛冠军成就感再次上升等等。另外,一件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力也是相对不同。如父母吵架会降低两三岁孩子的安全感和亲密感,但知会让十七八岁的孩子感到暂时的不快。事件对一个人“四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小,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成年后,“四感”合四为一,形成“自我认同感”。个体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慢慢定型下来了。

3 “四感”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四感”涵盖了家庭教育中希望孩子具备的人格特质。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所具备的特质:勇敢、自信、开朗、乐于助人、勤奋、随和……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身上所出现的特质:自卑、厌学、逆反、拘谨、懒惰、胆小……这些所有的特质都和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这四个要素有关,比如:勇敢是因为安全感高,胆小是安全感低,自信是因为成就感高,自卑是因为成就感低。乐于助人,肯定是因为亲密感高所带来的结果,而拘谨,恰恰是其亲密感低的典型表现。勤奋的孩子一定是成就感和规则感都高的孩子,而懒惰要么是因为成就感低要么是因为规则感低。孝顺与否和亲密感规则感都有关系,而逆反一定是亲密感和规则感出了问题,等等。

(2)“四感”可以厘清家长家与孩子中的误区。我们在运用一些家庭教育育方法时会发现,一些具体的方法在这个家庭管用,而到另外一个家庭却失效的原因,比如说,你的孩子是亲密感低成就感高,那你就没有必要刻意地开发潜能,因为他一定会给自己压力,一定会给自己增压一定不允许自己失败;而你的孩子如果缺的是成就感而非亲密感,那么就不怎么需要改善亲子关系,因为更多的需要开发潜能;激将法对于成就感高的孩子能起到推动作用,而对于成就感低的孩子却是摧残;温暖与包容能提高亲密感,可对规则感觉收效甚微。

(3)“四感”的发展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父母的努力,推动孩子具备获得幸福的能力,而获得幸福的能力就取决于“四感”水平的高低。一个安全感越高的人,他越容易接纳自己;而当亲密感比较高的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就感比较高的人他的抗挫折能力一定是高的,而且更容易在生活当中找到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秋凌,邹泓,王英春.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心理适应的关系(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84.

[2] 王艳,安芹.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5):877.

[3] 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

[4] 齐海静,蔡颖.亲密关系综述.社会心理科学,2013.28(9):1050.

[5] 蒋京川.论成就动机与人格.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85.

[6] 自我控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7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感成就感家庭教育
新课改中英语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让数学学习焕发活力和光彩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