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近、远期疗效

2017-11-22邓丽芳李碧玉陈伟南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疗效

邓丽芳+李碧玉+陈伟南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对比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探讨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全身激素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70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对比2周后、4周后和8周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4周后和8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結论 对于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采用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听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且治疗有效率与单纯的外耳道灌注药物治疗相比并未降低,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因而近、远期的疗效都很明显,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声频共振;外耳道灌注;突发性聋;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64.4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20-237-04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oustic resonanc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per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DENG Lifang LI Biyu CHEN Weina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Dongguan 5239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and to explor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oustic resonanc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per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132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and routine drug therapy,while 7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acoustic resonance combined with perfusion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weeks,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4 weeks and 8 weeks,the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the acoustic resonanc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perfusion drugs can reduce the threshold to a great extent.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perfusion therapy,the effective rate of sonic resonanc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perfusion therapy do not decrease,and there are no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The safety is higher.Therefor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is very obvious,and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endprint

[Key words] Acoustic resonance;External auditory canal perfusion;Sudden deafness;Curative effect

突发性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见单侧发病[1],患者会伴随出现耳鸣、听觉过敏、眩晕、耳周异常等症状,突发性聋的病因至今上不明确[2],但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以及紧张、睡眠障碍和生活不规律都被认为是突发性聋的诱因。该病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需要在早期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才有利于更好的听力恢复[3]。由于病理机制复杂,临床上对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糖皮質激素进行全身给药治疗[4],但治疗后患者的痊愈率较低,具有治疗效果不确切、有效率低的劣势,另外长期全身应用激素也会使患者产生诸多的副作用,因而需要寻找到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进行外耳道灌注局部给药的方式较全身用药对于治疗突发性聋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于全身用药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声频共振作为新型治疗方法也已被研究证实疗效显著[5],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目前还鲜有研究证实,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对比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探讨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6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指南[6]制定本次研究对象的准入和排除标准,准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突发性聋,且在发病4周内进行确诊;(2)确诊后至研究开始前的这段时间患者没有接受相关的突发性聋的治疗,患者入院后获得了完整的听力相关资料;(3)患者在进行声导抗检查后未表现出明显异常。排除标准:(1)在进行耳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患有咽鼓管积液或功能障碍、急慢性中耳炎、中耳内耳恶性肿瘤、蜗后病变、鼓膜穿孔的患者均进行排除;(2)具有中枢性或神经器质性病变、全身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等)病史的患者均予排除;(3)处于孕期的患者;(4)患有糖皮质激素禁忌症;(5)外伤致聋或遗传性聋的患者。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包括58例男性患者和7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97±6.93)岁,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8.06±2.95)d,平均听阈为(66.54±9.29)dB,所有研究对象都为单侧发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2例,包括男29例和女33例,平均年龄(44.88±9.91)岁,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8.84±4.29)d,平均听阈为(70.28±14.11)dB,伴随症状出现眩晕者26例,出现耳鸣者51例,出现耳胀者33例;观察组患者例数70例,包括男32例和女38例,平均年龄为(41.24±10.18)岁,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7.38±4.85)d,平均听阈为(68.67±13.78)dB,伴随症状出现眩晕者26例,出现耳鸣者53例,出现耳胀者42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阈、伴随症状)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全身激素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方式为口服和静滴,B12(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H41020633,规格:25μg×100s)采用口服的方式,患者晨起顿服,用药量为50μg,连续口服4天后开始减少剂量,减药频率为2天一次,减药量为每次减少25μg,以7~10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停止用药。利多卡因注射液(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435H12095,规格: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剂量为4%溶液一次不超过100mg,用药频率为1天1次,同样是用药4d后开始减少剂量,首先减为每次80mg,再按照2天1次的频率每次减半,以8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用药结束。

1.2.2 观察组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采用的治疗器械为CZT-8F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频率为1天1次,治疗时间为30min/次,以10~15d为1个疗程,对患者进行1~2个疗程的治疗。具体操作:让患者取侧卧位,将健康的耳朵朝下,患有突发性聋的耳朵朝上,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的负极板在先经盐水润湿,再将其贴于患者健康耳朵对应一侧的脸颊上,注意贴上的负极板需靠在枕头上压紧。然后对患者的患耳外耳道通过无菌注射器注入10mg VitB1和VitB12以及20mg ATP,与生理盐水组成2mL混悬液,最后将声频发生器探头垂直插入患者的患耳内直至探头与外耳道药物发生接触。输出功率保持在0.4~0.7W/cm2的范围内,在治疗过程中可进行持续调节使得患者感到患耳有规律的压迫感或麻木感,若患者无法感觉到探头的震动或无法耐受都应及时进行调整。治疗过程中耳部的轻微发热是声频叠加产生的温热反应,属于正常现象,结束后使患者患耳朝下从而流出外耳道内的残留药物,最后使用清洁棉签进行擦干,整个治疗过程即告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的测定器械为纯音电测听仪,为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两组患者均使用同一台器械,首先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听力检测,然后再选定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三个时间点进行测定,并按照测定结果从好到坏分为四个等级[7],分别为:痊愈:若患者经治疗后听阈达到了患病之前的水平或者健耳水平,抑或各频率听阈不超过25dB,均可定义为痊愈;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听阈频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提高了30dB以上则定义为显效;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听阈频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提高了15 ~ 30dB则定义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听阈频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提高了不足15dB则定义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计算公式: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endprint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对比2周后、4周后和8周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情况比较

对比4周后和8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 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降值情况比较

对比4周后和8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降值,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耳科常见病,表现为突发的且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短期内患者的听力水平急剧下降至最低点,整个发生过程可能只是在短短几分钟或几小时内[8],患者同时可能伴随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并发症状。当前发病人群表现出年轻化和高知化,虽然突发性聋在近几年呈现高发趋势[9],但该病症的致病因至今尚不明确,认同度较高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遭受病毒感染;(2)患者机体微循环发生障碍;(3)患者免疫系统受损,也可认为是几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0]。对于突发性聋的治疗当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对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采用口服或静滴的方式进行[11],达到复原患者的内耳感音功能和恢复听力的目的[12]。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常规疗法使得药物无法在患者内耳病灶处达到有效浓度发挥作用,为了使内耳获得有效药物剂量达到有效浓度,需要增加用药剂量并将给药时间进行延长,由此对患者机体其他系统造成刺激出现副作用,会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诸如呕吐、情绪不稳定、头晕恶心、失眠等[13]。

由于内耳听器的动脉管径较细,且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敏感性高、耐受力差的特点[14],从而使得内耳微循环极易由于各种因素发生障碍,造成物质能量的代谢失常以及组织的变性坏死,最终表现为听力的损伤[15]。因而及时改善患者耳内局部微循环,进行神经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将组织细胞的退化凋亡过程进行逆转,对于患者听力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16]。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灌注药液至患者外耳道,声频发生器产生的共振超声波和中频电磁波不仅能促使灌注药物渗透至病灶且能保证高效的药理作用[17],还能形成多重效应,从而起到改善耳蜗微循环、刺激末梢神经加速功能恢复、促进受损细胞的物质代谢等作用,最终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8],且能有效避免组织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表现出安全性高的特点[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治疗2周后平均听阈下降明显,且痊愈和显效的患者人数均更多,表明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的治疗方法优于全身用药的常规疗法,声频共振可以促使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在病灶部位形成较高浓度,并直接参与至淋巴循环的过程中,从而在治疗之后的一段时间依然能够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采用声频共振联合外耳道灌注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听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且治疗有效率与单纯的外耳道灌注药物治疗相比并未降低,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因而近、远期的疗效都很明显,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琦,陈涛,陈望燕,等.声频共振联合全身激素及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4):267-271.

[2] 静媛媛,余力生,马鑫,等.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疗效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3):452-454.

[3] 韩艳艳,谢军,李芳.耳后注射舒血宁与利多卡因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2):66-68.

[4] 苑明茹.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37-38.

[5] 刘莉,李晖.鼓膜穿刺联合声频共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2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9-21.

[6] 李鹏,张奕,符秋养,等.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强的松治疗突发性聋33例[J].2014,30(21):3496-3498.

[7] 王春花,李立群,李玉环,等.甲基强的松龙鼓室注射与全身应用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2):201-203.

[8] 胡敏,郭广威,何玮,等.声频共振辅助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初探[J].四川医学,2011,33(10):1554-1556.

[9] 张敏,宁援援.声频共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158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174-175.

[10] 周华容,刘涛,刘锐越.声频共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76-78.

[11] 蘇吉利.声频共振辅助治疗突发性聋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8):116-117.

[12] 覃月彩,黄淑梅,冯下芝,等.声频共振联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69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66-67.

[13] 刘根久,李随勤.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9):1047-1049.

[14] 何玮,胡敏,郭广威,等.声频共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3):312-314.

[15] 徐纪香,牛广宪,刘敏,等.声频共振治疗突发性耳聋和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6(3):87-88.

[16] 罗琴,罗志强.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15-17.

[17] 张璐瑶,祝康,郑国玺,等.突发性聋不同治疗方案及评价标准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1):3584-3587.

[18] 陈平.突发性聋的药物治疗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83-485.

[19] 汪鸣明.早期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322-323.

[20] 钟晶,安杨.中西医治疗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6):476-480.endprint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