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瘤性质的影像学研究及手术入路选择

2017-11-22宋启星常佳怡刘保国肖罡朱飚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垂体瘤磁共振影像学

宋启星+常佳怡+刘保国+肖罡+朱飚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垂体瘤患者的影像学信号表现,探讨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最佳入路,为临床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 2017年6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 结果 质地软组与质地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与无功能性垂体瘤的T2信号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地软组患者中临床功能性和病理功能性垂体瘤占比分别为23.5%和68.6%,而质地韧组患者临床功能性和病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分别占比为55.6%和3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4.104,P<0.05)。 结论 术前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判断垂体瘤的质地,若质地软则以经鼻手术切除垂体瘤为宜,若质地韧则以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为宜。

[关键词] 垂体瘤;磁共振;影像学;手术入路

[中图分类号] R73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20-183-03

Imaging study on the nature of pituitary adenoma and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

SONG Qixing CHANG Jiayi LIU Baoguo XIAO Gang ZHU Biao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Shaoguan 5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approach of pituitary adenoma resection by analyzing the imaging signals of pituitary adenoma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from December 2014 to June 2017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sex,course of disease,lesion siz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between patients with soft texture group and tough texture group (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2 signal between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P<0.05),and the remaining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proportion of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pathological pituitary adenomas in soft texture group was 23.5% and 68.6%,respectively,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 in patients with tough texture group was 55.6% and 33.3%,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2=3.864,4.104,P<0.05). Conclusion The texture of pituitary adenoma should be judged before operation according to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f the texture is soft,it is advisable to remove pituitary tumor by nasal surgery.If the texture is tough,pituitary adenoma should be removed by craniotomy.

[Key words] Pituitary adenoma;MRI;Imaging;Surgical approach

垂體瘤是一组从垂体细胞发生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1]。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2]。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的微创手术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3]。影响垂体瘤的手术入路选择的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形状、质地等,而质地是重要因素[4],但术前肿瘤质地评估具有一定的困难[5]。侵袭性垂体瘤是介于良、恶之间的一种交界性肿瘤,其瘤体呈腺瘤结节样生长,且常侵犯周围结构[6]。endprint

术前对垂体腺瘤质地、侵袭性的准确判断,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7]。对此笔者选取了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垂體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行垂体磁共振检查及术前激素水平检查确诊为垂体瘤;(2)患者愿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6~77岁,平均(44.8±6.9)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月经不调,视力下降,乏力,肢端肥大,泌乳等。所有患者根据质地分成质地软组(n=51)和质地硬组(n=9),根据临床功能性分成临床功能性(n=19)和临床无功能性(n=41),根据病理功能性分为病理功能性(n=32)和病理无功能性(n=28),上述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入选病例完善常规检查,重点包括视力视野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垂体MRI及凝血功能等检查,并详细记录垂体瘤的大小、分型、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有无侵犯骨质、硬膜。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设备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分别为:T1加权成像扫描(包括矢状位和冠状位),T2加权成像冠状位扫描,Blade-DWI成像冠状位扫描以及T1增强成像冠状位扫描。其中T1信号表示肿瘤处信号值/正常灰质信号值,T2信号表示肿瘤处信号值/正常白质信号值,T1增强信号表示肿瘤处信号值/灰质信号值,表观弥散系数(ADC)检测值及其比值表示肿瘤处ADC值/正常脑干ADC值。根据所有患者手术中垂体瘤的质地划分成质地软组和质地韧组,分类标准是切开脑膜后,若肿瘤可自行涌出,或用吸引器能够轻易地将肿瘤吸出,通常不需用刮匙进行刮取记为质地软组,拖肿瘤无法自动涌出,即使采用刮匙也较难刮出,用取瘤镊镊取时患者会感觉到有一定的牵拉感,若要切除常需要用锐器切或电凝记为质地韧组,分析质地软韧与影像学信号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百分数表示,组间采用两样本t检验法和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质地软韧与临床资料及磁共振信号的关系

经统计分析质地软组与质地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1可知,垂体瘤质地软韧与磁共振信号无明显相关性。

2.2 垂体瘤功能与磁共振信号的关系

根据术前检查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将所有患者分为临床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同时根据病理功能性将其分成病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垂体瘤,其与磁共振信号的关系如下表2和表3所示。临床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与无功能性垂体瘤的T2信号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质地软韧与功能性非功能性垂体瘤的关系

据统计质地软组患者中临床功能性垂体瘤占比为23.5%(12/51),质地韧组患者临床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占比55.6%(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P<0.05);质地软组患者病理功能性垂体瘤占比68.6%(35/51),而质地韧组患者病理功能性垂体瘤占比33.3%(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4,P<0.05)。

3 讨论

垂体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有3种方法,即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除了泌乳素瘤外其他类型的垂体瘤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道来看,垂体瘤手术治疗的不单单是切除肿瘤组织,此外还应该尽量保留正常的腺垂体组织,避免手术后患者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如垂体瘤患者发生垂体激素分泌增多和(或)颅神经以及蝶鞍周围的组织结构受到压迫等占位效应时,临床上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若患者发生垂体卒中,则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垂体瘤的手术切除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两种即开颅手术和内镜下经鼻手术,后者由于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少,通常作为临床上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8-9]。但不同垂体瘤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与肿瘤的质地、侵犯程度以及大小等都息息相关[10-11]。临床上通常认为对于质地软的垂体瘤患者,即使肿瘤向鞍旁和鞍上扩散,在鞍内肿瘤切除后,鞍旁和鞍上处的肿瘤也会随着脑搏动慢慢回到鞍内,因此对于质地软的垂体瘤行内镜下经鼻手术较为适宜[12]。但是对于质地韧的垂体瘤,不仅鞍内的肿瘤难以刮除,鞍旁和鞍上的肿瘤也较难回到鞍内,因此内镜下手术常无法获得较好的切除效果,因此通常需要行开颅手术进行切除[13]。因此,在术前判断垂体瘤的质地,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4]。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组织诊断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以及T1加权增强成像等在垂体瘤质地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垂体瘤患者的影像学信号表现,探讨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最佳入路,为临床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 2017年6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质地软组与质地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与无功能性垂体瘤的T2信号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地软组患者中临床功能性和病理功能性垂体瘤占比分别为23.5%和68.6%,而质地韧组患者临床功能性和病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分别占比为55.6%和3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4.104,P<0.05)。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虽然质地软组和质地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通过磁共振弥散性加权成像可较为准确地分辨出垂体瘤的质地和性质,对于垂体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endprint

总而言之,术前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判断垂体瘤的质地,若质地软则以经鼻手术切除垂体瘤为宜,若质地韧则以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为宜。

[參考文献]

[1] 孙维晔,王富元,李爱民,等.42例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1):3327-3329.

[2] 蔡铭,林中啸,张一平,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体位摆放的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5):2508-2510.

[3] 严正村,张恒柱,王晓东,等.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鞍底重建策略[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2):98-101.

[4] 陈爱明.垂体瘤手术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01-102.

[5] 刘赫,李溪江,黎庶,等.垂体瘤卒中与流行病学相关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2):998-1000.

[6] 汪学松.垂体瘤MRI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5):107-109.

[7] 罗文军,郭伟,罗甜,等.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与影像学特征[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1):2724-2726.

[8] 陈万中.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1):94-95.

[9] 王松林,李丹.脑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应用意义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76-77.

[10] 王雷,魏盾,崔晓亮,等.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垂体瘤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35(15):2365-2367.

[11] 温大平,贾栋,李维新.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与显微镜手术的对比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4(4):200-203.

[12] 李杰,王汉东,杭春华,等.术中磁共振成像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手术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49-51.

[13] 樊成,余小祥,徐剑.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垂体瘤手术远期疗效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45-746.

[14] 王飞.不同类型垂体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4):8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垂体瘤磁共振影像学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猛长个儿,是发育还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