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课堂互动体系建立

2017-11-22楼森宇

科教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新媒体高职院校

楼森宇

摘 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特征为切入点,利用新媒体作为互动媒介,建立微时代背景下的课堂互动体系。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碎片互动整合成体系,并将智能手机由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因素成为辅助课堂教学与承载互动机制的利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媒体 课堂互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41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using the new media as the interactive media,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cro era is established. Integrating the fragments before class, after class and after class into a system, and making the smart phones distract from the bad factors of students' attention become the tool to help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bearing.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new media; classroom interaction; teaching reform

对于新媒体,并无绝对的定义,我们姑且认为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桌面视窗等。新媒体以智能手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教学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环境下,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必须重视其对传统课堂的挑战,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本文以新媒体为互动媒介,以智能手机为互动工具,试建立“建筑构造与制图”课堂互动体系。

1 建设背景分析

在互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从这三个立足点出发:一是智能手机已经或正在改变我们哪些教学(学习)习惯,观念或思维方式;二是智能手机所带来的种类繁复的信息对课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是教学改革自身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借助智能手机实现自我改造?

第一,智能手机对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由哪些冲击。教师习惯于利用手机备课、联络学生、获得与发布信息;学生的主体意识将不断增加,对教学品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学习过程也会提出更加个性化的要求。[1]如此背景下,与其出台各式各样的手机限制令,不如将视线集中在用手机为课堂服务,把玩具变成工具,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型升级。教育家梅贻琦说过“学校尤水也,师生尤鱼也,其行动尤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智能手机带来的新体验消除了“讲台”和“课桌”的隔阂,更体现了“身教”胜于“言教”。

第二,智能手机对课堂的影响。移动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传播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但它毕竟只是工具,内容需要教学主体即教师来提供。教师应该通过传统课堂面对面的碰撞,明确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用什么,而不是一味强调工具,本末倒置。以笔者教授的“建筑构造与制图”为例,云课堂在课前进行课程建设,通过智能手机预先发布教学PPT与课程安排,教师从中不断督促、有效引导,逐渐养成学生课前预览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度,优化课程体验。课中,利用云课堂进行提问、讨论等互动,抓住学生的课堂兴奋点,提高课堂效率;而微课则用于提炼重难点,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与立体化的优势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最新的行业动态,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含义所在。

第三,重新定位传统课堂。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获得大量的碎片化信息,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不够严谨、全面。簡而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只呈现表面,无原理支撑,更无与其他事物的辩证关系。学生群体往往会因此产生谬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训练为主转变。

2 互动体系建立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渗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早已为大家所认识,高等院校以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进行辅助教学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网络学习的效果却不甚理想。[2]高校越来越重视以新媒体为载体的课堂改革,常见模式有MOOCs(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微课。慕课是大规模的在线公开课,微课则是以微视频为主。利用新媒体辅助课堂,应合理使用大众熟悉的新媒体软件,正如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教师在传播知识时应选用师生群体广泛使用的新媒体软件作为载体。因此,笔者选用了云课堂、微课、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建筑构造与制图”课程的互动体系。

所谓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对话,对共同的课程文本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与经验共享。[3]笔者将课程互动体系划分为四个模块:课前导入互动,随堂互动,重难点互动,课后巩固互动。endprint

课前导入互动,要求学生课前在各自手机终端注册云课堂账户以及关注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教师用云课堂将教案、课程PPT预先导入,向学生提出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预习任务,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预览,促使学生课前就进入师生互动端。随堂互动,课程开始时智能手机利用云课堂APP以点对点的方式查看学生到课情况,课中教学依然以讲授为主,辅以云课堂中的讨论、头脑风暴、提问等即时互动。

重难点互动,教师将重点难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知识内容按照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识特点划分为若干较小知识模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制作成便于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授课时让学生先观看微课,并自主尝试解决問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面授,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达到翻转课堂的作用。

课后巩固互动,教师个人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最新的行业信息、相关工程实践知识、热点问题调查。学生亦可在后台提问,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进而对每次课进行实时反思。

3 课程实践

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群体总结出以下特征:其一,授课对象长期接受被动式教学的模式中,缺少互动意识,进入大学后切换成主动式学习需要时间的适应与方式的引导。其二,授课对象热爱新鲜事物,智能手机能够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这导致课堂低头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智能手机作为通讯工具与娱乐设备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其三,授课对象在课堂有所谓的“取舍”,即重实践轻理论。据笔者在教授过的“建筑构造与制图”课程中所做统计,纯理论讲授时,学生玩手机的比率远高于实践部分。而学生本人并不能进行有效“取舍”,致使实践授课时教师被告知基础内容没有理解,甚至没听、遗忘。教师因学生跟不上节奏而不断复述辅助理论,影响课堂效率。

互动体系的建立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性面对面互动转变为连续性的互动。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资源与学习辅导相结合的角色,通过学习平台与各种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互动,这些互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更能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讲解。[4]对学生而言,将原有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参与,使其学习节奏伸缩有度,能够为其“量身定制”。

当然,在授课实践中也发现了以新媒体为互动媒介的课堂互动体系建有诸多弊端。其一,学生缺少自制力不分场合使用无线网络,导致对课堂内容的屏蔽;其二,学习知识不顺、不通、不理解,部分学生因其接受能力有限,部分则因课前未完成课前预览任务跟不上课堂进度;其三,上文所提及的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获得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不能正确筛选。为了促使互动体系达到最大效用,笔者提出以下试行措施:

3.1 优化、精细化课前预览

将课前预览的内容精简至3-5分钟,而不是将课堂内容的PPT、习题、书本内容堆积。有科学研究表明,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黎加厚,2013),而我们的授课对象在课外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课前预习更是枉谈。3-5分钟的课前预览可以呈现趣味性与多样化,达到电视剧预告的效果,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3.2 传统评价方式的转变

如今,移动终端已深入我们的生活,课堂上用手机拍照代替了记录笔记,向百度查询替代了向教师提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及时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传统课堂的课堂点名、提问不再适用,过程性评价成为重头戏。基于云课堂平台的互动如签到、讨论、头脑风暴、提问、测验等均成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

3.3 课堂互动规则建立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动体系必须建立对应的规则。教师应该对活动规则、奖惩机制、评价规则进行详细规定以监督互动程序。以小组讨论为例:首先活动规则,因为学生存在自觉性问题与合作不顺利或脱离主旨的情况,为了保证效率与进度促使学生根据计划展开讨论;其次是奖惩机制,它在互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出现懈怠情况时,有效的奖惩措施可以推进互动正常完成;最后是评价规则,评价能够给积极参与学生肯定,鼓励其再接再厉,也能对浑水摸鱼者起到警醒的效果。评价对于教师也起到反思的作用,反思活动的程序是否完善,活动规则是否需要改进,小组互动是否达到了预计的学习效果等等。通过评价修正学生行为也反思自身的教学设计。

4 后记

除了互动体系,新媒体在课堂改革的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并根据自身、课程与学生群体的特点将课堂建设与新媒体工具有机结合起来。新媒体作为互动媒介具有教师易使用,学生易接受的特质,本文根据“建筑构造与制图”课程建立互动体系的实践工作,对新媒体作为互动媒介如何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提升传统课堂质量,否决“控制—被控制、支配—被支配、授—受”的教学关系,[5]配合授课对象特质,使课堂更具开放性、针对性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宋臻.论新媒体在建设移动课堂中的作用——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2):7-10.

[2] 赵新铭,陈爱玖,白星理.改革混凝土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17(3):102-103.

[3] 杨守国.课堂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27):123-124.

[4] 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47-52.

[5] 刘文霞.“移动课堂”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价值追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新媒体高职院校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