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2017-11-22张艳梅刘晓芳高利敏
张艳梅 刘晓芳 高利敏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优化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更好地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媒體上的话语权挑战,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62-02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网络而兴起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强势媒体,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1]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已经由原来的“由点到面”、“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不受时空限制、快捷便利、人人共享的互动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平台优化,渠道拓宽,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新媒体优化了信息传播平台,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因为集中了交互传播、即时传播和自由传播等优势,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受时空限制和受众群体处于被传播地位的不对等局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而且新媒体具有信息量更大、资源更加丰富等特点,也极大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信息的强烈愿望。尤其是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广泛应用,更是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的融合传播,加快了信息的传送与接收,校园WIFI的全覆盖实现了零资费使用,更是排除了大学生进入新媒体的最后一道障碍,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思想表达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平台。
新媒体改变了人际沟通模式,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渠道。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推动了各类社交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各类社交应用软件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平台已经实现了泛社交化。[2]大学生是精力充沛、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对未知事物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拥有无与伦比的接受能力,迅速成为了网络新媒体上最为活跃的主角。以即时通讯社交工具微信为例,依靠病毒式传播造就的万能朋友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微信公众号和群友通讯录,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交模式,不仅提供了日常沟通的便利,而且成为认识更多新朋友的广阔渠道。
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全新的模式。仍以微信为例,其方便快捷的语音通讯和视频直播功能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语音通讯和视频直播功能既可以在朋友之间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和生活感受,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通过群聊模式搭建的视频群聊平台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们随时“在一起”畅所欲言;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还可以收集、总结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等等。
二、消解权威,异化主流,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迫面临了全新的话语权挑战
当然,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满足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需求的同时,新媒体也引发了“信息大爆炸和信息的高污染”,海量信息在自由超市一样的网络环境中,必然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西方社会思潮必然充斥其中,在实时更新、防不胜防的新媒体上形成一股股汹涌的暗流,有时候会严重消解权威、异化主流思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全新的话语权挑战。
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媒体,特别是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渗透,无孔不入地大肆宣传“普世价值观”,肆意歪曲、抹黑新中国的光荣历史和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就,在新媒体上制造“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妄图混淆视听,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学生如果网络媒介素养不高,对新媒体所承载的各种噪音、杂音的“免疫力”较低,辨别力不高,就会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上造成思想混乱、主流价值观异化、理想信念缺失等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全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和战略发展的新高度,迅速顺应媒介环境新变化,密切关注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认知方式等方面带来的重要影响,积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新媒体舆论氛围——即积极利用新媒体阵地,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3]不断提高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掌控新媒体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模式,迎接挑战,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新媒体上拓展教育空间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是在新媒体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的前提条件。媒介素养缺失是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由于年龄、心理和思维模式等尚处在成长发育期,大学生们普遍思想单纯,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高,自控力较差,容易情绪化和偏激化,往往会通过便捷的新媒体平台来宣泄不满,容易导致新媒体生态环境混乱,进而影响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上网。如可以通过举办网络法律专题讲座、网络文化活动和网络典型事例分析等,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普及网络法律和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思辨能力和网络自律意识。同时也可以利用课上课下、网上网下针对大学生特别关注的学习、恋爱、就业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社会现实。endprint
加强校园“红色网站“建设,占领新媒体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在新媒体时代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早在2013年“8·19”重要講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6.95亿。在年龄结构上,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了30.3%。[4]因此,针对大学生网民的高比例、快速增长,高校要顺应形势,进一步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切实掌控新媒体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使其成为大学生网络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可以利用大学生参与度高的网站、新闻评论、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校园网等各种新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举办一些宣传“正能量”的专题网络节目,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监控,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是净化新媒体环境、拓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的必要举措。高校网络监控和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适应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网络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校园网络监控能力。如设置校园网络监控中心,定期收集、整理、分析网络信息,遇到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掌控事态发展;完善信息通报渠道,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通过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及时、科学、准确地发布校方权威信息,化解舆论疑虑,平息风波,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个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核心的高素质的网络安全队伍。
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工作平台,也是容易激发社会矛盾、扰乱大学生精神思想和健康行为养成的一把“双刃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好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趋利避害,激浊扬清,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空间,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来建设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源源不断地把“正能量”输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陪伴、引导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蓝皮书:新媒体已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
[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2-10/04/
content_26700927.htm,2012-10-04/2017-04-16.
[2]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7-01/
22/c_1120352022.htm,2017-01-22/2017-05-10.
[3]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
2013/0821/c25408-22636095.html,2013-08-21/
2017-5-10.
[4]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
2017-01/22/c_1120352022.htm,2017-01-22/
2017-05-20.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