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二孩”政策下青年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11-22衣巍巍

世纪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意愿因素

衣巍巍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结束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浪潮。在人口政策转变的特殊时间节点,作为生育主体的青年人,对二孩的生育意愿如何?影响青年生育二孩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青年生育;意愿;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79-02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大战略部署;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各地开始着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工作。201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适应新时期中国发展出台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是继 “单独二孩”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宣告中国正式步入全面二孩政策时代。然而从近期的实际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政策预期是有相当的差距的,有效生育意愿率不到三成。作为生育主体的青年人为什么不愿意生了呢?本文从青年生育意愿的角度分析导致造成生育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全面二孩”背景下家庭教育方式的新探索。

一、二孩生育意愿原因分析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很多家庭都面临着是否生二孩的这样一个选择题,而这个选择攸关一个母亲到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所以每个家庭在做出最终选择之前,都会衡量各方因素。那么,对大部分普通家庭(不包含经济状况极差或极好的家庭)而言,在选择是否生二孩的时候,除了政策因素,考虑的因素应该有以下几点:

经济因素:经济基础是一个家庭考虑是否生育二孩的第一考虑因素。经济学家莱本斯坦提出“孩子的成本”一概念,是指母亲自怀孕起,到把孩子抚养成为生活自立为止的各種扶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和其他支出以及父母为教育子女所损失的时间。中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生养一个孩子所需的成本是较高的,这是一笔长期且不能计算回报的投资,且调查显示“人口规模较大的大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排名都不是很高。”,因此很多家庭为此犹豫不决或者直接放弃,尤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女性,事业刚刚步入起步阶段,在相夫教子的同时,把工作也看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着重考虑对自身的事业发展的影响,再次生育会导致职业生涯的中断或者是向下的职业发展趋势,导致自身的人力资本贬值。为二孩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这不得不令人深思熟虑,无疑会成为导致职业女性不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

身体因素:一个家庭在选择是否生二孩时,夫妇双方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定要考虑的必要因素。本身是否存在健康问题会对最终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家庭中存在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成员,生二孩会使其抚养子女的成本相对提高,家庭负担加大,家庭生二孩的意愿会极低。除此之外,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生育二孩对自身带来的风险会随之增长,同时,生育低质量子女的概率的也会增加,例如,“高龄产妇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和高龄父母的子代易患多种基因遗传性疾病”,这方面会影响家庭的生育意愿。但如果某家庭在选择是否生二孩时,只面对女性年龄较大这一阻碍因素时,会基于对当前医疗技术的信任及患病概率较小的心理而选择生二孩。

思想因素:现代家庭存在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有人就有财等的这些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会使很多家庭容易倾向于生二孩。对大多数受来自或自身或上一辈思想或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家庭,第一胎生育女孩的家庭对生育二孩会产生更大的倾向意愿,而同时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更易受这种观念影响,更易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时候选择生二孩,即便自身家庭状况并不理想,但在这些思想的促进作用下,极易倾向于生二孩。而部分家庭有子女双全的愿望倾向,因此在生二孩方面有较少的阻力的家庭,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也易选择生二孩。相反,那些受这种观念影响较小甚至对这些思想持反对态度的家庭则更倾向于不生二孩。

家庭其他成员因素:这里的家庭其他成员主要指夫妇二人的父母及头胎孩子。一个家庭是否生二孩,家庭其他成员会对是否生二孩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当第一个孩子支持家庭给其带来弟弟妹妹,这个家庭生育二孩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而事实上第一个孩子可能会想到父母及其他家庭组成人员会因为新添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对自己的注意力,因此产生对二孩的排斥和不接纳,进以反对父母生二孩,而头胎孩子的这个态度极大的阻碍了该家庭生二孩的步伐。其次,中国目前大多数家庭的第一个孩子的抚育都是双方父母帮忙带领的,而大多等到35岁及以上生二孩时,双方父母的年龄也都比较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家庭的负担就尤其重,“上有老,下有小”,这种形态的家庭成员组成,就会降低家庭生二孩的倾向。

教育因素:以经济学家贝克尔为主提出的生育经济理论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对孩子数量的需求增加,对孩子质量的需求也增加,人们愿意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抚养和教育”。总的来说,家庭对孩子质量需求的增加要大于对孩子数量需求的增加。此理论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体现尤其明显,这类家庭对子女的质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而更注意子女的质量,对数量的需求降低,因而很多知识分子家庭在选择是否生二孩时,如果存在部分阻力,与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相比,更容易放弃生二孩。也就是说,生育主题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二孩意愿成反比。

二、“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方式的新探索

(一)在男孩和女孩家庭角色定位的转变中寻求教育方式的转变endprint

第一,传统思想中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家庭角色的定位。男生和女生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分工便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不止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中,都存在的一个传统观念是:儿子就是用来传宗接代的,为了延续家族香火,家庭中总是希望至少有一个男孩。

第二,男性和女性家庭角色的转变及其长期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从而分担了家庭中男性的经济重任。

(二)二孩中如何平衡老大和老二的关系

1.老大容不下老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新兴二孩时期,“老大容不下老二”几乎成为让很多打算要二孩的父母们十分头痛的事情,类似老大让父母写保证书不偏袒老二,老大欺负老二等等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放在20世纪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之前是极少出现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从上一代独生子女开始,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几乎都是“捧在手心式”的,他们没有“弟弟妹妹”这个概念,即使有也只是别人家的孩子而已,因此当他们在享受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独宠”之后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小家伙“抢走了一部分”,尤其是在老二刚出生的一两年内被抢走了绝大部分的关爱时,其内心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拒绝、嫉妒、吵闹等都是正常的。但是这种情绪父母是可以采取并且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去缓和甚至避免的。

2.有效平衡二孩关系的建议

第一,在备孕前或备孕期间就要做好头胎的思想和情感工作。耐心的告诉他(她)对他(她)的爱与对弟弟妹妹的爱是一样的,只是弟弟妹妹还小需要更多的照顾,并且鼓励其也主动参与到对弟弟妹妹的照顾中。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表达对头胎孩子的情感上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同样被爸妈重视的;另一方面也提前帮助头胎孩子明确其家庭角色的转变,提早适应“姐姐”或者“哥哥”的角色,做好当“姐姐”或者“哥哥”的准备。

第二,在二孩出生后,尽可能的随时关注老大的思想、情绪变化,有必要时常对老大采取一些补偿性关爱,例如著名女星马伊琍在采访中透露在生下小女儿没多久时仍然兑现和大女儿单独去旅行的约定。尤其是当头胎是女儿,二孩是儿子时,大部分人(特别是祖辈)还是会不自觉的表达出对男孩的过度喜悦,这时更加需要父母对头胎孩子表达充足的关爱。

第三,尽可能多的创造让两个孩子交流的机会,以培养彼此的合作、默契、懂得分享和谦让等良好特质,并在两人共同活动时为头胎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例如经常表达“哥哥做得好”“要向姐姐学习”等正面的评价,避免类似“不要像你哥那样”“因为姐姐不听话所以不喜欢她”等这种消极的评价。一方面维护老大的自尊心,鼓励他(她)为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并且乐于用自己的本领去帮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让老二对老大有足够的尊重与几分崇拜,而不是“倚小卖小”不懂长幼尊卑。

第四,别对老二进行补偿式教育。单独二孩政策出现后,很多家庭就会将对头胎的教育缺憾弥补在第二个孩子教育成长中。在这里笔者概括为缺憾弥补式教育。每一个孩子及其成长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是谁的替补,若把对头胎的教育缺憾强加給老二,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使其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否只是为了弥补老大的不足而没有自我独特的价值;并且可能会使老二对老大心存不满甚至怨恨,认为是他(她)的错误惩罚了自己等等。但这也恰好体现了家有两个孩子的一个优势,即减少了作为独生子女的人生压力,不再作为父母的唯一希望,从而使两个孩子彼此都有了较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数量的家庭对生二孩是存在各种顾虑的,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更好的保障家庭生育二孩的权益,基于当前中国的国情,寻求人口、政策和环境的最佳解决方案,在生育政策的不断尝试中探索合理有效的人口生育政策体系,从而真正达到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目的,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婷,陈晓琴,张惠忠.二孩彷徨:全面二孩的本 收益分析[J].经营者,2017,(12).

[2]彭希哲.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目标需要整体性的配套 [J].探索,2017,(1).

[责任编辑:秦 超]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意愿因素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