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探讨
2017-11-22司丙祯
司丙祯
【摘 要】美国是最早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的国家,是将具有道德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法律高度,其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得以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整个国家的责任建设,推动社会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本国企业的法律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81-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日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作用日渐明显的过程中,让企业勇于担负自身的社会责任,履行企业义务,规范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这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建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对最大价值和利润进行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股东利益进行维护,还要对社会公益予以兼顾,对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应当认真维护,更要负责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责任的追求。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各界已经普遍认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道德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理论构建成为一个重要方面。关于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两个表现形式。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方面,由法律义务替代道德义务,通过相关法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文化、确定化、具体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道德蜕变过程,通过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定,并将其与法律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立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是核心内容,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起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则成为企业坚守道德的重要过程。道德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来源,在法律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中,道德仍然起着基础作用,通过内化融入到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义务之中。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也是一种现象,通过法律将一些社会责任进行明确,并加以规定,使相关企业能够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社会责任予以履行。使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有法可依这一鲜明特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也是一种社会趋势,由于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及相关立法缺乏科学性,覆盖范围缺乏系统性,就其立法的发展过程来说,还需要一段过程。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方式,以国家强力作为坚强后盾,强制性的要求相关企业,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将相关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否则就会受到否定性评价或制裁。激励同样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方式,通过法律的相关规定,使企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对社会义务进行履行,这样企业就会受到肯定评价并取得回馈。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证成
(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正当性分析
这里所指的法律,既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又将行业规范、行业惯例等方面内容包括进来,这样才能构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在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起到推动作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主要包括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也是法律和道德责任的结合,在道德层面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很难把握。近几年,企业频频引发社会问题,只有将法律干预纳入进来,才能对公司的治理运作进行规范,使其不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行过程中,前提就是要对企业盈利的尊重,将商业伦理和社会义务的相关要求都进行兼顾。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及风俗传统来进行选择。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时代意义
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发展,是历史要求所在,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必然趋势。面临着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其又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企业治理完善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在企业制度必然要求所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密不可分,主要通过企业内部建立的制度建设体现出来。伴随着全球化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出口制造业造成的严重创伤。世界各国失业率大幅增长,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不单单是国家干预,人们也将希望寄托在企业社会责任上。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中,应当对这一准则进行践行,通过对企业法律意识的带动作用,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建设的路径
(一)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进入企业决策层
依照传统观点来看,股东对于企业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董事会则主要是对企业进行治理,经理则主要通过行为来代表企业进行各种经营活动。企业的治理结构则主要是通过治理权来进行安排,这样就能够对经理的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促使经理的行为以股东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點。现阶段,在公司治理考量中,将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加入进来,其目的也主要是对股东的利益予以最大程度的维护。为了促进这种企业治理结构目的的实现,最为快捷的办法就是在企业治理权行使过程中,将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加入进来,在董事会中加入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对于这种说法,理论界持有强烈反对意见,但是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企业治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董事会中,将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加入进来,使其能够对自己利益进行诉求日渐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董事会监事会中,将劳动者、社会人士、社区代表等纳入进来,仅仅是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的第一步,应当对相关比例进行明确,对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地位,苹果企业章程和立法来进行确定。
(二)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将部分收益投入到公益事业
这种方法是对《公益事业捐赠法》所做出的补充。法律所规定的企业公益事业捐赠,不具有法律层面意义。对于企业的捐赠义务,通过立法对其进行明确,企业捐赠行为会加快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关于捐赠义务的确定方面,主要根据企业收益来进行,当企业没有收益的情况下,自然也难以对此项业务予以更好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对捐赠义务进行屡行,并且远远超出义务比例。捐赠与税收存在明显不同,税收用于多个方面,当然公益事业也包括在其中,而捐赠单单用于公益事业。在使用方面,税收是通过财政预算来进行,捐赠则是企业自行投入使用。我国现行法律,只对企业在其收益中用于公益事业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进行了规定。应当将捐赠与纳税结合到一起,对于企业的捐赠义务履行进行规定,对于屡行捐赠衣物的企业,可以对部分企业所得税进行免征,对于不履行该义务的,可以适当将企业所得税率进行提高。endprint
(三)激励和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作为企业,应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责任应当积极认真履行,企业一旦缺乏社会责任感,就会对社会责任进行消极履行,这就会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于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要給予充分的鼓励,促使企业能够充分而详尽的履行自我责任。首先,从法律制度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予以规定,要求企业对于自己的发展给予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让企业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其次,政府要对企业在履行责任过程中的行为给予鼓励,通过政策优惠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积极引导,推动企业责任的切实履行。第三,企业也需要对政府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予以充分利用,一方面实现自身成本投入的减少,另一方面真正履行自我责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担负重要角色。
(四)政府通过与企业签订契约,约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与企业订立契约,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许多工作,都将其“外包”形式分配出去,使企业能够重视起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到公益活动中来,在公益活动中发挥出至关重要作用。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企业的本质目的就是对利益进行追逐,而公益事业单位在利益获取方面比较低,甚至没有任何收益,那么公益事业在运营过程中就极可能在责任履行方面有所缺失,从而导致社会公益事业的倒退。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担负自身责任,履行公益事业进行过程中,既需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支持,诸如对于进行公益事业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在各个项目开展过程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等,又需要对企业的行为极有一定监控,对于在公益事业工作中没有积极履行自身责任的企业,可以通过降级、惩罚、考核等方式给予一定惩戒,促使企业积极投入到事业单位运营中来,
企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要求,也是经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根本。相关人员及部门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予以深入研究和开展,不断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建设措施,完善相关立法,让企业通过外力的借助达到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让企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琨.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问题分析[J].中国商 论,2016,(21).
[2]邱辉荣.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J].法制博览,2016, (10).
[3]赵启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研究[J].法制博览, 2016,(4).
[4]石庆鹏.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J].江西建材, 2014,(7).
[5]李利娟,申富强. 浅议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及其 实施途径[J].大连大学学报,2013,(5).
[责任编辑:秦 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