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职“数字土著”的党校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2017-11-22于敬岩
【摘 要】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培训现状和培训对象—“数字土著”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数字土著”的党校培训方式的转变其核心就是顺应“数字土著”的学习需求,根据“数字土著”的自身特点和学习方式调整党校的教育培训方式,并提出了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议,以期达到党校培训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土著;党校;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56-02
高职院校党校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党规、党纪以及时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为进一步提高党课教育质量,迫切需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研究他们的学習方式及“数字土著”时代对党课教育的影响,更需要响应“数字土著”的需求,在传统的党课教育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一、“数字土著”的定义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新媒体、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新技术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他们习惯于或者沉迷于使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数字工具,他们喜欢在虚拟社交网络,用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同样,信息技术和自媒体对他们的认知、态度、观念和行为等产生极大的影响。美国 Games2train 公司CEO 、著名学习软件设计家Marc Prensky 在 200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一词,将这些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人称为“数字土著”,同时他认为需要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来保障这些“数字土著”的教育。现在的大学生为90后,可以说的上是真正的“数字土著”。
而当代教师则是“数字移民”。所谓“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一般指因为出生较早,在面对数字科技、数字文化时,必须经历并不顺畅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者。他们的生活中数字技术从无到有,表象是从“无互联网或手机的世界”迁入“有互联网和手机的世界”的新居民。学者通常把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称为“数字移民”。如今高校教师主体为70后、80后,他们是真正的“数字移民”,他们不拒绝数字科技,但在学习过程中会有选择性地学习,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为困难。但相比60后教师(一般称之为“数字难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更强些,接受新事物也更主动和积极。
二、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培训现状
(一)高职院校党校职责
目前,高职院校党校对“数字土著”培训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其入党愿望,端正其入党动机,指导其掌握入党程序,促使其尽快成长,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二是教育培训大学生党员。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加强其党性修养和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努力使他们不但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入党,更在行为上入党。[1]
(二)高职院校党校培训现状
高职院校党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与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
第一,教学内容默守陈规,需要不断更新。目前,党校的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教为主体,而忽视学生学,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课堂讲授的内容也是事先设定好的,甚至是一成不变的。但随着党的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伴随着网络、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知识的获取已非传统课堂所能满足,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容易接受到新的思想和理念,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第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需要不断健全。目前,高职院校独立设置党校机构的不多,更多的是与组织部合署办公,甚至有个别院校把党校职能划到组织部工作职责中,因此,党校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从教学师资来源看,学校级党校以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各类领导为主,虽党务工作经验丰富,但政策理论水平良莠不齐。院系二级党校的师资队伍由各自组建,以基层党组织机构成员为主体,党建理论水平有限,且资源共享性差,与学生急需的高水平主讲教师之间的需求矛盾突出。
第三,教学管理呆板单一,需要不断转变。由于党校学员来自学校各个院系,人数与日俱增,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再是少数学生,为合理利用资源,便于集中管理和授课,各级党校培训班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或几百人,急剧增长的学生人数与培训条件制约的矛盾,使得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变成了随意化。听不听、学不学、学啥样,教师不关心,学生不热衷,教师只管讲课,完成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即可,学生只管应付考试,拿到结业证书即可。这种单一的业余培训班形式显然已不能满足需求,急需调整升级。
第四,数字化应用平台悄然兴起,需要不断引入。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进行党课网络化教学探索和实践,开发了基于数字媒介的网络课程,建立了网络题库,制作了一些如微课、APP软件等课件或在线学习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建设进度参差不齐,质量良莠不齐,致使应用不够广泛,效果自然不好。
此外,高职院校党校的附属地位也直接影响着党课教学的开展,缺乏顶层设计、重视度不高,被动工作,为满足党员发展的培训工作量要求而开展培训;国际合作办学的增多和在华外资企业的增加,致使学生入党意识淡化等等诸多因素都在制约着党校的教育。
三、面向“数字土著”的党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数字化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凸显。“数字土著”可以把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任务泛在化,他们喜欢技术,喜欢交互协作,擅长多任务并行处理,他们体内的数字基因促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情有独钟,他们呼唤渴望着适应自身学习风格、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有效课堂教学。[2]“数字土著”的这一典型特征也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党校的培训工作。因此,新时期党校培训必须针对“数字土著”的这一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实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将线上自学与线下学习沟通、融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自主学习,查找难点,记录疑惑;课堂上现场教学,师生交流,多任务互动,反馈答疑;课后,带着问题巩固提高,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实现“学”与“习”的互通。endprint
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实施线上自学。以数字平台为手段的学习方式,更能满足“数字土著”的学习需求,把以前赤裸裸的知识灌输转变为自主自愿学习 ,融合“互联网+”式的教学已然兴起。教学类APP、在线教育资源网站、电子教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必然带给党课教学新的亮点和变化。线上学习主要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既可以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也可以做到课后深度复习,同时可以開展在线讨论,拓宽学习思维,丰富学习内容。
坚守传统教学阵地创新线下教学。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传统教育手段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实用性,但需要创新与变革。传统“填鸭式”和“放羊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土著”的学习需求,要有针对性的改变,如采取模块化管理模式、设置专题式教学方式、确立菜单化学习目标、采用多样化学习手段等等。[3]
模块化管理模式是指将课堂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相近原则归纳整合成一个个模块,每期党课可以有多个模块组成,最终以模块为基本的单位组成教学团队,安排课程内容,集中备课、制作课件、书写教案、开展课堂教学等。
专题式教学方式,是指每个模块由若干个专题构成,组织者根据授课对象选择授课专题,不同层次的党校学员侧重不同的专题。教师以专题的形式来讲授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创新性。
菜单化学习目标,是针对党校学员来自学校各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特点,将学习模块和教学专题以菜单的形式呈献给授课教师和党校学员,进行学习遴选。
多样化学习手段,是针对党校学员采取化整为零、翻转课堂等方法,将集中授课转变为小组研讨,增加课堂互动。引入翻转课堂理念,目的是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线性连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贯通。将课堂问题带到线上,将线下问题反馈到线上,形成良性互动。“数字土著”不是将时间看作线性的,他们不在特定时间点仅仅专注于一件事情,他们大多习惯于同时做多件事情,“数字土著”为了更弹性地使用有限的时间,他们一般采用多任务型、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一般会同时完成多个任务。 [4]
“数字土著”的泛在化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多维度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学习广度和深度。
四、结语
面向高职“数字土著”的党校教育方式改革,关键是对培训对象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并不指单一的学习内容、学习工具、授课教师等的更新换代,而是整个学习过程所有要素的系统变革。
参考文献:
[1]高文祥.新时期高职院校党校教学内容初探[J].黑龙 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2]沈娟.支持“数字土著”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 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3]徐华军.高职院校党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长江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于敬岩.数字土著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J]. 职教通讯,2016,(17).
[责任编辑:秦 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