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推行在线开放课程的探究
2017-11-22胡艳芳刘连委
胡艳芳+ 刘连委
摘 要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风暴愈演愈烈,正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浪潮中的一分子,民办高职院校也应关注和体验在线课程带来的冲击,借势前行。文中从建设、应用和管理三个维度提出了高职院校推行在线课程的五个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在线开放课程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15
The Study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s Carried Out by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HU Yanfang, LIU Lianwei
(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of storm intensified, and is gradually influencing and changing our education, being a member of the tide of educatio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and experience the impact of the online course, gai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measures for implementing onlin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online open courses; study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教育时代早已悄然来袭。2012年MOOC元年以后,相继出现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在线课程平台,国内诸多名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等纷纷加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正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之风愈演愈烈,改变的同时意味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大潮中特殊的一份子,面对如此强烈的变革风暴,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如何借势前行,推行适合学校校情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课程建设与应用,完善课程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1 健全机构与完善制度并举
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明确指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高校要“强化建设主体的自我管理机制,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可见,高校要实现其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首先应成立专门的在线课程管理机构,专人专管,为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与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根据《意见》,各高校还要推进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的创新,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以及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同时,鼓励各高校将已通过本校认定的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此外,在线学习脱离了教师传统的教学工作场域,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性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学校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支持,诸如教师考核制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
2 自建与引进相结合,重在建设
智研咨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慕课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慕课用户为575万人,预计2016年将达1105万人。显然,在线课程已然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纵观国内外较为出名的慕课平台,均由名校名师出品,诸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的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俨然成了一流大学的“课程超市”。[1]这让饥渴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内外一流的教育资源,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这种“由金字塔塔尖的 1%的大学向下面99%的大学提供课程”,[2]这些课程对于处在塔底的1%而言,从内容到方法都未必都是合适的。
民办高职院校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无论在培养目标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具有很大差异,如全靠引进课程来充实本校在线课程平台,势必会造成学生和教师的诸多不适,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坚持引进与自建相结合,重在建设。引进课程要坚持适切原则,以公共基础课、通识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主,选择受众面广、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的课程。自建课程应结合校情、学情,选择能展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在能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同一层次兄弟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便于课程上线后的广泛应用,提高课程的使用效率。
3 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慕课出现以前的课堂,教师只需要会操作多媒体就可以上课,然而对于在线开放课程而言,教师需掌握制作慕课和使用慕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校在布置给教师制作在线开放课程的任务前,先要加强教师的现代化技术培训。
制作在线课程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很多教师在现实课堂中,表现出色,对于制作在线课程却是摸着石头过河,报着试试看的心态,更甚者对于在线课程没有理解其核心内涵,只停留在跟风的表象阶段。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教师认识慕课进而制作慕课的专题培训,使教师掌握制作在线课程的核心技术和要领,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化。endprint
除制作在线课程外,使用在线课程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术和方法的。在线课程的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的蛛丝马迹,即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并不断地改进课程,完善课程,使其更适合学生。大数据会“摧枯拉朽地给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一场变革”。[3]为此,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于在线课程的教师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门技术。
在线课程的兴起在推动教育变革的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契机,不论你是作为在线课程的学生,学习名校名师的教学风格,还是作为在线课程的教师,体验新的教学形式,都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这就是慕课,除了可以是工作的一部分之外,也将是一个爱好——一个徜徉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空间中的精灵。[4]希望未来,在线课程可以变成教师的一个爱好,以爱之名,创新教育。
4 建设与使用并重,避免闲置
央视《新闻调查》——《慕课来了》结尾:“了解MOOC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正上一门MOOC课程,毕竟站在岸上,我们永远无法去体会游泳者的感受。”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网络、一个在线课程平台,我们就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去拥抱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见,在线开放课程的真正意义在于使用它、学会它。慕课要成功,就不能只是演示,不能仅是示范,不能只是“橱窗”;慕课的成功应该是,成为常规,成为普通,成为“店堂”——大学的“店堂”,店堂意味着本色,橱窗则更多地意味着展示和招揽。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要能够在网上找到应有尽有的慕课,就好像我们可以在网上买到各种各样的书一样,不一定都是畅销书,[5]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对于在线开放课程,高校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另一个“量”——使用量,最大化地实现在线开发课程的作用。
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路径之一是: 基于MOOC 理念,再造教学流程,重构教学生态链。[6]基于此,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可以有多种方式: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线上自学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尝试,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拓展,使在线开放课程真正能在高职院校落地开花。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的动机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具有计划性的,学习时间的安排是有能效的,学习者对學习结果的感知是准确的,并对学习环境有准确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7]在线课程出现以来,自主学习已然成了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区别于传统课堂,它将学习场所从教室等物理空间转向了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体现了新的特征,比如资源获取的便捷性、视觉转移性、情境的复杂性等,同时拓展了学习的工具概念和学习的空间概念。[8]学生学习在线课程是在课下完成的,通过观看视频教学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并需参与网上在线讨论、答疑,完成网上作业、单元测验,留下学习痕迹,课上还需汇报自我学习成果,分享与讨论学习内容。教师要有计划地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
有学者提出,在线学习方式应从“自主学习”变迁到“自适应学习”,[9]即通过在线课程平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计算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爱好和行为倾向,进而进行资源重组和整合,为其推荐更适合的学习资源。期待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后,在线课程平台能够通过情景感知技术和大数据的分析,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身需求选择更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以达到更优的在线学习效果。
[基金项目]重庆市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制度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3312)
参考文献
[1][2] 瞿振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大视野大格局大繁荣[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1.
[3] 何克抗.大数据面面观[J].电化教育研究,2014:8-16.
[4] 李晓明.慕课之精灵:教书匠的一门新爱好[J].中国大学教学,2017(4):7.
[5] 李晓明.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J].中国大学教学,2014(5):16-17.
[6] 高文杰.面向 MOOC 的高职教育机遇与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4(7):56.
[7] B.J.Zimmerman&R.Risemberg.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G.D Phye.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C].Academic Press,1997:105-125.
[8] 吴南中.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3):43.
[9] 吴南中.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3):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