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鼠疫媒介蚤生态流行病学调查

2017-11-22窦相峰田丽丽刘园王小梅关增智李爽陈艳伟李旭黎新宇王全意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鼠疫体表北京市

窦相峰 田丽丽 刘园 王小梅 关增智 李爽 陈艳伟 李旭 黎新宇 王全意

北京市鼠疫媒介蚤生态流行病学调查

窦相峰 田丽丽 刘园 王小梅 关增智 李爽 陈艳伟 李旭 黎新宇 王全意

目的描述北京市鼠疫媒介蚤的分布特征和种群结构。方法在北京市西、北的5个区设立监测点,每年4-10月使用笼捕法捕捉活鼠,乙醚麻醉后梳检蚤,鉴定种属后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调查中,共检鼠666只,捕获蚤类5种100组305只,包括屈褶副角蚤、窄板额蚤、二齿新蚤、印鼠客蚤和多齿细蚤。鼠染蚤率为15.08%,总蚤指数为0.46。野外环境中,岩松鼠有较高的染蚤率(47.93%)和蚤指数(1.84),家栖鼠中褐家鼠体表检出有印鼠客蚤,蚤指数为0.10。结论 北京市优势蚤种为鼠疫媒介效能低的屈褶副角蚤,鼠疫本地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鼠疫;蚤;传播媒介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蚤在鼠疫传播中占重要地位[1]。北京市地处温带,境内地势复杂,垂直海拔高度变化大,植物种类众多,适合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的生存繁衍[2]。北京市和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毗邻,距离最近的鼠疫疫源地直线距离仅200 km左右,中间没有天然屏障阻隔。因此,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进行了鼠体寄生蚤的分布特征和种群结构调查,评估鼠疫耶尔森氏菌通过蚤传播的风险。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和时间 共在北京市西、北5个区(门头沟区、延庆区、怀柔区、顺义区和密云区)的野外环境和家居环境中设立监测点。每年4-10月份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监测。

1.2 调查方法 笼捕法捕捉活鼠:使用鼠笼捕捉活鼠,捕获的活鼠单只装入布袋,乙醚麻醉后用篦子和毛刷梳蚤,获得蚤进行鉴定分类。同一只鼠身上获取的蚤为1组,单个蚤习惯称为1只,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公式如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公式计算总蚤指数、分种蚤指数和鼠体染蚤率。

2 结果

2.1 监测点和监测乡镇 北京市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境内有山脉和平原,根据北京市鼠、蚤既往资料,在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顺义5个区选择27个乡、镇进行鼠、蚤监测。监测生态环境包括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草地、耕地以及部分村庄农户和城镇居民区,监测点覆盖了全市境内主要土地覆盖类型。

2.2 蚤种群和分布 调查中共检鼠666只,捕获蚤类5种 100组 305只,染蚤率为 15.08%,总蚤指数为0.46。蚤种类包括屈褶副角蚤、窄板额蚤、二齿新蚤、印鼠客蚤和多齿细蚤,构成比分别为79.4%,13.4%,2.0%,3.9%和1.3%。野外环境中,岩松鼠有较高的染蚤率(47.93%)和蚤指数(1.84),体表寄生蚤种主要为屈褶副角蚤,分类蚤指数为1.79;家栖鼠中,褐家鼠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比较低,体表寄生蚤种发现有印鼠客蚤(表1)。

表1 不同鼠种体表寄生蚤的分布状况

3 讨论

3.1 鼠疫传播中最重要的生物媒介是蚤类[3]。不同蚤种在鼠疫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此次研究共发现5种蚤,分别为屈褶副角蚤、窄板额蚤、二齿新蚤、印鼠客蚤和多齿细蚤。其中屈褶副角蚤和窄板额蚤数量最多,占所捕获蚤数的92.79%,但二者均不是国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蚤。鼠疫传播媒介效能高的印鼠客蚤、二齿新蚤和多齿细蚤三者构成比相对较小,仅占7.21%,并且印鼠客蚤只存在于家鼠体表,较低的染蚤率和蚤指数,限制了印鼠客蚤在鼠疫传播中的作用。与国内各鼠疫疫源地相比,北京市蚤密度较低,种类相对较少,这一点应该和北京市相对贫乏的兽类资源有关[4-5]。

3.2 二齿新蚤为我国北方的常见种,宿主多,与人的关系密切并吸人血,与北京毗邻的内蒙古和吉林等地在其体内曾分离出鼠疫菌。此次研究中二齿新蚤不是常见种群,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6]。可能和调查的宿主动物差异有关,此次调查增加了岩松鼠和褐家鼠,两种动物蚤指数较高的蚤分别为屈褶副角蚤和印鼠客蚤。

3.3 北京市鼠疫宿主动物调查证实种群密度和构成比较高的小型兽类(社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是鼠疫可染疫动物[7],但从这些动物体表寄生蚤分析,优势蚤种屈褶副角蚤和窄板额蚤不是鼠疫耶尔森氏菌传播的主要蚤种,媒介效能较低。鼠疫在北京市自然环境中的长期传播和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无储存宿主和高效能的媒介蚤。但北京市家栖鼠体表的印鼠客蚤有较高的媒介效能,又和人类居住息息相关,一旦有传染源输入,不能排除鼠疫在局部范围内传播的可能,为此需进一步加强本地鼠情调查,并采取措施防止染疫动物或媒介的输入。

[1]石杲.鼠疫媒介蚤的防治研究概述[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15(3):165-167.

[2]王瑜,关增智,李秋生,等.2015年北京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1):263-264.

[3]贺雄,王虎.现代鼠疫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6-97.

[4]窦相峰,李阳桦,李旭,等.北京市小型兽类鼠疫监测结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7(2):101-103.

[5]窦相峰,阿孜古丽·加帕,李阳桦,等.北京市土地覆盖遥感和鼠疫鼠情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1):43-46.

[6]郭天宇,许荣满.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5):176-177.

[7]俞东征.人兽共患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9-70.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omm unity and ecology of vector flea of p lague in Beijing

DOU Xiang-feng, TIAN Li-li, LIU Yuan, WANG Xiao-mei, GUAN Zeng-zhi, LIShuang,CHEN Yan-wei, LIXu, LIXin-yu, WANG Quan-yi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1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C Quan-yi, E-mail: bjcdcxm@126.com)

Ob jectiveTo identify the vector fleas and to clarify the community and ecology of flea related with plague.M ethodsRodents were live-trapped with cage traps in the five districts located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Beijing.All captured animals were anesthetized with ethyl ether and brushed to collect fleas for assessing flea density, species diversity, and flea index.ResultsA total of 305 flea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666 rodents,the percent of infestation was 15.08%and the flea index was 0.46.There were five kinds of flea including Paraceras crispus, Frontopsylla nakagawai, Xenopsylla cheopis, 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and Leptopsylla pavlovskii.The percent of infestation was 47.93%and the flea index was 1.84 on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in the wild.The Xenopsylla cheopis was found on Rattus norvegicus with the flea index of0.10.ConclusionIt is not easy to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bite of a flea,because the efficiency of Paraceras crispus for the Plague Bacterium transm ission was low,which was the predominant flea in Beijing.

Plague; Flea;Vehicle

R516.8

A

1673-7830(2017)02-007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01483)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全意,E-mail:bjcdcxm@126.com

2016-12-16)

猜你喜欢

鼠疫体表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