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调查分析

2017-11-22刘小龙

关键词:主观维度小学生

刘小龙,田 澜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调查分析

刘小龙,田 澜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采用随机分层取样方法,从湖北省H市某小学选取3至4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366名,有效被试288名。以期学生通过量表的测量,真实客观反映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观感受,教师清楚了学生对自身的感受,及时做出有效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测量结果表明:小学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小学男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要显著的低于女生,小学生对数学教师的主观感受要显著低于对语文教师;四年级女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要显著的高于三年级学生及四年级男生。建议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合理运用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要重点关注男生;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调整策略,提高学生对自身主观感受。

小学生;教师;主观感受

1.引言

学生评价教师(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简称SETs)意义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是,单纯的采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来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指标,这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学生难以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1]-[3]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来做好学生评价教师这一工作。如:(1)基于教学活动中某一重要方面,于小波等人关于小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价的研究,认为小学教师教学清晰度与学生学业成绩呈现高度相关,它是影响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4];(2)基于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赵希斌详细论述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知觉由操作要素(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反馈改进)和基础要素(期望激励、沟通理解、关注过程)构成[5],并且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小学女生在基础要素方面的知觉显著优于男生;受教师喜欢的学生对基础要素的知觉优于其他的学生[6];(3)基于评价的目的视角,张朴论述了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与教师考核挂钩,主张要合理运用学生教师评价才能发挥该项活动的作用[7]。这些研究给学生评价教师做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些研究视角都无法绕开学生评价活动与教师利益冲突问题。为此,本研究从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这一视角为切入点,通过编制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量表,学生通过量表的测量,真实客观反映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观感受,形成一种科学的对话,让教师清楚了学生对自身的感受,及时做出有效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2.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方法,从湖北省H市某小学选取3至4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366名。所有问卷均在同一时间,按统一指导语在教室团体施测,施测时间约30分钟,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回收问卷366分,回收率100%,剔除不完整及无效问卷78份,有效率78.69%。在有效样本中,三年级学生132名,所占比重为45.83%,四年级156名,比重为54.17%;男生161人,为样本总量的55.90%,女生127人,占样本总量的44.10%。

运用自编小学生主观感受量表测量小学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该量表包含清晰讲解、教学吸引、动机激发、细心关爱、洞察学情、公正严明六个维度,共30道题项。经测试分析,该量表同质性信度(α系数)为0.930,分半信度为0.900。六个维度两两相关介于0.467~0.677,各维度与全量表相关系数均在0.711~0.863之间。问卷采用Likert3点记分法,要求被测试的学生判断每一道题项所描述的事实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从来没有”记1分,“有时”记2分,“常常”记3分。被试所得分数越高,说明对教师的主观感受越好。

3.研究结果

3.1 小学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的总体情况分析

表1 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总体水平

表1显示,小学生对教师的总体主观感受的平均得分为2.68,超过了中点“2”。在六个维度中,被试在公正严明和讲解清晰两维度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而动机激发与细心关爱两维度的平均得分相对较低。

3.2 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差异性分析

3.2.1 一般线性模型

对全量表的六个维度和全量表,进行2(年级)×2(性别)×2(科目)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简称GLM)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方差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 P<0.01;***表示P<0.001,下同)

由表2可见,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六个维度讲解清晰、动机激发、细心关爱、教学吸引、洞察学情、公正严明及全量表得分看,学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在学生性别和教师所任教科目的主效应显著(P<0.05,P<0.01或P<0.001),而在学生年级、性别、所学科目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洞察学情这个维度下,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在学生年级及性别,性别和科目交互作用显著。为了进一步探究在洞察学情这个维度下,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在学生年级及性别,性别和科目交互作用显著下更加详细的结果,我们对洞察学情这个维度下的学生年级及性别,性别和科目分别进行了单因素ANOVA分析(LSD)。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男生数学显著低于男生语文、女生语文、女生数学(P<0.05);三年级男生显著低于三年级女生,四年级男生显著低于四年级女生,三、四年级男生均显著低于四年级女生(P<0.05)。

3.2.2 小学生主观感受性别差异

表3 小学生主观感受的性别差异比较

续表

(注:*表示P<0.05;**表示 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3表明在讲解清晰、细心关爱、教学吸引、洞察学情、公正严明这五个维度以及量表平均分在性别上均呈显著差异(P<0.01或P<0.001),细心关爱这个维度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3 小学生主观感受科目差异

表4 小学生主观感受的科目差异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除了教学吸引(P>0.05)这个维度外,其他五个维度及量表平均分上学生在对教师的主观感受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

4.讨论与建议

4.1 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总体水平相对较高,行为细节仍需注意

数据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教师主观感受各维度得分及量表平均分均在2分以上,这表明样本群体对教师的主观感受相对较好。在六个维度中公正严明和讲解清晰得分相对较高,这说明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听懂课程,在纪律方面能够以身作责,公正公平的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但是在这两个维度中仍然有提高的方面,通过对分析每个项目的情况看,教师在讲解清晰维度下“老师使用合适的教科书,作业单,帮助我学习”及“老师对我不懂的课业会再讲解说明”给予“常常”均为超过80%,这说明教师在课程讲解中下了功夫,在学习材料的选用和重复教学上仍然需要加强提高。在公正严明维度中,“老师使用多种方式教导我们”学生打3分的也低于80%,这提醒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要根据不同情况,用心的沟通教导[8]。对相对均分较低的两个维度细心关爱和教学吸引的每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情况相对就比较糟糕。两个维度共十个项目打3分的学生均未超过80%,教学吸引中六个项目有四个项目的学生打3分的低于60%,这表明,教师在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做的还不够。调查证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9]细心关爱这个维度中关于教师关心学生心情的项目学生打3分低于60%。这提醒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情方面也需要努力,让小学能够快乐学习[10]。

4.2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男生,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付出更多

本研究发现,小学男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除了细心关爱这个维度外,其余得分显著低于小学女生对教师的主观感受。这说明不管是小学男生还是女生同样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这也与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吻合。但在其他方面,小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又不一样,数据结果表明小学男生似乎对教师的要求要高一些,他们更希望教师在每一方面都能做的更好。这可能与小学男女生在这个阶段的认知差异有关,女生在本阶段语言及听说读写发展要优于男生,她们在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而男生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才能与女生保持一个平衡关系。小学生对不同学科已经产生不同的兴趣,本数据还表明,小学生对语文教师的主观感受得分要显著高于数学教师,但教学吸引这个维度除外。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数学教师,都应该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个提升方向通过题项显示应是在教学材料的吸引,给予学生在课堂上更多表现的机会方面。结果也提醒了数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主观感受。

对洞察学情这个维度下的学生年级及性别,性别和科目分别进行了单因素ANOVA分析(LSD)多重比较的结果更加印证了在教育教学中要格外关注男生以及数学。在男生语文、男生数学、女生语文、女生数学比较中,男生数学要显著低于其他三方面;而且在三年级男生、三年级女生、四年级男生、四年级女生比较中,四年级女生要显著高于其他三方面,并且三年级男生在主观感受排名最末。

[1]高占海等.学生评价教师过程中的六大消极心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3):43-47.

[2]王水玉等.学生评价教师的困惑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48-50.

[3]陈伟民.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思考[J].社会工作与管理,2007,7(4):26-28.

[4]于晓波等.小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13,(10):29-31.

[5]赵希斌.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构成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5,(3):35-40.

[6]赵希斌.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52-56.

[7]张 朴.学生评教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10,(9):294-294.

[8]孙秀宁.美国小学生违纪行为处理方法研究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24):45-47.

[9]闫凤玉.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状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10]张春梅等.苏州市小学生学业情绪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2):55-59.

(责任编辑:王国红)

G420

A

2096-3130(2017)06-0153-04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6.031

2017—06—05

刘小龙,男,湖北浠水人,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田澜,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主观维度小学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光的维度
我是小学生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