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的山西实践
2017-11-22武宏波
◎武宏波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的山西实践
◎武宏波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梳理了2016年以来,山西省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的主要政策、措施和成效,分析了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金融生态系统;构建;建议
金融生态系统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构成,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良好的金融生态已经成为保持经济金融活力和稳定的重要保障。2016年以来,为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构建和谐稳定的良好金融生态”为核心,在防范化解风险、改善投融资条件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强金融生态内生因素建设
1.加强机构建设,完善金融运行体系
2016年2月,山西省成立了华融晋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定位于通过债转股处置不良资产。同年9月,成立了晋商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省级信用增进机构,重点为省属优质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同时,引进了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2.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是大力开展抵质押方式创新。推广运用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今年1-5月份全省金融机构利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山西省企业实现融资72.35亿元。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保理和票据池等创新产品,支持煤炭企业盘活资产约139亿元。开发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资金、资产证券化以及CDS(信用违约互换)等产品,丰富产品体系,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二是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缓解债务风险。1-5月,通过办理展期、下浮利率和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帮助煤企进行债务重组约300亿元。今年一季度,各金融机构发放煤企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149亿元。三是银企合作大力实行“债转股”,化解债务压力。截至5月底,焦煤集团、同煤集团等6家煤企与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分别签订了市场化债转股协议,达成意向金额共计1290亿元。通过设立“降本增效基金”和“转型发展基金”,分阶段置换企业短息或高息负债,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发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一核心,两底线,三坚持”的风险防控意识
在总结2016年风险化解经验基础上,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维护金融安全 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指导意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构建和谐稳定的良好金融生态为核心,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准确研判,坚持分类施策,稳妥推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和不发生大规模事件的底线。
2.构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机制
地方金融办、“一行三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成立了全省处置金融风险领导组,建立健全了债务风险处置工作机制,成立了债权人联盟、担保人联盟,设立了债权、债务和担保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相继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和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专项行动,摸清了底数,加强了风险预判和分类处置效率。
优化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建设
1.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2013年,山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年又颁布了《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使用机制。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系统,完善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积极实施投融资领域相关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并引入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全省信用红名单制度,为诚信企业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在“信用山西”网站推介,加大对守信者的激励以及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等。三是建立覆盖全省异常信用记录和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和惩戒措施的清单制度。四是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对失信行为的道德约束,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等。
2.改善法制环境、保护金融债权和打击非法金融
一是改善执法司法环境,完善金融司法保障机制,在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和执法效率上下功夫。按照强化信用约束和协同监管要求,对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关规定提出修订建议或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二是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金融债权。建立山西省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的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的实施方案,监测预警办法,以及举报奖励实施细则等文件,强化制度建设。连续四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和涉嫌非法机制广告信息排查清理。三是加强案件处置。坚持“重点地区分类处置,重点案件加快处置、跨省案件协调处置”的原则,协调推动案件处置。
3.营造良好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出台了促进山西金融振兴规划、行动方案以及实施意见等文件,营造经济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加大了对银行信贷风险的补偿力度。二是提出了推动金融业对民间资本放开的政策。出台《山西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鼓励各类资金、融资工具和融资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参与到山西省企业发展中。三是健全全省统一、分级监测的风险预警体系,处置突发性金融风险。完善“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的应急响应体系,构建了公安部门、一行三局、属地政府组成的多部门、多层级的应急协调机制,形成了规范化和法制化处置机制。
取得的成效
1.金融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1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1-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多增722.8亿元,融资结构进一步改善,间接融资占比有所下降。多家金融机构的成立,完善了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推动了金融改革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2.多方参与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机制已经构建
2016年以来,山西集中解决金融机构反映强烈的170多个突出共性问题;处置了影响广泛的联盛集团、海鑫集团和中诚信托三起重大金融风险;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帮扶困难企业,化解大型煤炭企业流动性风险;采取组合拳,扭转煤炭企业债券融资不利局面,初步形成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合理防范处置信用风险的模式。
3.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目前,已经建立起基于互联网、集中管理、全省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收录了320多万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信息。向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公示信息,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工作;人民银行联合中小企业局等八部门开展诚信企业评定和表彰工作,推进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合工作机制。
存在的问题
1.金融实力较弱,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发挥不足
2016年底,山西省金融业总资产3.99万亿元,不及全国总量的2%。金融业产出弹性从2001年的1.34降低到2016年的0.17,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许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于债券市场或进行理财投资,挤占信贷投放,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出现明显下降。
2.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和不良率仍然保持高位。今年一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933.5亿元,不良率达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山西省属七大煤炭集团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82.6%,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此外,虽然目前债转股资金已经到位,但是进展相对缓慢,无法及时有效释放煤企面临的短期风险。6月份到年底,全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的债券融资需兑付1015亿元,主要依靠发新债接续旧债,一旦出现债券发行困难,未来兑付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3.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亟须改善
一方面,关键的信用信息数据缺乏共享机制,如缺乏政银税三方信息共享平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数据掌握不全,影响监管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民营煤矿、市县级煤矿,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二三级子公司存在恶意逃废债现象;企业担保人或保证人续保意愿降低,导致债务悬空等。还有银行不良资产诉讼清收难度较大,执行效果差,影响金融机构总部对整个山西地区的政策支持等。
政策建议
1.持续优化信用环境
目前,为构建良好金融生态采取的政策措施较分散,应尽快进行科学化、系统性的金融生态建设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构建思路、内容、步骤和措施。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推进信用信息有序规范开放,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
2.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在现有的地方政府主导的风险协调处置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应急基金和互助机制。积极推动和引导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并购基金与产业基金等机构参与到风险防控中,构建多样化的风险偏好者组成的风险分散分担模式。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加强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强化对跨领域、跨行业和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管控。
3.继续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力度
一是加强与司法部门联系沟通,建立金融案件立案、审理的绿色通道,加大执行力度,及时实现金融债权。二是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和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建立黑名单同业共享信息库和逃废债联合制裁制度,推动逃废债黑名单的认定办法和惩戒措施。
4.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一是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增长,提升直接融资在融资总量中的占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工具和产品,加快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步伐。二是突出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全面合作,扩大投贷联盟范围。加大对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金融支持。三是全面落实国家支持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规范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编辑:云霞
F832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