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增绿护蓝 共享生态福祉
——海南坚持生态立省、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2017-11-22蔡萌

今日海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南绿色生态

文|本刊记者 蔡萌

着力增绿护蓝 共享生态福祉
——海南坚持生态立省、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文|本刊记者 蔡萌

“环境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政府及时处置也让我们相信政府有能力、也一定会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好。”今年8月至9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查组进驻海南,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和海洋专项督查。以此为契机,海南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点赞。

祖国南大门,绿色生态岛。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立省之本和靓丽名片。近年来,海南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空前力度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蹚出一条宽阔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底色日益浓重,绿色发展脉搏持续强劲,绿色发展理念蔚然成风……

守好绿色发展底线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环境的期盼也越来越高,作为生态环境“优等生”的海南更是被寄予厚望。截至目前,海南森林覆盖率达62.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9%以上;主要河流湖库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达90.1%和97.7%;28个城市(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比例保持81%以上……能够取得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海南所依仗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特别叮嘱,“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南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顶层设计改革步伐,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迈出一系列深化生态环保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步伐——

政策千条万条,不落实就等于白条。切实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海南不断构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为保护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出台《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对砗磲及其制品从海上采挖捕捞到市场交易直至物流运输,作了全面禁止的规定,并明确加大处罚力度;

——为强化对海岸带的保护,修订《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将海岸带范围内的部分陆地和部分海域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提出严格管控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时隔5年后再次修正《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与“多规合一”改革实践相衔接,对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提出管控要求,并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这些地方性法规仅是海南以立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部分。据悉,过去五年,海南累计出台了70多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15年7月起,海南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绿色宝岛·生态检察”专项工作,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生态领域刑事犯罪489人,提起公诉675人,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期待。

不断探索的新步伐,将海南生态保护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污染防治的实施、节能减排步伐的加快,海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大气、水等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省生态环保厅厅长邓小刚说。

“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今年的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1.3.5 流动性的测定。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以比较颗粒的流动性:将3只漏斗竖直方向连续固定,漏斗置于其最底端距下面水平放置的坐标纸1 cm处,将样品自漏斗壁倒入最上面的漏斗中,由最下端流出形成圆锥体,样品加入量以形成的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底端为准。然后由坐标纸测出圆锥底部直径(2R)、3个漏斗的高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积蓄绿色发展能量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同时也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海南却一直不忘守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初心。

今年3月,一份函件从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发送至陵水一家矿业企业,事由是项目环评没有通过。因为这个项目矿区90%的面积在划定的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而根据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禁止矿产资源开发。翻阅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档案,近年来,海南因不符合产业环保政策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达几百个,清理历史遗留“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建设项目多达4000多个。

“海南始终将生态放在优先位置,严守生态底线,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刘赐贵多次强调,海南要用最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全省人民共享生态福祉。他指出,要严格落实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的要求,严守生态底线,严格按照规划布局产业。要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重复建设,不浪费资源,不粗制滥造,不急于求成,使资源能够发挥最大价值。尤其要吸取历史教训,决不能让少数人大量占有有限的资源,不允许土地转手倒卖获利,不允许以产业项目带房地产,不允许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保护与发展并非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兼得。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只有结合生态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使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才能持续强劲。

走进位于澄迈的生态软件园,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这里容纳着来自国内外1600多家人工智能、互联网、软件开发、游戏等领域的企业。这个年产值逾230亿元的园区正是海南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海南将互联网、旅游、热带高效农业、医疗等12个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新增市场主体6.25万户,同比增长31.3%。其中,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非房地产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全部投资的3.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绿色经济不仅激活着城市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乡村发展。

为了保护海南的“肺”,2014年起海南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全面取消了GDP考核,涉及琼中、保亭、五指山、白沙4个市县。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琼中利用良好的生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桑养蚕、稻鱼共生、养蜂等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保亭以“旅游+新农村”模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游”建设,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不失地就近就地就业;五指山大力发展茶叶、忧遁草、五指山蜘蛛等热带山地高效农业,利用互联网为“山货”走出深山畅通道路;白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全国全网直销,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取消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GDP考核,把考核重点转到了居民收入、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上,实则为转变发展方式腾出了更大空间。2016年,琼中、保亭、五指山、白沙4个市县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最佳例证。此外,海南还启动了“百镇千村”工程。全省各市县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目标,建设美丽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阳光更灿烂,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强调,海南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调整经济结构——海南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海南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调整能源结构——海南建立起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活方式。

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9月的海口,夜风开始带来丝丝凉意。漫步美舍河畔,潺潺流水在月光映照下泛起粼粼波光。老海口人记忆中“能戏水、能玩耍”的美舍河,正在恢复它最初的模样……

“水治好了,人也跟着来了。”美舍河治理,获益最大的当属住在周边的人民群众。上世纪90年代,受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美舍河一度死鱼漂浮、污水横流,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如今,美舍河凤翔公园基本修好了,骑行道和各种健身器材齐备了,到这儿亲水、近水、休闲漫步的人来往不断。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2016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海口、三亚再次入选中国宜居城市十强。两城的入选,与海南城市环境治理取得的实效密切相关。“双创”,从细处着手,唤醒民众力量狠抓城市治理,城市风貌与人文素养比翼双飞;“双修”,从实处发力,着重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双创”“双修”集中体现了海南对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狠抓不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两年来,针对海岸带、城乡环境、城镇内(河湖)、大气、土壤、林区和湿地等方面的环境突出问题,海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657万平方米;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全省重点整治的64个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中,已有28个达到治理目标,水质达标率从4.7%提高到43.8%……

立足绿色发展,海南还诞生了一群身份“特殊”的获益者。今年1月,白沙银坡村终于迎来了它的村民——道银村、坡告村35户142名村民,告别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搬到这里,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生态移民,这是一项惠及海南2000多人的工程,在坚守生态红线、立足绿色发展基础上,海南将生活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村人口适度易地搬迁,按“美丽乡村”标准重建。

走进银坡村,一栋栋、一排排极具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风格的二层小洋楼分外醒目,屋外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刚刚走出大山的村民们,踏着崭新的水泥地板,笑逐颜开。搬到山下,每户村民可以获得一套住房,人均安排10亩橡胶林,每户还提供一个护林员的工作岗位,预计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将从原来的2000多元增加到1.5万多元。

“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好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刘赐贵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福祉。他要求,切实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从决策源头落实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饭碗’和‘生命线’,省委、省政府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立省,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沈晓明指出,海南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线思维,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海南以实际行动时刻绷紧生态这根弦,强化规划引领,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用最好的生态吸引最好的投资,让环保的齿轮加速转动,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这是省委、省政府向海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海南的生态之“最”更加凸显,让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惠及每一位岛民。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海南绿色生态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