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卫绿色金融
—— 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庭在贵阳挂牌成立

2017-11-22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46期
关键词:立案审判被告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护卫绿色金融
—— 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庭在贵阳挂牌成立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绿色金融法庭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探索创新审判方式,发挥绿色审判职能。

2017年10月16日,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庭——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法院绿色金融法庭在贵州金融城挂牌成立。

2016年11月,贵州出台《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积极构建区域绿色金融支持体系,2017年位列全国首批绿色金融先行试验区,贵州迎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大机遇。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项目融资、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观山湖区人民法院院长徐涛表示,10大银行总部、部分保险公司等40余家企业已入驻贵州金融城,绿色金融法庭就是专门针对金融类案件的快速增长而开启的专业化、绿色化快速审判通道。

开启绿色审判通道优化绿色金融审判秩序

审判员:原告刘净(化名),被告刘星平(化名)、陈秋(化名)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各方当事人是否愿意在审判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

原告:同意。

被告:同意。

审判员:原、被告你们因什么发生纠纷?

原告:他们借钱不还……

在用CRD法进行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建设时,由于大断面隧道在断面面积和距离跨度上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建设工程的各个方面(如支护形式、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围岩稳定、工程措施、工程造价等)进行施工指导,保证工程建设的各方面得以有效地协调和配合。但在实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的建设施工中,仍存在施工指导不完善或出现纰漏的情况,导致施工进度延缓、建设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2017年10月26日,在绿色金融法庭调解室,审判员不到一小时就调解了双方的矛盾。双方发生纠纷的原委是:73岁的孤寡老人刘净与刘星平、陈秋系邻居,刘星平与陈秋原是恋人关系。2015年9月1日,两被告要买车因资金不够向原告借款5万元,并写下借条定于2017年9月1日还清,而这期间两被告结束恋人关系,双方协议:汽车归陈秋所有,借款由刘星平偿还。可到还款期限,两被告相互推诿、拒不归还借款。

10月23日,刘净将二人告至绿色金融法庭。法庭立案后迅速展开审判工作,联系上两被告后确定了三天后的调解日期。在调解过程中,审判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知两被告相关法律规定:同居期间因生活所需而欠的债务,双方有共同偿还的义务。

在审判员的公正调解下,两被告同意每人偿还原告2.5万元,于今年12月31日还清。

“三天时间你们就帮我解决了问题,真是人民好法官,速度快,服务好。”拿到民事调解书,刘净感激不尽。

为建立“便民、高效、公正、专业”的绿色审判通道,绿色金融法庭对简易程序案件实行当即立案、当日排期、当庭宣判、当月结案的审判模式。

这是绿色金融审判中“绿色”在速度上的突破。“对于事实清楚、当事人争议不大的绿色金融民事案件,我们坚持‘快立快审快结’的速裁程序。”徐涛说,绿色金融法庭通过自行立案、送达、审判一条龙服务的方式,处理金融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缩小审判周期,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

绿色金融法庭在发挥法律社会保障作用的同时,还将保障金融企业和环保低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目的。

锤炼队伍专业素质提升绿色金融审判效率

2017年9月13日,绿色金融法庭接到一起较大民间借贷纠纷案。

纠纷缘由是:2016年2月1日,原告贵阳市高新区某贷款公司与被告李加锦(化名)签订借款合同。合同约定:李加锦向贷款公司借款142.5万元,借期三个月,月利率为2%。因贷款公司出现资金困难,直到今年6月才把借款汇入李加锦指定的账户。今年9月,还款期限已到,李加锦未还款,避而不见,贷款公司随即诉至法院。

绿色金融法庭第一时间成立审判组,想法设法寻找李加锦。而李加锦电话关机且搬离原住所,恶意规避诉讼。多方努力未果,审判员黄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根据李加锦一年内进行民事活动时经常使用的地址,进行了邮寄送达。

2017年10月10日,绿色金融法庭开庭审理此案。黄余果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要求,当庭制作判令式法律文书,当庭宣判、当庭送达。

“制作判令式法律文书切实提高了司法效率,较大型纠纷案能当庭结案,需要审判员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独到的专业见解,这在全省庭审中很少见。”徐涛说,绿色金融法庭要求审判员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当庭完成证据审查、事实认定以及法律运用。

近年来,随着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绿色金融纠纷逐渐增多,要专业化应对绿色金融纠纷,对绿色金融法庭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金融法庭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标准,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绿色金融法务精通的复合型司法队伍,组建专业化审判小组。

在人员组成上,法庭成立之初就在全省范围内抽调了8名精干审判人员,庭长由具有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能力和审管能力兼备的一级法官担任,增强了案件审判的专业化水平。

在人员管理上,法庭采取司法行政与司法审判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分设司法行政服务中心与司法审判团队,提升了行政效率及司法水平。

创新审判方式促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2017年10月30日,在绿色金融法庭立案大厅,贵州文福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顺正在自助立案终端机前录入自己代理的一起纠纷案。

律师在绿色金融法庭自助立案终端前录入自己代理的一起纠纷案。(绿色金融法庭供图)

“自助立案终端机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资料准备充足,8分钟就能自行完成一个案件的立案工作。”李顺说,自助立案终端解决了法官少、案件多、立案慢的难题。

这是绿色金融法庭“绿色”在办案方式上的创新。

创新,是绿色金融法庭设立的强大动力。法庭在大厅设立了25个自助立案终端机,通过法庭内网录入信息,自动生成诉状书上传,改变以往立案需取号排队的状况。

法庭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分设线下实体法庭、线上网络法庭。目前实体法庭已正式运作,网络法庭正在调试阶段。

“网络法庭将实现立案登记前置、立案一键激活、证据云端保存等8大功能。”黄余说,网络法庭可实现庭审语音、视频、文字同步记录,实现高效、便捷的“绿色”要义。

为让更多群众在绿色金融案件中都能感受到高效的公平正义,绿色金融法庭以银行自动柜台机为蓝本,将在贵阳市主城区和观山湖各社区、街道布设一体式法院服务终端,实现立案、缴费、应诉、传票领取、文书自助打印、远程签章等功能,发挥便民、利民效应。

同时,为最大化节省人力资源,绿色金融法庭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将在诉讼服务中心配置机器人法官。机器人法官集立案、送达(短信、微信、电子邮箱)、智能诉讼咨询、案件预判等诉讼服务功能。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绿色金融法庭将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发挥绿色审判职能,追求绿色、专业、致公、卓越品质。

(责任编辑 / 付松)

猜你喜欢

立案审判被告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今日“开庭”
温州:持续推动公安规范立案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立案
立案
光阴的审判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
分期还款约定落空 债权人主张全数还款未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