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贵州的“绿色智慧”
——访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

2017-11-22袁燕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7年46期
关键词:示范区贵州文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燕 李思瑾

生态贵州的“绿色智慧”
——访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燕 李思瑾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案例可供借鉴。贵州省是唯一位于西部地区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贵州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1 0月2 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贵州方案》)。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贵州,如何坚持“两线”一起守、“两山”一起建?对此,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邀其谈贵州的“绿色智慧”、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先行:为建设“美丽中国”探路

张美钧: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案例可供借鉴。贵州省是唯一位于西部地区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贵州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近年来,贵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多彩贵州公园省”正逐渐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结合贵州正在实施的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以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为基本路径,以促进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开放融合发展为重要支撑,大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和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充分体现贵州贯彻落实中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决策部署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战略定位上,贵州将全力打造五个示范区——

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特殊区位,在构筑“两江生态屏障”中作示范;

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坚决落实守住两条底线的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绿色发展,在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持续发展双赢上作示范;

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结合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实际,在推动生态与脱贫深度融合上作示范;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基于贵州多年来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健全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方面作示范;

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立足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知名品牌、著名平台”,发出更加响亮的生态文明“中国声音”,在促进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上作示范。

实践:欠发达省份经济生态双赢路径

张美钧:贵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多彩贵州公园省”正逐渐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受访者供图)

张美钧:近年来,贵州坚持不懈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但是,从贵州目前的现状看,距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现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能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优供给、推动绿色发展的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应聚焦到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聚焦时间紧、难度大、利长远的生态文明基础性制度,比如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绿色发展市场机制、绿色金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机构全覆盖和行政执法体制、生态文明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绿色评价考核、环境保护督察等进行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二是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能够发挥贵州首创精神、具有贵州特色的制度创新试验,比如对山林、大气、水资源环境、土壤进行最严格的保护,建立矿产资源绿色化开发机制、绿色发展引导机制、生态文明大数据综合平台、生态文明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机制、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机制以及高端智库等,采取集中试验方式,整合力量进行制度创新和难点攻关。

三是聚焦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绿色红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建立健全易地搬迁、生态建设、资产收益扶贫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统筹开发保护和融合等机制,既让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又在生态建设中让贫困群众稳定增加收入、享受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绿色福祉惠及更多群众,实现贵州大地“绿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

示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张美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贵州方案》以制度改革为主线,明确“五个构建”:要求加快构建有利于守住生态底线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培育激发绿色新动能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大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地方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体系,加快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明确提出“八大试验”:大力开展绿色屏障建设制度创新试验、促进绿色发展创新试验、生态脱贫制度创新试验、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制度创新试验、生态旅游发展制度创新试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创新试验、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示范试验、绿色绩效评价考核创新试验。

此外,《贵州方案》还提出了3 2项重点制度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既有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发展实力的制度改革,比如开展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文明大数据、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等制度创新试验,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供给,让绿色理念融入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让贵州经济实力强起来、百姓腰包鼓起来、小康步伐快起来、公共环境优起来;又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成果的制度改革,比如开展绿色屏障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创新试验,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治理,构建严密的生态文明司法制度体系,摒弃唯G D P论的政绩观,让贵州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贵州力量。

(责任编辑 / 袁燕)

猜你喜欢

示范区贵州文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请文明演绎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漫说文明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