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设计
2017-11-21张世红秦浩
张世红+秦浩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科学设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等,并确立其研究重点,为后续开展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084-02
2017年是海南省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改革工作的第三年,在三年来的改革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扰,譬如如何解决一体化人才培养衔接、如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组织转段考试等等,这些困扰都需要在高职改革实践中进行深入探索。为此,开展“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为海南省高职与本科院校开展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改革院校探索科学的实施路径及方法,并对海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职业教育“立交桥”搭建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国内外实践与现状
(一)国外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40多年历史,其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多样化。1967年,美国普渡大学开设了机械与机电技术、市场营销、商业行政管理等高等职业技术专业,高职类专业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广泛宣传和推广的“生计教育运动”,促使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形式和内涵上进一步融合。此后,美国近300所大学相继增设了高等职业技术类专业,高职本科教育蓬勃发展。1968年,德国开始建立高等职业类院校,其数量逐步增加到70余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先后将部分高职院校(三年制)升格为应用科技大学(四年制),从而提升了德国高职教育的整体实力,丰富了高职教育层次的多样化。瑞士是少数认可“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国家之一,学生取得高职教育文凭后,可继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可继续参加研究生水平的学习。如想获得学位则需提交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证明。澳大利亚的TAFE是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由澳大利亚政府举办的TAFE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TAFE每年能够提供数以千计的职业和非职业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根据社会经济和商业生活发展需要而设计的,非常实用。TAFE课程设计不仅有教育决策单位参与,而且工商企业界也参与,其课程可以提供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二)国内实践
近年来,国内在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广东、辽宁、重庆、河北、江苏、山东等省(市)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试办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改革试点工作。2011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率先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2011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在全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遴选7个国家重点专业开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为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奠定基础。2012年,江苏省批准省内13所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人才试点工作。2013年,山东省批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开展“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工作;2014年,广西开展了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同年,海南省在借鉴其他省经验的基础上也加快实施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改革工作。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0多个省(市)开展了相关的改革试点工作。概括起来,国内实施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二是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
(三)研究现状
在学术界,国内一些学者也非常关注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居金娟、张士兵(2014)通过对比分析现行普通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提出基于课程学分权值分布与岗位技能、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的课程反馈系统建设思路。胡斌(2013)针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出构建“三系统三平台”课程体系。三系统是职业素质成系统、知识结构成系统、职业能力成系统;三平台是搭建成型平台、成业平台、成才平台[1]。季玲(2014)针对人才培养衔接问题提出的策略为:第一,构建主体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组成;第二,构建“高職课程+接口课程+本科课程”的课程体系;第三,突出实践,构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第四,互聘教师兼职教学,共享教学经验和成果,共同建设一支兼具学术性与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张园、李玲(2014)认为,应利用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项目组织、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院校协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3]。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2012)提出,制定分阶段专业培养目标,实行专本一体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开展专本一体的质量监控、实行专本一体考核管理机制等[4]。孔庆新、贾韶千(2014)探索出一种校企合作、专本一体、共建共管的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孙华林、苏宝莉(2014)提出构建“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构成[5]。这些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系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目标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框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第一,比较研究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通过梳理国外和国内先进省(市)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进而系统归纳和总结,为海南开展此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第二,研究构建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本研究的重点。第三,研究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解决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关键,是院校联合培养的难点。第四,研究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在专科学业结束后,如何通过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由高职专业向本科专业的过渡,将是专本转段衔接的关键。第五,研究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在这种改革背景下,联合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如何、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需要一套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衡量。endprint
(二)研究目标
本项目通过对联合培养的学生、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用人单位等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分析社会认知度、就业期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就业质量等信息,以期构建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人才评价标准,并建立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改革的高职与本科院校提供科学的实施路径及方法。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结合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等试点院校及样本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寻找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的差异,探究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及评价机制。本研究以文献梳理、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等方式开展研究实施工作。
三、研究方法和可行性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细化分解研究任务,收集、汇编梳理相关文献,做好研究前期的准备工作。二是调查研究法。通过对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咨询等方式,并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调查数据。三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分类比较,总结现有较为成熟的高职本科衔接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试点院校及专业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探索适合试点专业的高职与本科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四是个案分析法。对正在实施的试点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并构建出适合于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推广应用。
(二)可行性分析
一是技术可行性。本研究采用多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使用的工具、设备、软件、技术等都能有效获得。二是組织可行性。本研究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来自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项目负责人既有应用本科院校10年教学工作经历,又有8年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经历。团队成员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硕士5人,因此研究实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三是时间可行性。研究成员多是本校的专职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是本职工作,因此具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四是经济可行性。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经费具有保障,除资助经费外,所在单位还能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
结语
海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其研究项目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设计。项目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间的学分互认、学分转换、课程衔接等问题,并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推动海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