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研究

2017-11-21张若琼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内部控制

张若琼

摘 要:企业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的成立、日常經营以及衰退甚至倒闭,每一个过程无不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必然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企业应该着力于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尽量避免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是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遵纪守法为前提,在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趋向于使股东和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的综合利益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023-02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的成立、日常经营以及衰退甚至倒闭,每一个过程无不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必然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企业应该着力于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尽量避免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是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的[1]。

本文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遵纪守法为前提,在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趋向于使股东和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的综合利益达到最大化[2]。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分析

企业能否很好地履行其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其内部控制质量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3]。企业从成立开始,再到后边的经营发展都需要履行一系列契约[4],履行这些契约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企业需要履行的种种契约就可以理解为企业需要对各方履行的社会责任。

1.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和保障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要求其必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股东的经济利益这个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而且要顾及全社会的其他利益实体,并用均衡各方利益来实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全社会的最高目标[5]。不论企业要实现这个基本目标还是最高目标,都需要一种自身的自觉行为,都需要完善其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可见,在企业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非常必要。这套机制包括强制性手段,也包括健全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制度是整个机制的基础保障。要使这个保障充分发挥作用,光是设计建立良好的制度是不够的,如果这些制度不能得到管理者、员工等的配合,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就无法发挥这套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作用了。如果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导向,就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并且,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披露,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也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良好运转。

2.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1992年,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中指出[6],“内部控制是一种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全部管理阶层以及其他人员参与执行,由管理阶层进行设计,为达成有关的一系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目标主要包括三类:营业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信赖度;相关法令的遵循程度。”这个定义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一是合法性目标;二是可靠性目标;三是效益性目标。2001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指出要把建设及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落实到实际掌权的公司重要管理者身上;建议企业的CEO对内部控制负责。当代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国家立法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服务于审计,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出发点是对“合规”的实践[7]。

现代的公司管理控制思想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完善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组织成员行为更加理性化。可以看出它的出发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守约”这个基本思路了,同时要考虑在内的目标还有“增值”。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者们对内部控制做了多方面研究,如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建立、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等。从这一系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维度已经逐渐由整体框架向具体的设计方法、运行方案以及评价指标转变,而研究的角度也由审计角度向管理角度转变。基于管理学角度考量内部控制,它的目标同样是“合规”和“增值”。

企业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分别从内部控制的“合规”以及“增值”两个角度来看。企业对国家有关法规的遵循、对与企业员工之间签订契约的履行、对客户合理需求的满足、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对公共事业的支持,也就是“合规”方面的要求。而企业因为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而获得的收益增长、声誉提高等现实或者潜在的长远收益,就体现了“增值”方面的要求。

企业是否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因为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因此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来促使其得到履行。对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性的管理可以通过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来实现。内部控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企业内在的控制机制,它在总体层面上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流程进行控制,对流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反馈进而进行纠正,促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用到对社会责任履行的设计中,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生产经营特点、资金流动情况和经营环境状况,识别企业内外部环境中潜在的社会责任因素,并制定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决策机制和应用的处理流程,这样就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传导和信息反馈渠道并据此做到定期评估。企业可以根据有效的信息反馈,充分利用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的积极影响,尽量避免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可见,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endprint

三、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企業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确实可以促使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而企业因为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反过来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完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现已发展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企业整个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国情与传统老旧的企业观念依旧存在等原因,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实施以及评价展现出足够的重视。这些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不时地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企业无视社会责任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本文在得出相关研究结论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内部控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降低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成本,企业能否平稳存续以及健康发展与内部控制实施的质量休戚相关。而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够使企业提高自身的名誉和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增强对其的依赖程度以及合作意愿,进而带来更多隐性的发展机遇。所以,企业如果能够将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双赢的结果。在将二者相结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在企业日常经营的全过程中切实地履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成为空口号。因此,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二者相结合,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导向性因素融合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是企业稳定存续并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2.深化改革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从本质上来看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持续不断的博弈和相互制衡以达到均衡状态的机制,所以,没有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相互制衡,企业内部控制就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增加企业代理成本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履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善地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各利益相关者考虑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与理想化状态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企业中依然存在着权利不对等的现象,股东和高管等内部人依然可以凭借自身优势享受大部分的权利,这就使得全体利益相关者这个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权利不能完全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全部利益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内部控制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深化改革公司治理结构。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综观国内外诸多案例,但凡内部控制比较完善或良好的企业无不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伦理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基础上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过程应当考虑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应以社会责任作为导向,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不能缺少内部控制作为环境和制度的保障。而把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链接起来的、能够充当桥梁作用的就是企业文化,它是一个大环境,是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行为统一的隐形准则。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审计内部控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