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蒲城果业如何做大做优做强的调研

2017-11-21付社岗

山西果树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果业发展对策

付社岗

摘 要:陕西蒲城县果业较快发展,特色品种的推广,管理技术的提高,市场体系的完善,加工产业的发展等都促进了效益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果业发展,提出了做大做优做强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果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7)06-0039-03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蒲城县以苹果、梨为主的果业较快发展,效益不断提高,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蒲城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立足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果业发展,将蒲城果业做大做优做强,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1 果业产业化现状

蒲城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3 ℃,年日照量2 277.5 h,无霜期228 d,年降水量524.1 mm,海拔500~1 282 m,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多种果树的优生区,苹果、酥梨、红提葡萄等名优水果种类繁多。目前,全县以苹果、梨为主的果园面积已达到3.9万hm2,其中苹果1.43万hm2,梨1.8万hm2,红提葡萄等时令水果0.67万hm2,建成全省最大的酥梨基地,跨入陕西果业大县行列。

1.1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品种逐步推广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蒲城果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苹果、梨品种逐步向销售快、效益好的早中熟调整,早中熟品种面积分别发展到苹果0.33万hm2、梨0.4万hm2、红富士品种减退到1万hm2左右、酥梨面积稳定在1.3万hm2,品种区域布局也趋于合理。

1.2 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果品质量稳步提升

县上坚持把推广技术作为加快果业发展的关键来抓,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等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协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和示范园建设,使四大关键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并培养了200多名“土专家”,带动了全县果农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果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全县果园优果率达到了80%左右,特色果品效益也由“十三五”前的5 000元/667 m2增长到10 000元/667 m2。

1.3 专业组织逐步壮大,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县发展各类果业合作组织243家,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为果农提供购销信息,建立“果品销售绿色通道”,鼓励发展各类流通组织和农民流通队伍,开拓国内外市场,果品销售旺季,果农在广东、福建、昆明等蒲城果品主要消费城市设立销售点,以农民贩运队伍为主的果品营销大军旺季时超过5 000人,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量千吨以上的经销大户,果品销售市场体系及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梨、苹果、葡萄等特色品种还走出国门,年出口量达到10万t以上。

1.4 加工贮运逐步兴起,产业链条得以延伸

随着果业的不断壮大,果品贮藏、运输及加工等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建成好利园果业、天子果蔬等大型果品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果品12万t,果汁5万t,建成大型果库80多座,育果袋生产公司11家,发泡网生产公司18家,包装箱生产公司20余家,从业人员逾万人,使果业产业链条得以延伸。

1.5 果农素质得到提高,市场意识逐步树立

连续多年的培训引导及市场竞争的历炼,使蒲城果农在果园管理上实现了观念、技术、效益的初步飞跃,果农的素质得以较快提升,对新品种引进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对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了新的认识,應对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

2 果业产业化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蒲城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奶畜、粮食等产业仍是农业中一个产业化程度较低的产业,还有不少地方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1 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蒲城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果业基本属于旱作农业,除中南部部分果区有灌溉条件外,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灌溉条件,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缺水,导致果实个头小、单产低,果园效益偏低。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果园灌、排水硬件设施不足,灌溉水浪费较严重,果园病害较重。

2.2 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仅有不到40%的农户依托示范园、基地建设协会组织等松散型组织进行生产经营,运行中各方的积极性也不高。

2.3 技术培训有待加强

一是核心技术落实不到位;二是绿色果品基地管理不规范,基地建设工作有待加强;三是技术培训体系不完善。

2.4 果品特色品牌不亮

蒲城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和酥梨虽然已得到推广,但消费者对“蒲城苹果”“蒲城酥梨”品牌却知之甚少,特色果品在销售中包装不一,甚至被冠以其他产地品牌的包装进入市场。

2.5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全县涉果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仅有4~5家,未形成产业集团优势,带动作用不强。

2.6 县内果品销售市场急需完善

目前全县17个苹果、梨主产镇办除椿林镇和党睦镇外,其他镇的果品收购市场相对分散,管理也不规范,果品购销中压级压价,缺斤少两,争抢货源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不能为果农和客商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3 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整合资金资源,加大投入水平

争取上级果业部门和县政府对果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果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县政府规定县级财政每年要拿出财政收入的3%~5%作为果业发展基金,全面扶持果业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用于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果农技术培训、有机肥源建设、示范园区建设及龙头企业的发展等。近年来,虽争取到上级果业部门和县政府对果业的资金投入,但与要把该县果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的资金投入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除做好果业资金的争取外,还要充分发挥果业资金的重要作用,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解决果业方面的重大问题。用有限的资金把果业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办好做实。endprint

3.2 强化基础建设,重视水利发展

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尤其水利方面建设的资金投入水平,在北部旱塬苹果生长区大力引进推广节水灌溉和窖灌工程。配合穴贮肥水、果园生草、秸秆覆盖等旱作果园技术集成高产模式。南部酥梨灌区要严格遵循果树生长发育规律,改进灌水方法。除冬季采用大水漫灌外,生长季宜采取小水溜浇或隔行灌溉,严格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降低果园湿度,以减轻果园病害的发生程度。各级要重视发展水利事业,加大基地果园灌溉、排水系统的硬件投入水平,以充分发挥水利在果园增产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3.3 科学调整布局,适度扩大规模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要按照县北部尧山以北苹果优生区继续发展以红富士优系、嘎啦优系为主的中、晚熟品种,中部尧山以南发展以葡萄、桃为主的时令水果,南部发展以酥梨为主,适当搭配玉露香、黄冠为主的中熟梨优新品种,逐步形成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的产业布局。二要发展名优特色品种。三要适度扩大规模。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积极引导,适度扩大果园面积。力争到“十三五”末,使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到1.3万hm2,梨面积达到2.7万hm2,葡萄、桃、杏、李等时令水果面积达到0.7万hm2,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效益明显的良好格局。

3.4 推广先进技术,提升技术水平

一要加快推广改形技术。引导农民在严格疏花疏果、稳定产量的基础上,对果树进行计划间伐减枝,从根本上解决果园“三密”(树密、枝密、果密)问题,切实提高优果率。二要大力推广果实套袋技术。三要推广生态果园建设技术。四要普及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五要推广果园节水灌溉技术。

3.5 创建示范园区,发展绿色有机果品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镇办干部及果业能人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一批新的优质果品示范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果农对绿色有机果品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基地管理制度,强化绿色有机果品基地管理,加快绿色有机果品基地建设步伐。

3.6 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果品商品化处理及果品加工,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贮运、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同时也要加大涉果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开发果汁、果酒、果粉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加销一条龙,果工贸一体化,提升产业效益。另一方面要按照“先组建,后规范”的思路,引导扶持技术、营销能人带头组建各类专业协会组织,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3.7 完善培训体制,提高果农素质

一要建设长效机制。要制定果农培训规划及年度培训计划,提供经费保障。二要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及镇办干部、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分解落实果农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推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三要规范培训管理。要规范果业技术培训的组织管理和登记备案制度,取缔各类商业性技术培训行为,防止有误导果农现象发生。

3.8 实施名优战略,扩大品牌效应

一要注重果品商品化处理。二要规范果品包装。制定果品品牌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蒲城果品包装管理,严厉打击非产地包装销售的行为。三要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果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果品销售绿色通道,强化果品售后回访、相关问题的处理服务。四要注重品牌宣传。要发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蒲城果业品牌,提升特色果品知名度。

3.9 完善銷售体系,规范销售行为

一要健全果业信息网络,为果农、客商、企业提供方便可靠的信息服务。二要整合营销资源。充分发挥优秀果品营销人员的作用,组建营销协会,规范营销行为。三要规范县内果品交易市场。把果品交易市场规范纳入小城镇建设之中,在果区镇办建设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果品交易市场。四要开拓果品销售市场。组织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类果品订货会、交易会、贸洽会等,扩大宣传,力争开辟新的销售省份和城市。同时要进一步巩固东南亚、欧洲等国外市场,扩大外销,增加出口创汇额。

The Research of How to do the Fruit Industry in Pucheng County

FU Shegang

(Fruit Industry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ucheng County, Shaanxi Pucheng 71550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aanxi pucheng county fruit industry,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rieties of promotion, the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syste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industry, etc all the benefits, but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 to solve, in order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ruit industry, put forward to do big do the superior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Fruit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Problem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果业发展对策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邮购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