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017-11-21高翔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高翔

摘 要: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改变了建筑行业中粗放型、低效率的传统建筑方式,对推动我国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工业化提供了良好路径,也为建筑工业化在建造方式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变革提供了良好机遇。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039-0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宝贵的快速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施工任务充足。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建筑业总体上仍处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阶段,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高、工作条件差、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环保要求提高、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业的变革势在必行。这要求建筑行业必须解决当下突出的矛盾问题,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以建筑工业化为抓手,加强多方合作,丰富合作方式和模式,满足未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建筑工业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新常态的新时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战略,是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平稳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各行业包括建筑行业都要适时做出变革,提质增效,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视野。“国家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和债务高企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建筑企业正面临的巨大困难。”[1]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也要适时进行调整转变,需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都要充分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保持平稳向好的局面,实现调速不减质、量增质更优。

“怎么生产”成为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重新审视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对于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行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产方式对于当今建筑行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当下,粗放型、低效率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对建筑行业产生了明显的羁绊作用,过去依靠投资来拉动建筑行业增长的模式开始出现疲态。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也比较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高进而导致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低,建筑行业进入的门槛低,很多中小企业进入建筑市场往往竞争力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运营效率降低。政府、市场、企业的合作较少,没有发挥各方的优势,造成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2]。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通过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增长已经不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建筑行业的稳健增长需要从供给端入手,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以变革生产方式为抓手,消除传统的粗放型、低效率的建筑生产方式的积弊,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摒弃传统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开发建筑行业的新潜能,重新塑造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新生态。

从本质上来看,“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在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方面的目标应是: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控制下的智能建造系统,使大规模成批建造方式向大产量定制建造方式转变,并实行菜单式订购”[3]。作为建筑领域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建筑工业化在工期、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节能环保效率等方面具有传统生产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建筑工业化的推行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第一,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行业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第二,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竞争能力和赢利水平,实现建筑行业整体利润最大化。第三,通过标准化和集中的生产方式,减少材料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改变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现状。第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相促进,助推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发展。

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突破了粗放型、低效率的传统建筑方式,对推动我国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出要推广“建筑工业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提高住宅工业化比例”。建筑工业化顺应了信息智能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持续改善民生、助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建筑行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

二、建筑工业化的装配式发展道路

当前,建筑工业化的新型生产方式正在兴起。其中,建筑工业化在建造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和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支柱便是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是建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和现代木结构建筑。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50%以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建设交通委等五部门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也明确要求,上海市装配式住宅鼓励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住宅单体预制装配率(墙体、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住宅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应不低于15%(其中外环线以内区域的项目应不低于25%),住宅外墙采用预制墙体或叠合墙体的面积应不低于50%等。

装配式建筑取代传统现浇施工,是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的结果。事实证明,传统现浇施工已经走向下坡路。“首先是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新生代农民工已不再青睐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的建筑施工行业,施工企业已频现‘用工荒,并推动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升,采用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的现场现浇施工方式是否可持续;第二是社会对于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采用现浇方式的施工现场存在水资源浪费、噪声污染、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等诸多问题;第三是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还是不尽人意,建筑施工质量通病较多;最后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对传统的建筑业提出产业转型与升级要求。”[4]

相反,装配式建筑“质量好、速度快、污染少、成本低,通过技术体系的创新、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构建节约型建筑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扭转建筑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现状的必然选择。从事装配式建筑生产的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更是顺应时代新形势、积极践行供给侧改革的明智之举”[5]。所以,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就要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革命。从方案到施工图、工厂制作和运输,现场装配全过程,甚至日后建筑拆除,集成性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真正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控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部分建筑企业业已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且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建筑效果。“以宝业的装配式建筑为例,其通过从源头、全过程采用无公害绿色建材,以新风系统、地板采暖、同层排水等科技,真正实现建筑本身的节能、创能和蓄能。装配式建筑房屋构件精度更高,能最大限度消除墙体开裂、渗漏等建筑通病。同时,墙板集建筑外墙保温性能、装饰效果和墙体外围护功能于一体,也能减少入住后电力支出,节约能耗。”[6]

总体而言,建筑行业粗放型、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是抓手,这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层民事检察之进路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