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分析
2017-11-20韩剑萍
韩剑萍
【摘要】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MBI指数、FA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应用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效果满意,可促进患者机体更能改善,提升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缺血性中风;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缺血性中风属临床危重症,原则在于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与机体功能[1]。本文重点分析了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缺血性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测证实诊断。②患者临床信息完整,均为首次发病。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④患者无急性感染,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排除因各种因素无法完成治疗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3~74岁,平均(62.7±4.7)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4~75岁,平均(63.5±4.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均施以对症治疗,包括脱水剂、抗血小板的应用,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营养支持、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失衡等干预措施,给予改善循环及脑组织保护类药物治疗,采用20%的甘露醇静脉输注,用于降低颅内压,适当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同时根据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应用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类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用法与用量:补阳还五汤冲剂(主要成分有桂枝10 g、川芎10 g、独活10 g、羌活10 g、葛根10 g、石斛10 g、红花10 g、桃仁10 g、赤芍10 g、海藻15 g、当归15 g、地龙15 g、钩藤15 g、益母草2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黄芪30 g),以水冲服,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进行为其1个月的治疗,在此期间给予患者悉心护理。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卧床,定期帮助其翻身、叩背,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指导其合理饮食,确保营养充分摄入;协助患者进行早期被动及主动肢体锻炼,存在吞咽障碍患者还需增加舌肌、颊肌、咀嚼肌运动练习。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由同一组工作人员分别用MBI指数和FMA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能力或肢体的能力恢复越好;应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各个阶段神经缺损评分,并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NIHS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减少程度超过90%,为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NIHS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减少程度超过45%,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已有缓解,NIHS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减少程度超过18%,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NIHSS分值未见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BI指数和FAM评分对比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指数、FA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指数、FAM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MBI指数、FA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3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缺血性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情严重且进展快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偏高[2]。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是机体脑内局部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堵塞,引发局部的血供异常,血流不足,进而导致维持脑部正常功能的细胞发生缺氧、坏死,最终引发缺血性中风的发生。而缺血性中风患者多数年龄偏大,机体能力较弱,在发病后容易诱发机体功能障碍、器官功能减退、意识模糊等一系列并发症,无疑给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了难度[3]。研究发现,人体的脑部和心脏系统均属唯一且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发生心脑系统病变后,无论是对机体潜在的伤害还是破坏性的直接损伤,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给予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效、积极的治疗,减轻症状,促进身体机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是临床工作中最为重视的课题。当前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多是溶栓、抗凝等对症疗法,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禁忌症偏多,疗效并不尽如人意[4]。我国中医理论及中药制剂在诊治缺血性中风方面见解与效用独到。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当属“中风”范畴,病因多为劳逸过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病机在于气血逆乱而筋脉失养且气血瘀滞在脑络所致。而年龄偏大者多存在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情感过极,则更易患病。可见,此症治疗原则应在于活血、通络、化瘀、益气行血。补阳还五汤冲剂是以传统中医方组(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制成的中药制剂,是一直以来中医治疗中风症的常用药剂。方组中黄芪能健脾益气、补气还阳;红花可止痛散瘀、通经活血;川芎有止痛祛风、行气活血之功效;桃仁则能促进血供改善,活血祛瘀;赤芍能祛瘀、止痛、活血;地龙除痹通络、止痉熄风效果明显。上述诸药合用,互相协调,可通经络、祛瘀、活血、益气、补气,促进缺血性中风患临床症状和机体功能改善[5]。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MBI指数、FA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缺血性中风应用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效果满意,可促进患者机体更能改善,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 波,曾启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0(7):29-30.
[2] 袁昌杰,黄 文.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观察与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4(7):73-74.
[3] 黄干初.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8(3):22-23.
[4] 胡彩凤.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1):68-69.
[5] 王正文,高海宁.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14(03):321-322.endprint